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西北傳喜訊!我國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

2020-08-29 航天君

2020年8月23日10時2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5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高分項目,服務範圍廣,2010年批准實施以來成果豐碩

高分項目自2010年實施以來,成功發射了至少11顆衛星,其數據被應用於20餘個行業。

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顆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首發星」主要用戶部門為自然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高分一號衛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實際考核壽命要求大於5年的低軌遙感衛星,而且可以實現在同一顆衛星上「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

2014年8月19日,高分二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高分二號衛星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施工過程中拍攝了一系列遙感影像,為施工進度監測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5年6月26日,高分八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顆衛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將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高分四號不同於其他幾顆衛星,它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上的光學遙感衛星,它可以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相對靜止地「駐留凝望」,對某一目標區域持續進行觀測。

2016年8月10日,高分三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顆衛星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成像的能力。

2018年5月9日高分五號衛星發射成功。2018年6月2日高分六號衛星發射成功。高分六號衛星是高分目前發射衛星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2019年,有人在社交帳號上宣稱中國的「三峽大壩已經變形」,高分六號拍攝的三峽大壩圖像直接有力地反擊了不實謠言。

高分六號衛星拍攝的三峽大壩衛星圖像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該星在我國國土測繪、城鄉建設、統計調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5月31日,高分九號02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九號02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

2020年6月17日,高分九號03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20年8月6日,高分九號04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高分衛星被國外稱為不可描述,首星發射時,西方就曾誣衊!

2013年高分一號衛星發射後,立即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持續關注!英美以及俄羅斯媒體認為,高分衛星加入中國太空衛星體系,將會提高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但是,我國每一次發射高分衛星幾乎都會強調,我國的高分系列衛星是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可以理解的。各大航天強國之間對於高解析度衛星的研究和發射從未停止。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全球安全》雜誌就曾指出解析度為30米的衛星可以發現港口、基地、橋梁、公路及在水面航行的艦船;解析度為3-7米的衛星能發現雷達、小股部隊、飛彈發射裝置、坦克等目標;解析度在3米以內的衛星能找到小型軍用車輛和單兵。據稱美國較先進的軍用偵察衛星,解析度達到5釐米,&34;。而這種結論,我們幾乎可以認定是美軍已經有類似的衛星服務於軍隊系統。

目前我國的高分系列衛星發射的頻率不斷加快,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我國已經連續發射了4顆高分系列衛星,因此有人猜測我國密集發射衛星是為了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但在這裡航天君只能說,這明顯是胡扯,熟悉航天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發射牽扯到各個系統,每一次發射前都要做詳細的規劃,因此每年度的發射計劃都會提前披露,因此根本不存在我國針對某一國家而密集發射。不過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假如&34;衛星服務於解放軍,那麼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絕對會上升不止一個層級。在2013年時,我國首顆高分衛星就已經讓包括美軍在內的多國高層感到緊張,7年過去了,如今的高分衛星密集發射,其業務能力也必然得到了充分鍛鍊 。

「裡根」號航母在東海航行的畫面!品,細品

最後補一句,此次發射一箭三星,其他兩顆衛星也大有來頭!

此次發射的衛星,除了高分九號05星外,還搭載了多功能試驗衛星和天拓五號衛星,為啥說這兩顆衛星大有來頭呢?第一,出身不凡。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負責研製。天拓五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負責研製。第二,功能不凡。多功能試驗衛星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天拓五號衛星將在軌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採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中美競爭激烈,美國想把太空領域也當做角逐場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美國屢次圍堵不成功的情況下,川普政府正在絞盡腦汁封鎖中國高新科技的發展之路。近年來,美國政界高層一直試圖藉助行政、立法等多種途徑為本國企業和個人利用、開採太空資源創造有利條件。川普政府曾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接連籤署4份「太空政策指令」文件,分別就美重返月球計劃、簡化商業太空法規和太空交通管制協議以及籌建太空軍事力量作出安排。在美國太空計劃動作頻頻之際,我們不僅要避免和美國形成太空競爭而打亂自己的行動部署,更要在航天領域形成自己的殺手鐧,以抗衡美國將太空軍事化的步伐。未來任重道遠,中國航天人還需努力加油,我們期待中國航天更為密集的飛向太空!

相關焦點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該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
  • 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我們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
    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後,我們確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只不過要循序漸進。北鬥衛星成功升空就在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這是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也是北鬥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45周年—新聞—科學網
    紅星照耀「東方」 寫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四十五周年之際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 我國傳出一好消息!又一顆重量級衛星發射升空
    但是經過我國先輩用以血汗的努力發展,成就了我國現如今的輝煌,在如今我國也是排在了世界第三,如果我國的一些先輩們現如今還在世上,那麼他們必將會非常高興吧。在最近,我國也是又傳出了一個好消息,其我國的又一顆重量級衛星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軌道後可以進行地面遙感,圖像和語音數據傳輸等,對於航空航天科學事業也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相信我國在將來會越加的繁榮,中國加油!
  • 又一顆高軌衛星高分十三號發射成功
    小編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注意到消息,一顆高軌遙感衛星高分十三號在中國西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顆高軌道遙感衛星是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火箭飛行一定時間後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此次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02星我們在歡慶本次發射成功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中國衛星的發展史,不應該忘記為了我國科技中國衛星事業的革命性突破12年過去了,在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成為了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的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發人造衛星,並發射成功的國家。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低溫燃料保障團隊:用成功為祖國加油
    3月9日19時5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傳捷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穩穩地將一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送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是北鬥全球組網收官之年。這次成功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航天發射以來,取得的又一次勝利。對於低溫燃料保障團隊來說,過程一波三折。液氮液氧生產廠房建成投入使用已滿24年,部分設備老舊,故障率高。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佳音!「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發射成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佳音!「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發射成功 2020-09-15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央視網消息:在舉國上下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任務一線再傳捷報2019年9月23日 5 時 10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經過 3 個多小時的飛行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新中國成就檔案: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上圖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該報告計劃在1970年至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代號為「651」任務。
  • 中國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
    就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一天,今日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三星任務。資源三號03星及搭載的2顆小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裡,最遠點2384公裡,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11-2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正常運行後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什麼運載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70年4月25日凌晨,新華社向全世界發表新聞公報: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東方紅一號衛星 發射成功的幕後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四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又一顆遙感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近日又有一顆遙感衛星在我國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火箭飛行一段時間後衛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是一枚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兩級常規液體運載火箭,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CZ-2C)於1982年9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該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箭體全長43m、箭體直徑3.35m、起飛質量242.5噸。
  • 中國亞太-6D通訊衛星發射成功,將為國產通信提供支持
    中國亞太-6D通訊衛星發射成功,將為國產通信提供支持雖然在2020年我國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個行業復工比較晚而且復工之後的工作進展也比較困難,但是我們畢竟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國家在每一個人的努力之下,我國在很多領域還是迎來了很多好消息的。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九號05星 搭載發射多功能試驗衛星、天拓五號衛星
    ,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衛星、天拓五號衛星。高分九號05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