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18:00,長徵5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衝擊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就取得圓滿成功。
而這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一方面是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為我國在2022年前後建造完成空間站,並最終登上月球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
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
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其中3月16日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到了4月9日,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也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而墜毀。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就出現了兩次火箭發射失利,這在我國航空發展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而在這兩次火箭發射失利之後,有關部門就積極開展了全面質量整頓和複合複查。
經過航天專家夜以繼日的奮戰,深入開展調查之後,前兩次衛星發射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機理基本確定。當然具體是什麼原因,有關負責人並沒有透露具體的細節。
但對於我國在不到一個月時間之內,連續出現兩次衛星發射失敗,大家也應該理解,畢竟航天發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特別是涉及火箭發動機這一塊技術更是非常複雜,所以不要說中國,目前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保證火箭發射一定是100%成功,大家唯一能做的是儘量把故障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提高火箭發射的成功率。
實際上自從我國開展衛星發射以來,我國火箭的發射成功率一直是處於全球前列的,目前我國長徵系列火箭總體發射成功率達到93%以上,這個成功率跟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幾個國家同處於世界第一梯隊。
不過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目前可能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那就人才流失。
比如2018年西安航天六院的張小平跳槽事件就引發了媒體的巨大關注,張小平一直是航天六院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負責多個型號液態火箭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對於我國航天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正是這樣一位非常重要的科研人員,據說在航天六院的時候,年薪只有12萬塊錢,所以2018年他就跳槽到了北京一家民營航空航天公司,跳槽之後,他的年薪就上漲到了上百萬。
張小平這個事件對於航空科技人員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這種影響並不是技術上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上的影響。
畢竟對於航空航天科研人員來說,首先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人他肯定會在乎待遇方面的事情,畢竟大家要買房,要買車,還要養家餬口,所以我相信大多數科研人員對高薪也是充滿羨慕的,但是目前我國科研人員的總體待遇相對社會上一些明星以及網紅收入來說,確實是比較低的。
比如有一些明星或者網紅,隨便一場直播就可以帶來幾十萬上百萬的收入,而這些在科研崗位上默默對航天事業做貢獻的人,他們一年的收入有可能連這些明星網紅一天的收入都比不了,這樣難免會讓這些科研人員感到心裡不平衡。
所以在新的時期,我覺得對於包括航空航天科研人員來說,社會有必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注,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只有讓他們享受到更高的待遇,他們才能在科研崗位上全心全意的去搞科研,這樣無論是對於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還是其他科研領域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