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4日西北部戈壁沙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艘無人駕駛的「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後,美國「戰爭地帶」網站引述美軍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美加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公共空間發射在線資料庫Space-Track.org證實,這一太空飛行器已經成功進入太空。該網站稱,這是實現太空雄心壯志的重要一步。
美國網站稱,這項任務的確切目的尚不清楚。有很多傳言說這次測試涉及一種新型的太空梭運載器,旨在利用其機翼和機身產生升力,在地球大氣層中像傳統飛機一樣滑行,在太空中像太空飛行器一樣機動。除了可重複使用特性外,這種太空梭的其他關鍵優勢包括減少發射之間的周轉時間,以及能攜帶更廣泛的有效載荷,以及執行各種其他特殊任務。美國網站甚至猜測稱,新太空飛行器是對標的就是波音X-37B。X-37B於2020年5月17日升空開始執行第六次任務。
五角大樓高度保密的X-37B就像一架迷你太空梭,在常規火箭上發射。這艘無人駕駛的飛船已經運行了多年,幾乎沒有官方解釋它的實際任務。像X-37B這樣的運載工具將有可能攜帶偵察有效載荷,甚至可以在太空中執行攻擊性任務。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幹擾或致盲敵方衛星,釋放可能干擾或損壞其他衛星的微型衛星等。然而,到目前為止,酒泉發射的新太空飛行器的官方細節還沒有披露。
早在2017年,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C)就公布了雄心勃勃的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梭的計劃。當時的一篇報導援引CASC研究員陳洪波的話說,宇宙飛船「將像飛機一樣飛向天空」,這表明它將能夠常規(水平)起飛,而不需要傳統太空發射火箭的幫助。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設計,而酒泉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可能是在開發單級入軌(SSTO)空天飛機之前的一個潛在的技術演示。
美國「戰爭地帶」網站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就一直致力於太空梭或者空天飛機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歐洲、蘇聯、美國和其他國家努力保持同一層次。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技術挑戰,北京似乎已經擱置了空天飛機,轉而專注於更傳統的神舟飛船,因為它們在短期內更容易實現。但是對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的興趣隨後在2000年代中期恢復,他們設想了一個複雜的三步計劃:(1)垂直起飛、水平著陸的太空飛行器;(2)兩級入軌的水平起飛、水平著陸的太空飛行器;(3)水平起飛、水平著陸的單級入軌空天飛機。
美國網站承認,在更多細節被披露之前,不可能說出今天早些時候長徵2F運載火箭將什麼樣的太空飛行器送入了軌道。有些顯然雄心勃勃的項目不太可能在短期內以硬體的形式出現。在2019年,外界還看到航天空氣動力學研究院(CAAA)公布了從母艦飛機後部發射的所謂兩級入軌太空梭模型的風洞測試圖像。在這個概念中,它不會使用太空發射火箭,而是依靠一架快速、高空飛行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動力母艦飛機將其載在機身頂部。然後,太空梭將在非常高的高度發射,使用自己的火箭發動機爬入軌道。
美國網站認為,不管北京對太空梭技術的興趣有多高,但其中大部分技術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但很明顯,在尋求進一步確立自己作為主要航天強國的過程中,北京正在對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發射系統的想法進行大量投資。這艘飛船可能代表著實現這些雄心壯志的重要一步,它可以提供一輛高度靈活和可重新配置的「太空卡車」,以便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有序完成各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