美國奪回第一名,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及入軌太空飛行器狀況

2020-12-16 失落代號

你回過神沒有?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我們很快就要邁入2021年!傻眼了吧,咱們又老一歲了。

2020年也是一個航天大年,各國都發射了不少重要載荷,對於我國更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世界各國2020年航天發射情況。

獵鷹九號發射

中國發射情況

1、發射次數:37次(截止2012.12.15),居全球第二,後續預計還有1次「長徵八號」火箭的首發。

2、成功率:37次成功33次,失敗4次,成功率89.2%,稍微有點低。

3、重要載荷:個人認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高分十四號衛星、嫦娥五號等屬於比較重要的載荷。

長徵五號

4、重要突破: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成功,火星探測取得突破,擁有月球取樣能力,可復用太空飛行器試驗成功等。

我國今年取得的突破還是不少,特別航天工程上。如果拋開技術層面,從航天工程綜合能力來看,我國應該可以穩居世界第二。

美國發射情況

1、發射次數:42次(截止2012.12.15),居全球第一,今年預計還有3次發射。

美國火星任務

2、成功率:42次成功39次,失敗3次,成功率92.9%,成功率不算高。

3、重要載荷:環日探測器、先進級高頻通訊衛星、載人龍飛船、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導師(Mentor)系列衛星等。

4、重要突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本土終於恢復載人航天能力,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實現七次重複使用,全球誕生「8手」火箭。

獵鷹九號火箭回收

值得一說的是,美國這麼多次火箭發射中,Spacex佔了一半多,目前42次發射中有25次是「獵鷹9號」火箭發射的。

俄羅斯發射情況

1、發射次數:14次(截止2012.12.15),居全球第三,後續預計還有1次發射,但是載荷是英國的。

聯盟號飛船

2、成功率:14次成功14次,失敗0次,成功率100%,「老大哥」今年成功率不錯咧,就是發射次數不如以前。

3、重要載荷:沒有太突出的,Glonass導航衛星、 聯盟號載人飛船、DD預警衛星等勉強算上吧。

4、重要突破:個人感覺沒有什麼重大突破,如果說要有,只能把Angara A5火箭重型火箭第二次發射算上了。

Angara A5火箭重型火箭

當然了,在上世紀,俄羅斯及前蘇聯發射了很多航天載荷,又有國際空間站在,很多相關的航天試驗已經進行過。從現在經費情況看,俄羅斯航天領域要取得重大的突破還有待努力。

其他國家發射情況

其實本來打算將歐洲、日本及印度等單獨列出的,奈何他們今年發射次數確實有點少,只好一併寫了。

1、歐洲:今年目前為止發射了6次,成功5次,失敗1次,個人感覺沒有什麼重要的載荷。當然,美國發射的「環日探測器」,是和歐洲聯合研製的,算是有一份吧。從技術角度來看,歐洲航天技術其實不差,就是在航天工程上面有點磨嘰。

歐洲聯盟ST-A火箭

2、日本:發射了4次,全部成功,其中包括阿聯的那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火箭技術(特別是氫氧發動機)、貨運飛船、小行星採樣方面,日本還是挺厲害的。

3、印度:今年為止只發射了1次,後續預計還有1次,作為一個航天大國,次數確實太少。不過PPT做得不錯,2021「月船3號」要降落月球,2022要實現載人航天,2023發射金星探測器,後續還要建空間站等。

4、其他發射:伊朗發射了2次(失敗1次),以色列發射了1次,其他就沒了。

日本發射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載荷情況

1、無論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上還是總質量上,美國都穩居第一,其中入軌數量為915(2020年全球總入軌航天數為1175)。

2、俄羅斯在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上居第二,數量為105,但是載荷質量情況應該低於中國。

3、中國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居第三,數量為78,但是載荷總質量應該居第二位。

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情況

總結

2018年和2019年,我國火箭發射次數超越了美國,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今年由於馬斯克星鏈的崛起,要發射上萬顆星鏈衛星,所以美國今年重新奪回了火箭發射桂冠。

雖然說某一年火箭發射次數不能絕對衡量一個國家航天水平,但是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反應一個國家的航天技術水平、工程實力,甚至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相關焦點

  •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一覽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情況統計(截止2020.11.30):1、第一名:美國,發射次數38,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911,失敗次數3次。無論是發射次數還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都居世界第一。2、第二名:中國,發射次數35,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75,失敗次數4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二,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三。3、第三名:俄羅斯,發射次數12,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100,失敗次數0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二。
  • 2020各國火箭發射次數出爐,我國排名跌至第二且失敗率創新高
    2020年即將過去,今天提前來回顧2020年人類的航天任務。 在2020年,我們創造了不少的成就。儘管2020年世界各國的航天機構都因為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今年的火箭發射任務次數加起來也超過了100次。 但今天我們就只重點提前三位的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
  • 長徵2F火箭再次發射,可重複太空飛行器入軌,打破X37B壟斷地位
    美國在冷戰期間贏得了太空爭霸的王者地位,當時美國是通過載人登月項目擊敗了蘇聯,隨後美國又開始了太空梭的研製和運用。太空梭是一款可以重複使用的大型航天運載工具,其發射過程和宇宙飛船類似,不過返回地區卻是採用了類似飛機的滑翔降落的模式,太空梭的發明給大型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提供給了便利,尤其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也是繼美國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後,第5款美國載人航天運輸工具。本次任務是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吉姆·布裡登斯廷在發射前表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1961年4月12日,蘇聯東方號宇宙飛船發射,這是人類第一次環繞地球飛行。此後,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相繼實現載人飛行。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獵鷹9穩坐第一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全面爆發,2020年入軌發射25次,不僅遠超同年全球其他單一型號火箭,還實現了比自家上一年翻一番——2019年,獵鷹9+獵鷹重型火箭共發射13次。獵鷹9的發射次數佔美國今年全部44次航天發射的57%。2020年獵鷹9的發射中,只有兩次在回收一子級環節出現問題。這些任務同時還成功回收了大部分整流罩,包括網布和入海後的打撈。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火箭發射:分離整流罩  1.發射次數:美國第一  1月1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發「獵鷹-9」火箭,將60顆「星鏈」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打響新一年太空發射競賽的發令槍。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次破百據長期追蹤各國航天領域發展情況的「航小宇」微信公眾號統計,2019年全球共進行了103次航天發射(其中包括失敗的發射),連續第二年實現發射次數破百。據統計,上述航天發射總共載有505個有效載荷,其中立方星及其他重約10公斤以下的微小衛星有190顆。按照「航小宇」的統計,今年全球發射次數比去年略少,2018年共進行了114次發射,其中中國39次,美國31次,俄羅斯20次。
  • 國產復用火箭發射過程公開
    繼2018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首摘全球冠軍之後,今年截止本月12日我們再次以大幅領先優勢摘得本年度航天發射次數冠軍頭銜,明年以天宮空間站、火星探測、嫦娥五號、北鬥系統等重點項目牽引的中國航天有望繼續蟬聯全球航天發射次數三連冠。
  • X37B不再是唯一,國產可重複太空飛行器入軌,已打破美國壟斷地位
    美國長時間在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太空梭工程,這是美國獲得太空爭霸王者地位之後的力作,太空梭的發射方式和普通的宇宙飛船類似,而降落過程比起宇宙飛船來說要平穩了許多,因為是採用了類似飛機的滑翔的方式,在美國的太空梭時代,位於琉球的嘉手納基地是其中一個備降場地。
  •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次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7月各國數據大盤點
    2020年已經過半,我們來梳理一下,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目前,全球共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任務,45次成功,成功率88.2%。各國的發射數據如下: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數據統計
  • 截止8月1日,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保持世界第一
    截止到2020年8月1日,2020年前七個月,全世界總共進行了59次航天發射,其中成功53次,失敗6次,總體成功率為88.83%。中國再次以21次發射高居榜首,領跑全球,美國以18次發射居第二。第三名俄羅斯則只有9次發射,在發射次數上已經被中美兩國甩開。中國中國今年前七個月總共完成了21次航天發射,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世界操持第一。其中三次發射失敗,均為新型號運載火箭,因此失敗率較高。
  • 今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超過美國和俄羅斯
    今年6月,中國將「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送入軌道,「北鬥」導航系統是中國對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回應。今年9月中國還成功發射了一艘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新華社稱這是「和平利用太空」的有力保證。「衛星發射可看作兩國戰略競爭中在尖端技術領域的競爭……因為這些衛星很多都是軍民兩用的,但它們的主要用途仍是防禦性質的」。倪如此表示。他還表示,儘管有政府的支持,但中國仍落後於美國。在美國,SpaceX和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色原點(Blue Origin)」等私營企業佔據業內領先地位。
  • 2020年前3季度,中國航天發射繼續穩坐世界第一,各國盤點
    ,截至三季度末(2020年9月30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三季度全球共進行了76次航天發射任務,68次成功,8次失敗,一共將84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為89.5%。2020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截止到三季度,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數量達到了29次,依然穩坐世界第一。
  • 同一天: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美國成功發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
    九分鐘後,火箭的第一級降落在SpaceX公司出品的《我當然還愛你》的甲板上兩艘無人駕駛飛船。全球定位系統三-SV04任務是在聯合發射聯盟(ULA)之後開始的阿特拉斯五號火箭該衛星計劃於周二(11月3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一顆美國間諜衛星。然而,由於地面系統設備的問題,阿特拉斯五號的發射被推遲了兩次。
  • 美軍:酒泉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美媒讚嘆:實現太空雄心的重要一步
    「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後,美國「戰爭地帶」網站引述美軍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美加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公共空間發射在線資料庫Space-Track.org證實,這一太空飛行器已經成功進入太空。美國網站甚至猜測稱,新太空飛行器是對標的就是波音X-37B。X-37B於2020年5月17日升空開始執行第六次任務。
  • 騰雲工程,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運輸成本降至1/10
    SpaceX的獵鷹系列可回收火箭讓很多國人噓唏不已,認為我國的航天發展還不如一家美國民營企業。但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為何美國官方和其它火箭大國的官方都不採用這種方式,而是讓一家民營企業去做呢?道理很簡單,這並非航天運輸最省錢、可以大幅降低空天運輸費用的方法,只能算是個折中方案。各國都在致力於下一代經濟型往返式太空飛行器的科技攻關,而這遠非民營企業可以勝任。
  • 中國冠絕全球航天發射榜!剛剛,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據悉,近幾年來除了中國之外,美國和俄羅斯也都開始研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2016年美國相關產品已經實現可重複利用。如今,中國也取得重要突破,這也可能將有利於中國獲得更多商業發射的訂單。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航天商業化的速度加快,中國在全球發射榜中已坐上第一的寶座。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各國衛星數量規模狀況  衛星數量區域分布情況:美國穩居榜首  截至2019年1月9日,美國擁有衛星數量為901顆,位居第一位;中國擁有衛星數量為299顆,位列第二;俄羅斯、日本衛星數量分別為153顆、87顆,位列第三和第四位。
  • 昨日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究竟是何神器
    所謂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針對傳統太空飛行器而言的,傳統太空飛行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不管是衛星、飛船還是空間站,只要發射到了太空,一旦再回來就無法重複使用了。直到美國的太空梭,才開始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歷史。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的「龍」飛船、「追夢者」貨運飛船、X-37等太空飛行器也能夠重複完成發射、入軌、脫離軌道並重新進入大氣層的整個過程,所以這些都屬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長徵二號F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逃逸塔(發射空間站時則無)組成,全長58.34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火箭。自1999年11月20日首次發射,今天是其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在此前13次任務中,成功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