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絕非是驚人巧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這是我國利用固體運載火箭快舟1號甲,發射吉林一號遙感衛星的一顆02C高分衛星再次迎來失敗。就在火箭升空之後出現異常,最後連同衛星一起墜落。然而與此同一天,美國一家私人公司首次嘗試低軌道發射任務,也並沒有取得成功。對此,俄專家表示,這種情況並非巧合。近些年來,中方作為航天事業的後起之秀,已經獲得了極大的進展,並且頻繁的向太空發射衛星。僅在今年一年當中,就一共進行27次航天發射任務,而算上這一次,已經是第4次失敗了。而此次發射的吉林一號02C高分衛星,也是光能遙感衛星組網中十分關鍵的一顆衛星。
據相關信息顯示,這一組網衛星一共需要發射138顆,一旦組網成功,將使我國具備在10分鐘之內可以對全球範圍內進行兩次的偵查,同時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亞米級的高分辨衛星圖像。今年出現的4次發射失敗現象,其中有兩次採用的是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對此,也有分析指出,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也是世界上第1個星箭一體,快速集成以及快速入軌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而這款火箭造價特別低,同時製造所需的工期比較短,而且發射的方式也不需要使用固定的發射場。
但連續失利兩次,也足以說明目前我國研製的這款固體火箭,在相關技術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並沒有得到完善。當然,也是由於我國發射衛星的密度比較大,而此次發射失利的真正原因,也正在調查當中。不過這款固體運載火箭,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此在國際上也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也說明,我國對於這款固體火箭技術上需要達到的完善程度,也將需要我們要走很長的路。
當然,我國的科研團隊也不可能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會對這款火箭失去信心,並且放棄對這款固體火箭的研製。我們也相信,在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走出技術的禁錮,遲早有一天,我國會使固體火箭得到真正的優化和改進,使其在我國航天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無論任何一個國家,即便包括科技非常發達的美國在內,這一條路都是漫長而坎坷的,並非一蹴而成。
尤其近些年,航天大國頻繁的發射火箭,也難免在整個發射的工作中,會存在一定的失誤。目前,中美俄三國已經領跑了全球航天事業,而中國更是憑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在航天領域突飛猛進。這樣的速度,也是美俄這樣的強國都未曾企及的。尤其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想獲得相應的太空資源,並且也將大量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甚至,包括美國日本還組建了太空軍,同時也將戰略目標投入到了太空。當然,對於太空中在軌衛星的數量越多,也給太空帶來一定的壓力,同時大量的衛星,甚至對於天文測試,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