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2020-07-10 光明網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7月9日晚上,時隔17天,四川大涼山腹地的山溝再次傳來驚天巨響,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著亞太6D衛星穿破雲霄,飛向太空。伴隨著衛星準確入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外宣布: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組網發射任務取得開門紅。

此刻,在發射場測試發射指揮大廳的邢朝和他的團隊終於放鬆了緊繃著的神經。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這次任務,我們圍繞疫情防控、任務實施和規劃落實重點抓工作統籌;圍繞技術狀態變化、季節性氣候特點、首落區安全重點抓風險分析防控;圍繞雙向交底、『三關』質量控制、異常現象處置、問題舉一反三重點抓過程質量管控。」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處處長邢朝介紹說。

中心計劃處擔負著發射任務計劃協調、組織指揮、質量跟蹤,問題處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其他部門都稱邢朝和他的團隊為高密度發射任務的「總調度」。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當好發射任務的『總調度』並不容易,因為航天發射千頭萬緒、風險極高,事事都得處理得有條不紊,處處都得確保不出差錯。」計劃處副處長周劍說。

6月16日,因臨射前綜合檢查發現產品技術問題,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被迫推遲。北鬥收官舉世矚目,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盼,推遲發射不僅意味著一系列工作得重新開展,還意味著邢朝和他的同事們肩上背負的壓力更重了。

「務必要在發射前把所有問題穩妥處置,確保產品不帶隱患上天!」帶著這樣的目標,整個團隊紮根在發射場。

「任務暫停後,我們要在第一時間摸清任務狀態,這是我們後續工作的基礎。為此,我們迅速組織處裡的人員奔赴各系統一線,現場檢查指導問題排查,嚴把質量關;同時精心策劃火箭和衛星的狀態檢查、維護、保持等工作,確保在場產品安全受控。」

6月18日,問題歸零後任務重啟,他們重新組織籌辦指揮部會議,聽取各系統工作和複查覆核情況匯報,同時周密部署燃料洩出、問題處置、二次加注等工作,確保任務有條不紊推進。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忙得焦頭爛額,任務暫停以來工作量相當於往常的4倍。不過辛苦的付出獲得了回報,北鬥收官任務圓滿成功是對我們最大的慰藉。現在我終於可以踏實睡個好覺了。」計劃處裡的「大拿」王鍾這樣說道。

王鍾是北鬥收官任務的主管調度,作為計劃處裡的一員,他親身參與了50餘顆北鬥導航衛星的工作,也伴隨著北鬥的發射不斷成長,成為了處裡的「大拿」。

2016年下半年,距離北鬥工程2020年組網完成期限只剩下四年,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密度任務,發射場三號工位還不適應上面級發射任務、技術區還不滿足多顆衛星並行測試條件。

「面對困難,作為『總調度』我們必須當仁不讓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王鍾說到。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計劃處把北鬥工程發射任務作為一場重大戰役來打,專項協調靶改,調整項目經費,見縫插針推進40個項目實施,為北鬥三號高密度任務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發射場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總調度」還像一個「大管家」,要操心與發射相關的大小事務。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的爆發給航天發射任務帶來艱巨挑戰。為了確保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個萬無一失,計劃處的任務調度楊銀軍從春節就一直紮根在發射場。

「春節期間,周副處長帶著我們加班加點編寫了發射場區疫情防控方案,節後任務啟動後,我們每天要例行收集各參試單位人員進出情況、人員健康狀況、防疫措施落實情況,還要及時向試驗隊傳達疫情防控的精神,人員車輛管理的要求,以及做好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置。」楊銀軍說。

不僅如此,北鬥收官任務有上百家媒體前來採訪報導,最多的時候場區外來人員達八百多人,要做好這麼多人的居家隔離情況、旅跡情況、個人健康狀況的審查,工作量很大,事情也很瑣碎。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一次次迎來衛星火箭,又一次次送飛衛星火箭,為了當好「總調度」,計劃處的航天人們始終在發射場,穩穩紮在這裡,與青山為伴,與測試廠房為伴,與發射塔架為伴。周劍以發射場為家,一年300多天常駐發射場一線。和愛人小孩同在一個城市,卻經常幾個月都見不到一面,錯過了孩子的出生,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站立行走,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說話……唯一沒有錯過的是中心每一次任務,自2005年以來,周劍參與執行了超過100次航天發射任務。

「大拿」王鍾作為北鬥三號首發任務和收官任務的主管調度,見證了無數北鬥的升空,然而小兒子剛剛1歲,已學會叫「爺爺、奶奶、媽媽、姐姐」,唯獨還沒能學會叫「爸爸」。

楊銀軍從春節至今一直駐在發射場一線,匯總各方信息,處理交辦事宜,協調工作計劃,處理各類瑣事。難得的任務調休,也主動申請留下值班,把陪伴孩子的機會留給其他同事,一個多月無休是常態。計劃處裡像邢朝、周劍、王鍾、楊銀軍這樣的航天人還有很多很多……當被問到作為「大管家」累嗎?

「大管家」們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當任務成功的大紅屏投顯時,就是我們收穫喜悅的時刻,為了這一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啟新一輪高密度任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西昌10月12日電(王玉磊、黃國暢)我國12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這是西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備設施集中升級改造後的首次發射,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今年新一輪高密度任務的首戰。
  • 高分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一輪高密度任務首戰告捷
    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新一輪高密度任務的首戰,也是西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備設施集中升級改造後的首次發射。翻開此次任務計劃書,整場任務的執行時間節點被細化到了分鐘,每一個分系統、每一個環節都會有相應的人負責測試、檢查和確認,結果最後匯總到01指揮員尹相原那裡,再綜合判斷各類參數、要求和狀態,最後下達指令。據悉,這個國慶、中秋假期,中心科技工作者承壓作戰、連續作戰、堅守作戰,積極備戰後續發射任務,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為祖國祝福。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旗飄揚 下半年高密度發射任務拉開戰幕
    初秋時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各參試單位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凝聚起了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再創奇蹟的磅礴力量。時光回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以航天發射任務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的使命擔當,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個萬無一失」「兩個全面勝利」。
  • 中國航天邁進高密度發射時代
    這是一張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的數據表——2016年,世界航天發射85次,中國發射22次;2017年,世界航天發射91次,中國發射18次;2018年,世界航天發射114次,中國發射39次;2019年,世界航天發射103次,中國發射34次。
  • 28歲姑娘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
    9月2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這次測控任務迎來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組建40年來的第一位女調度。這位92年出生的姑娘名叫鮑碩,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主要負責下達口令和組織指揮,以及各種實際情況的處理。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探月、建空間站,「胖五」將迎高密度任務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王者歸來」;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宣告中國進入了行星探測時代。
  • 「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個28歲姑娘
    9月2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這次測控任務這位92年出生的姑娘名叫鮑碩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以及各種實際情況的處理一次軌道控制任務中國航天人一直為我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未來他們還將繼續陪伴「天問一號」 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順利完成
  • 28歲的她,成了「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
    9月2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這次測控任務這位92年出生的姑娘名叫鮑碩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一次軌道控制任務中國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 一直為我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未來他們還將繼續陪伴「天問一號」 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順利完成
  • 上海這型火箭迎來高密度發射,剛剛送一顆極為重要的光學遙感衛星上天
    9月7日13時57分,「上海造」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 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軌道高度700公裡)。
  • 「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一位90後姑娘
    9月2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這次測控任務這位92年出生的姑娘名叫鮑碩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以及各種實際情況的處理一次軌道控制任務中國航天人一直為我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未來他們還將繼續陪伴「天問一號」 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順利完成
  • 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迎來大發展時代,揭秘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盤棋
    (一)中國航天的高密度發射1970年4月24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有報導稱,中國航天將迎來高密度發射,咱們來揭秘下中國航空的發展大局,開啟筆尖上的航天之旅。根據Space Launch Report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已進行31次火箭入軌發射,其中29次成功將衛星送上預定軌道,發射失敗2次。以國家為單位按照火箭任務次數計算,在2019年成功發射入軌的國家中,俄羅斯完成22次發射任務,美國完成19次發射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探月、建空間站,「胖五」將迎高密度任務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王者歸來」;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據悉,此次長徵十一號發射是該中心第二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 剛剛,一顆戰略級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迎來高密度發射
    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該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汪江波 攝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圓滿成功 (趙聰 攝) 至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涼山下雪了,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的心卻很熱
    但是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心卻很熱。繼10月12日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以來,全體科技工作者積極備戰後續發射任務。他們承壓作戰、連續作戰、堅守作戰,不畏寒冷天氣,決心用任務成功報效祖國。在這個銀裝素裹的雪天,讓我們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看看奮戰一線的航天人怎麼說。
  •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十三五」宇航發射任務收官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視頻由 張杰 攝汪江波 攝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