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該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後續,高分多模衛星將廣泛應用於測繪、農業、環保、林業等多個行業的幾十種業務,進一步滿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開發利用、地質勘查以及應急減災、農業調查、住建監測、林業保護等領域的高精度數據需求。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再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一個月內,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二次發射。相較於眾所周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似乎知名度並不高,對比國際市場的寵兒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則更為神秘,相較於今年最火的新型航天發射場文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則與熱鬧完全不沾邊!可以說,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最為神秘的發射中心,但要提起該中心的重要性,航天君只能說太原的地位不比其他三個差分毫。僅從對外資料來看,我國多次戰略級重大發射全部是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首先,一箭20星,太原創造了一箭多星記錄,而此次發射也是長徵六號火箭的首發。其次,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造了兩次最短髮射間隔,2019年12月7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短短6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了兩次航天發射,由此檢驗了太原中心的應急發射能力。除此外,我國的首次海上發射,其發射步驟就是由太原中心完成。不難看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任務大都是急難險重任務,而且戰略意義突出,所以神秘感與之相隨也是情理之中。
我們先看看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官方給的使用方向是啥:在軌運行期間,高分多模衛星將驗證敏捷機動控制、敏捷成像、圖像處理等多項技術,並實現圖像在軌雲判、特定區域目標提取等功能。換句話說,這顆衛星在霧霾中也能拍攝高清圖像。
那高分衛星有事幹啥的呢,因為關於高分衛星有太多的不可描述。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高分一號衛星在發射時,國際上是如何評論的。綜合俄羅斯《航空港》雜誌、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等媒體報導,高解析度衛星將增強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反制美軍用於威懾中國的隱身武器。如果&34;衛星服務於解放軍,將增強中國的反隱身作戰能力。在航天君看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和高分衛星更像是孿生兄弟。
近段時間中國航天密集發射,不由得引來網友熱議,網友們評論說,中國的火箭發射更像是戰略飛彈去庫存。雖然話語間有玩笑的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運載火箭和彈道飛彈之間真的是僅隔著一層「窗戶紙」。簡單來說,洲際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的最大差別,就是載荷,即彈頭具備「再入」能力,能在被射出大氣層之後安然返回,精準命中目標地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密集發射的背後,是一種軍事實力的展現,更是一種戰略威懾的展現。
7月,除了中國將執行探火任務外,阿聯和美國也將執行探火任務。不難發現,近些年來,中美之間的競爭愈發全面,而在太空的競爭將是下一個焦點。近年來,美政界高層一直試圖藉助行政、立法等多種途徑為本國企業和個人利用、開採太空資源創造有利條件。而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將會在2024年左右退役,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美國會不會用民營的外衣偽裝一個有著軍事用途的新空間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會放棄太空資源。毋庸置疑,下一步太空將成為中美博弈新的角力點,現實也讓我們更期待中國航天可以拿出更多的秘密武器,用更多的戰略及發射,來反制美國對太空的軍事化應用!
最後,航天君還是要提醒中國航天要戒驕戒躁,穩紮穩打。畢竟在北鬥組網時,發射前數小時暫停,後期雖然發射成功但暫停發射還是讓人捏了一把冷汗。此外,今年初的兩次失利帶來的陰霾還未完全掃去,加上火星探測窗口期漫長,如果錯過了要再等26個月的現實因素,探火任務,難度係數更高,必須要慎之又慎。今天已經7月3日,火星的發射窗口大約20天左右,所以發射任務已經越來越近,此刻箭在弦上就讓我們默默的為中國航天人加油,希望他們可以再接再厲,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