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2020-07-03 航天君

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該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後續,高分多模衛星將廣泛應用於測繪、農業、環保、林業等多個行業的幾十種業務,進一步滿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開發利用、地質勘查以及應急減災、農業調查、住建監測、林業保護等領域的高精度數據需求。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看點一:中國最神秘的航天發射場近期頻繁亮相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再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一個月內,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二次發射。相較於眾所周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似乎知名度並不高,對比國際市場的寵兒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則更為神秘,相較於今年最火的新型航天發射場文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則與熱鬧完全不沾邊!可以說,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最為神秘的發射中心,但要提起該中心的重要性,航天君只能說太原的地位不比其他三個差分毫。僅從對外資料來看,我國多次戰略級重大發射全部是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首先,一箭20星,太原創造了一箭多星記錄,而此次發射也是長徵六號火箭的首發。其次,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造了兩次最短髮射間隔,2019年12月7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短短6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了兩次航天發射,由此檢驗了太原中心的應急發射能力。除此外,我國的首次海上發射,其發射步驟就是由太原中心完成。不難看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任務大都是急難險重任務,而且戰略意義突出,所以神秘感與之相隨也是情理之中。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看點二: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與高分衛星是孿生兄弟,妥妥的一顆戰略衛星

我們先看看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官方給的使用方向是啥:在軌運行期間,高分多模衛星將驗證敏捷機動控制、敏捷成像、圖像處理等多項技術,並實現圖像在軌雲判、特定區域目標提取等功能。換句話說,這顆衛星在霧霾中也能拍攝高清圖像。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那高分衛星有事幹啥的呢,因為關於高分衛星有太多的不可描述。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高分一號衛星在發射時,國際上是如何評論的。綜合俄羅斯《航空港》雜誌、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等媒體報導,高解析度衛星將增強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反制美軍用於威懾中國的隱身武器。如果&34;衛星服務於解放軍,將增強中國的反隱身作戰能力。在航天君看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和高分衛星更像是孿生兄弟。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看點三:網友戲稱,中國航天在幫著火箭軍去庫存

近段時間中國航天密集發射,不由得引來網友熱議,網友們評論說,中國的火箭發射更像是戰略飛彈去庫存。雖然話語間有玩笑的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運載火箭和彈道飛彈之間真的是僅隔著一層「窗戶紙」。簡單來說,洲際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的最大差別,就是載荷,即彈頭具備「再入」能力,能在被射出大氣層之後安然返回,精準命中目標地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密集發射的背後,是一種軍事實力的展現,更是一種戰略威懾的展現。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下一步火星,中美航天競爭會更激烈

7月,除了中國將執行探火任務外,阿聯和美國也將執行探火任務。不難發現,近些年來,中美之間的競爭愈發全面,而在太空的競爭將是下一個焦點。近年來,美政界高層一直試圖藉助行政、立法等多種途徑為本國企業和個人利用、開採太空資源創造有利條件。而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將會在2024年左右退役,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美國會不會用民營的外衣偽裝一個有著軍事用途的新空間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會放棄太空資源。毋庸置疑,下一步太空將成為中美博弈新的角力點,現實也讓我們更期待中國航天可以拿出更多的秘密武器,用更多的戰略及發射,來反制美國對太空的軍事化應用!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最後,航天君還是要提醒中國航天要戒驕戒躁,穩紮穩打。畢竟在北鬥組網時,發射前數小時暫停,後期雖然發射成功但暫停發射還是讓人捏了一把冷汗。此外,今年初的兩次失利帶來的陰霾還未完全掃去,加上火星探測窗口期漫長,如果錯過了要再等26個月的現實因素,探火任務,難度係數更高,必須要慎之又慎。今天已經7月3日,火星的發射窗口大約20天左右,所以發射任務已經越來越近,此刻箭在弦上就讓我們默默的為中國航天人加油,希望他們可以再接再厲,再鑄輝煌!

相關焦點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 中國航天邁進高密度發射時代
    這是一張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的數據表——2016年,世界航天發射85次,中國發射22次;2017年,世界航天發射91次,中國發射18次;2018年,世界航天發射114次,中國發射39次;2019年,世界航天發射103次,中國發射34次。
  • 上海這型火箭迎來高密度發射,剛剛送一顆極為重要的光學遙感衛星上天
    上海航天又立新功。9月7日13時57分,「上海造」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 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軌道高度700公裡)。
  • 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迎來大發展時代,揭秘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盤棋
    (一)中國航天的高密度發射1970年4月24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雖然依靠電池充能早已失去了能量,但是東方紅作為一座永恆的紀念豐碑並見證中國航天的輝煌。有報導稱,中國航天將迎來高密度發射,咱們來揭秘下中國航空的發展大局,開啟筆尖上的航天之旅。
  • 高景一號03、04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發射2018年迎來「開門紅」
    曹陽 攝  央廣網太原1月9日消息 (記者徐曉羽 路俊)1月9日上午11點24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景一號03、04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2018年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景一號03、04星發射升空,13分鐘後,雙星相繼星箭分離,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最神秘航天發射場再立功,一顆戰略級衛星成功升空
    今天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旗飄揚 下半年高密度發射任務拉開戰幕
    初秋時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各參試單位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凝聚起了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再創奇蹟的磅礴力量。時光回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以航天發射任務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的使命擔當,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個萬無一失」「兩個全面勝利」。
  • 剛剛!世界上第一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鄒維榮、邱學雷 等高分專項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發射滿足環境監測需求 助力建設美麗中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軍報記者太原5月9日電(邱學雷、李瀟帆、記者鄒維榮)2018年5月9日0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西昌12月30日電(黃國暢、王玉磊)「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中國航天一箭三星發射成功,網友戲稱為火箭軍去庫存
    我國首次海上發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直接參與其中2020年,中國航天迎來了超高密度發射。近段時間以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航天發射密度之高前所未有。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
  • 又一顆高軌衛星高分十三號發射成功
    小編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注意到消息,一顆高軌遙感衛星高分十三號在中國西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顆高軌道遙感衛星是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火箭飛行一定時間後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此次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託舉著衛星騰空而起的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可以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而著名。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 2020年中國航天開門紅!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2020年1月 7 日 23 時 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主要用於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數據傳輸等業務,並開展高通量技術試驗驗證。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4次航天飛行。
  • 我國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8月23日10時2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5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 中國航天發射迎來2021年開門紅 我國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3星
    2021年1月­­20日0時2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發射升空。
  •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處處長邢朝介紹說。中心計劃處擔負著發射任務計劃協調、組織指揮、質量跟蹤,問題處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其他部門都稱邢朝和他的團隊為高密度發射任務的「總調度」。6月16日,因臨射前綜合檢查發現產品技術問題,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被迫推遲。北鬥收官舉世矚目,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盼,推遲發射不僅意味著一系列工作得重新開展,還意味著邢朝和他的同事們肩上背負的壓力更重了。「務必要在發射前把所有問題穩妥處置,確保產品不帶隱患上天!」帶著這樣的目標,整個團隊紮根在發射場。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研製團隊部分成員與衛星合影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高劍/攝   據悉,該衛星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並計劃在明年迎來海洋二號04星。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45周年—新聞—科學網
    作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總體技術專家,周志成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中國製造的通信衛星將要迎來一片新的「東方紅」。 45年前,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前夕,當時的研究人員也和周志成有著同樣的憧憬。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廣為人知的《東方紅》樂曲在太空中響起,向世界宣告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