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國今年發射火箭27次,四次失利

2020-10-03 LINWEI揚文



我國已經完成27次發射任務,但是失敗了4次,雖然故障率不是那麼高,但是針對於成功率非常高的我國,這並非是正常的現象。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卻在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彎道超車」,令我國最終成為了全球航天強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短短的一年內,火箭、衛星發射竟失敗了四次,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專家曾提醒我國,這絕非巧合,應提高警惕。

今年以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行了27次航天發射任務,截至目前,火箭發射任務已經失敗了4次,首次失利發生在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利發生在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失利,第三次則發生在7月份,快舟11號發射吉林一號02E高分衛星時出現意外,最終失敗,而最後一次就是本次快舟一號甲發射吉林一號02C,火箭在升空後不久,飛行姿態突然出現問題,最後連同衛星一起墜毀,令人感到非常遺憾。

我們不由得想起西方國家曾這樣描述衛星:「它是我們放在他人身後的眼睛,這樣的眼睛數量越多,越能起到威懾作用,同時讓別人在我們面前再無秘密可言。」而且這一次發射的02C高分衛星隸屬於吉林一號遙感衛星中的一顆。一旦完成全部138顆衛星的發射任務,完成最終的成功組網,我國便可以實現10分鐘內對全球範圍進行兩次偵查的能力。換句話說,地球的表層對我國而言,將再無秘密可言。對我國國防安全和軍事情報收集能力而言,更是意義重大。

此前北鬥衛星完成最終組網前曾連續遭遇兩次發射失敗的奇怪現象,和這一次極為相近。在事後我國針對火箭發射失敗的數據和事故進行調查,發現不存在任何故障因素。可偏偏兩次連續發射都失敗,考慮的很可能是外部的人為因素。

不過想要最終完成組網,恐怕還要等待些許時間。而且可以預見在組網期間,恐怕類似的「無故失敗」或許隨著組網的一步步臨近,越發頻繁。不過相信一直奮勇前行的中國航天人,定能自由地在太空翱翔。

相關焦點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快舟火箭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又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今年已經第四次
    這些年來,中國在各個領域都獲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其中就包括航天領域,中國已經向太空中發射了很多次火箭,在太空中部署了很多個衛星,他們一直在保障著人們的生活工作,為我們帶來便利。不過最近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吉林1號衛星卻出現了失敗的狀況,中國人必須要反思了,此次發生的又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已經是今年的第4次失利了。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2020年4月9日晚,我國長三火箭發射失利!這一事件再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方面歷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幾乎每發必中。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火箭發射失利兩大國傳染,科技樹點歪要改
    如何看待中國9月12日火箭發射失利?如何看待美國9月12日火箭發射失利?9月12日13時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 西北傳來一個壞消息,中國火箭今年第4次失敗,這次是顆高分衛星
    圖為快舟一號火箭發射現場近日,據媒體報導,西北傳來一個壞消息,中國火箭今年第4次發射失敗,此前7月份快舟11號發射時搭載的衛星為吉林一號02E,而這次發射失利的今年以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行了27次航天發射任務,但探索太空的道路並不是永遠一帆風順,截至目前,火箭發射任務已經失敗了4次,首次失利發生在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利發生在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失利,第三次則發生在7月份,快舟11號發射吉林一號02E高分衛星時出現意外,最終失敗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噩耗傳來,今年第4敗!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高分衛星02C損毀
    中國在2020年已經進行航天發射任務27次,共計失敗4次。據央視網報導,9月12日,一枚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後,飛行狀態出現異常,後連同衛星一同墜毀,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今年第四次!西北高原傳來壞消息,中國航天再遇難關
    據悉,這已經是今年我國衛星今年第四次發射失敗,其中首次失利發生在今年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宣告失敗。緊接著,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又出現故障,第二次失利出現。而第三次失利則發生在兩個月前,同樣是一顆高分衛星吉林一號02E,連同這次失敗,已經是目前為止2020年我國第四次發射衛星失敗了。
  • 噩耗傳來,今年第4敗!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高分衛星02C損毀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前言:中國在2020年已經進行航天發射任務27次,共計失敗4次。據央視網報導,9月12日,一枚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後,飛行狀態出現異常,後連同衛星一同墜毀,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第四次失敗,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吉林一號高分衛星因故障損毀
    吉林一號發射任務失利根據海外網報導,在9月12日,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出來一個壞消息,中國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在升空途中發生故障,中國相關部門表示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中國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作者 郭超凱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截至目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在中國探月工程任務的發射成功率達100%。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國內其實已經失敗了兩次,時間在3月16日和4月9日,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方面,不過經常幾個月時間的排查和測試之後,昨天已經成功的發射。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前兩次發射失利,究竟是什麼原因?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兩次失利的意義在於哪裡。我們經過剛才的數據簡單的計算一下其實就會明白,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平均每隔3年,每發射16枚後才會有發生1次發射失敗。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2018年時,我國航天年發射次數是歷年之最,年發射次數達39次,而全球全年發射總次數為114次,我國在第一季度發射次數12次,約佔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說完前兩年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的發射次數如何了?
  • 短短一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美:放棄吧
    種種成就都在表明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然而如今,短短一年之內,四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在發射什麼?中國作為航天航空事業強國,此次已經是中國今年發射的27顆衛星以來,第四次失敗了。這顆衛星是我們中國光能遙感衛星組網中十分關鍵的一顆衛星,這組衛星網共需要138顆衛星,性能十分強大,能夠在十分鐘之內實現對全球的兩次偵查,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中都擁有極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