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高分衛星有個高大上的名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為啥說高分衛星是戰略衛星,因為在國外媒體看來這組衛星有太多的不可描述。
2013年4月26日我國發射第一顆高分衛星,也就是高分一號。此衛星發射後,立即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持續關注!綜合俄羅斯《航空港》雜誌、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等媒體報導,外媒認為,隨著高分衛星的發射,高解析度衛星將增強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反制美軍用於威懾中國的隱身武器。(ps:外媒純屬放屁,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是高分衛星的主業。大家自行體會。)
對於高解析度衛星的研究,各大航天強國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美國《全球安全》雜誌指出,解析度為30米的衛星可以發現港口、基地、橋梁、公路及在水面航行的艦船;解析度為3-7米的衛星能發現雷達、小股部隊、飛彈發射裝置、坦克等目標;解析度在3米以內的衛星能找到小型軍用車輛和單兵。據稱美國較先進的軍用偵察衛星,解析度達到5釐米,&34;。
除了此次發射的高分衛星外,6月17日,同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太空。在當前局勢下就有人猜測,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射高分衛星,一個重要目的是應對複雜的國際形勢。(ps:發射規劃很早就有,我們的航天發展不針對某一個國家!)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真如外媒猜測的那樣,&34;衛星服務於解放軍,那勢必增強了中國的反隱身作戰能力。咱們先不討論國外媒體進行評論的真偽,只需要知道在2013年時,首顆高分衛星就已經讓包括美軍在內的多國高層感到緊張,7年過去了,如今的高分衛星處於什麼水平,時間已經做出了公允的評判。
今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前期探火發射取得成功,北鬥全球組網提供服務,載人航天計劃穩步進行,而這一切成功的基石來源於火箭的穩定。雖然今年也遭遇了三次發射失利,但兩次是因為全新型號的緣故,所以中國航天依然是值得信賴的金字招牌。此次使用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二級火箭。從1990年立項到現在,30年來長二丁火箭因為出色的性能和戰績,被授予「優質火箭」和「金牌火箭」稱號。
2020年,中國航天迎來了超高密度發射。近段時間以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航天發射密度之高前所未有。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
7月5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天問一號探測器被送入軌道。
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加上今天的發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中國航天已經完成了7次發射。(ps:6次成功發射,1次失敗。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如此高密度的發射,考驗的不僅僅是發射場的工作人員,也在考驗著我國的航天測控人員。目前在中美矛盾日益激烈,而太空勢必會成為美國挑釁的重點領域。近年來,美政界高層一直試圖藉助行政、立法等多種途徑為本國企業和個人利用、開採太空資源創造有利條件。在行政層面,川普政府曾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接連籤署4份「太空政策指令」文件,分別就美重返月球計劃、簡化商業太空法規和太空交通管制協議以及籌建太空軍事力量作出安排。在美國太空計劃動作頻頻之際,我們不僅要避免和美國形成太空競爭而打亂自己的行動部署,更要在航天領域形成自己的殺手鐧,以抗衡美國將太空軍事化的步伐。未來任重道遠,中國航天人還需努力加油,我們期待中國航天更為密集的飛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