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
這則消息,讓我們深深的感到惋惜。我們知道,太空探索之路,從來都是充滿了崎嶇與風險,此時,請航天人不要忘記勇氣與堅韌,這兩位永遠的朋友。
長徵七號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其中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是我國發射載人飛船的唯一運載火箭,也是我國的功勳火箭,先後將我國十艘「神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的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而2016年發射成功的長徵五號,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裡程碑工程,得益於我國科研和製造業的快速發展,90%幾乎都是全新的技術和設計,集成了我國最高科學水平。長徵五號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發射20噸級的空間站艙段,大型空間望遠鏡,「嫦娥五號」大型月球探測器,大型通信衛星等大噸位載荷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長徵五號
從我國運載火箭的常見發射任務來看,1噸以下的衛星佔45%,1~4噸的衛星佔30%,5噸以上的佔25%,最重載荷是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那麼,研製一款新的火箭,既有長徵二號的成熟技術又同時運用長徵五號的新技術,通過各種規格的助推器和火箭發動機進行模塊化組合,來應用這些常見的發射任務,在經濟性和可靠性上獲得最佳的平衡比,不是更好。長徵七號,應需而生。
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近地軌道14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量達5.5噸。
長徵二號原先使用的YF-20發動機,燃料是液態的偏二甲肼,又稱聯氨,,美國旅行者1號攜帶的推進劑就是這種化合物。氧化劑是4氧化2氮,兩種化學物都是劇毒。 長徵七號更換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這是目前世界的主流技術,安全,無汙染,比第二代聯氨燃料比衝大,價格還便宜的像不要錢一樣。對我們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來說,實在是太好了。
長徵二號
長徵七號不僅僅是長徵二號F換了發動機這麼簡單。考慮到未來需要,長徵七號按照載人火箭的標準設計,火箭的增壓輸送系統、控制系統、測量系統、伺服系統、結構系統等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實現了冗餘,可靠性設計指標達0.98,達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統創新採用了143項智能控制軟體,是現役火箭軟體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確度。長徵七號火箭成熟後將成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用於發射新一代神舟載人飛船。
目前它的首要任務,是向我國載人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2016年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後,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起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成為我們中國太空發射任務的絕對主力。
長徵家族
長徵七號的發射失利,我們可以理解,航天系統的複雜性和精密度,遠超其他。正是因為有航天人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付出,我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才排在了世界首位。從無到有,短短數十年已經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在人類航天史上,從來沒有過一條坦途通向太空。世界各國,包括歐洲,美國,蘇聯,中國和日本,印度,以色列等,每一個挑戰太空的國家,都在徵服太空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價。這是勇敢者的事業,這些勇者,代表著我們全人類對太空的好奇與嚮往,代表著我們全人類對太空的求知和迷惑,義無反顧的進行著無畏的探索。
太空中看祖國
我們知道,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進步只能在黑暗中一點點的摸索前行,難免不會有被尖銳的稜角割傷,被纏繞的藤蔓絆倒。但是我們深知,我們對太空所知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你們在前方為我們點亮了光芒。感謝你們,航天人。
這一次的失利,是無數成功中的一朵漣漪,我們依然無比信任你們,崇拜你們。也深信,在未來,你們會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太空探索,唯有勇者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