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一朵烏雲遮不住中國航天的光芒

2020-09-05 開心小魚

新華社報導: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

這則消息,讓我們深深的感到惋惜。我們知道,太空探索之路,從來都是充滿了崎嶇與風險,此時,請航天人不要忘記勇氣與堅韌,這兩位永遠的朋友。

長徵七號

長徵七號的由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其中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是我國發射載人飛船的唯一運載火箭,也是我國的功勳火箭,先後將我國十艘「神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的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而2016年發射成功的長徵五號,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裡程碑工程,得益於我國科研和製造業的快速發展,90%幾乎都是全新的技術和設計,集成了我國最高科學水平。長徵五號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發射20噸級的空間站艙段,大型空間望遠鏡,「嫦娥五號」大型月球探測器,大型通信衛星等大噸位載荷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長徵五號

從我國運載火箭的常見發射任務來看,1噸以下的衛星佔45%,1~4噸的衛星佔30%,5噸以上的佔25%,最重載荷是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那麼,研製一款新的火箭,既有長徵二號的成熟技術又同時運用長徵五號的新技術,通過各種規格的助推器和火箭發動機進行模塊化組合,來應用這些常見的發射任務,在經濟性和可靠性上獲得最佳的平衡比,不是更好。長徵七號,應需而生。

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近地軌道14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量達5.5噸。

長徵二號原先使用的YF-20發動機,燃料是液態的偏二甲肼,又稱聯氨,,美國旅行者1號攜帶的推進劑就是這種化合物。氧化劑是4氧化2氮,兩種化學物都是劇毒。 長徵七號更換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這是目前世界的主流技術,安全,無汙染,比第二代聯氨燃料比衝大,價格還便宜的像不要錢一樣。對我們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來說,實在是太好了。

長徵二號

長徵七號的任務

長徵七號不僅僅是長徵二號F換了發動機這麼簡單。考慮到未來需要,長徵七號按照載人火箭的標準設計,火箭的增壓輸送系統、控制系統、測量系統、伺服系統、結構系統等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實現了冗餘,可靠性設計指標達0.98,達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統創新採用了143項智能控制軟體,是現役火箭軟體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確度。長徵七號火箭成熟後將成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用於發射新一代神舟載人飛船。

目前它的首要任務,是向我國載人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2016年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後,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起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成為我們中國太空發射任務的絕對主力。

長徵家族

中國航天人,請勇敢向前

長徵七號的發射失利,我們可以理解,航天系統的複雜性和精密度,遠超其他。正是因為有航天人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付出,我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才排在了世界首位。從無到有,短短數十年已經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在人類航天史上,從來沒有過一條坦途通向太空。世界各國,包括歐洲,美國,蘇聯,中國和日本,印度,以色列等,每一個挑戰太空的國家,都在徵服太空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價。這是勇敢者的事業,這些勇者,代表著我們全人類對太空的好奇與嚮往,代表著我們全人類對太空的求知和迷惑,義無反顧的進行著無畏的探索。

太空中看祖國

我們知道,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進步只能在黑暗中一點點的摸索前行,難免不會有被尖銳的稜角割傷,被纏繞的藤蔓絆倒。但是我們深知,我們對太空所知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你們在前方為我們點亮了光芒。感謝你們,航天人。

這一次的失利,是無數成功中的一朵漣漪,我們依然無比信任你們,崇拜你們。也深信,在未來,你們會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太空探索,唯有勇者留其名

相關焦點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北京時間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官方報導稱,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繼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中國2020年宇航發射首秀成功之後,此次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飛發射失敗,給中國的2020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蒙上了幾許陰影。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的原因是什麼?
    日)的首次發射任務中,長徵七號甲火箭沒能按照預定軌跡飛行進入太空,發射宣告失利。 那麼,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失利會影響中國航天嗎? 如果是一級火箭或者助推器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100的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火箭的發射任務。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YF-100成熟可靠,而且長徵七號甲火箭的一二級當時也有分離。
  • 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失利,可能會影響中國戰略安全建設進度!
    遺憾的是此次首次發射並沒有成功,它在飛行過程中發現異常,目前事故的原因正在調查之中。其次長徵七號火箭一直擔任的是貨其次長徵七號火箭一直擔任的是貨運飛船的任務,此次發射失利可能會導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受到部分影響。運飛船的任務,此次發射失利可能會導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受到部分影響。
  • 長徵5號發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國航天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面對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相關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稱,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這也再次顯示航天事業的高風險,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
  • 從長徵7號甲到快舟11號的首飛失利,中國航天是否遇到了瓶頸?
    近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相信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人都知道了,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是這半年多以來,第三次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了,其中包括金牌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及同樣是執行首飛任務的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
  • 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任務為何失利?任務是什麼?對我國有何影響?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位於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火箭)進行首次發射,隨後官方報導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所有的官方新聞裡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發射失利」情況,是發生了什麼故障還是咋的?只說了「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官方宣布衛星發射已經失利,正在展開故障排查及善後處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3月16日發射長徵七號改運載火箭任務失敗,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出現了兩次發射失利事件。長徵七號改火箭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這款火箭是首飛,全新設計的運載火箭風險本身就非常高。然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一款性能穩定的老火箭,此次發射失敗充分證明航天產業真的是高精尖而且是高風險的事業。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是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實現螺旋式提升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 長徵七號甲首次發射遭遇失敗,故障尋因影響後續發射計劃
    到晚上 23 時 12 分,即距離點火發射約 1 個半小時後,新華社發布消息宣布此次發射失敗,報導稱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30天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計劃於4月下旬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 長徵火箭接連失利,辛苦奮鬥50年,中國究竟是不是航天強國?
    3月16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首飛失利;4月9日,攜載著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徵三號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連續的失利給中國航天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中國航天是出現問題了嗎?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而這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是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為我國在2022年前後建造完成空間站,並最終登上月球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石軼君 2017-07-02 20:14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