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是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2020-12-04 太平洋電腦網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實現螺旋式提升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即便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這樣的老牌航天大國也難逃發射失敗的意外。更何況長徵5號火箭是一款新產品,使用了不少新技術,這又給長徵5號的發射增加了不確定性。

長徵5號在技術上有諸多創新

在很長一段時間,長徵3號系列火箭是中國發射各類衛星的主力。進入新世紀,中國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大型運載火箭。在2006年,中國啟動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項目,而且還制定了「一個系列、兩種發動機、三個模塊」發展思路。

所謂「一個系列、兩種發動機、三個模塊」具體指的是:

「三個模塊」是指使用液氧/液氫的5米直徑模塊,使用液氧/煤油的3.35米直徑模塊、2.25米直徑模塊。

「兩種發動機」是指新研製的地面推力50噸YF-77氫氧發動機和地面推力120噸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

在三個模塊基礎上第一步組合製造出5米直徑芯級的大型運載火箭,再進一步組合製造出3.35米直徑芯級的中型運載火箭和小型運載火箭,最終形成近地軌道運力覆蓋1.5-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覆蓋1.5-14噸的「一個系列」。

長徵5號則是「一個系列、兩種發動機、三個模塊」發展思路的產物。就性能而言,除了美國的德爾塔4號重型運載火箭之外,無論是將來的日本H3還是歐盟的阿里亞娜6,還是現役俄羅斯的安加拉5運載火箭和美國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在長徵5號系列運載火箭面前大多稍遜一籌。

而長徵5號能有這個技術水準,除了後發優勢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使用了大量新技術。

首先是動力強。長徵5號火箭芯一級上的50噸YF-77氫氧發動機在國際同類發動機中處於先進水平,具有運載效率高(比衝最高能夠達到465秒,比現有常規燃料發動機性能提高約50%)、推力大等特點。4臺助推器上的120噸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是中國單臺推力最大、技術最先進、應用前途最廣泛的新型動力裝置,該項技術的突破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掌握高壓補燃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的國家。

更關鍵的是,相對於以往一些發動機劇毒燃料,這些發動機的燃料均無毒無汙染,像液氫和液氧的燃燒產物為潔淨度達99.99%的純淨水,具有綠色環保、零碳排放等優點,長徵5號運載火箭也因此被譽為「綠色火箭」。

其次是塊頭大。長徵5號全長56.97米,火箭直徑5米,助推器直徑3.35米,起飛重量為867噸。相對於以往的火箭,長徵5號是中國首次採用5米直徑的箭體結構,更粗的箭體結構可以容納更多的推進劑,不僅可以減少火箭的級數,從而減少火箭的分離次數,提高火箭的可靠性,還可以產生更大推力。

加上之前提到的YF-77氫氧發動機和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出色的性能,長徵5號的起飛推力超過一千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相比之下,長徵2F的重量為464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8.4噸,長徵5號比長徵2F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

最後是創新多。相對於以往的長徵系列火箭,長徵5號是一款全新的火箭。長徵5號上搭載了1000多臺設備,10萬多隻電子設備,如果把儀器的電纜單根連起來總長超過100公裡,在研製過程中,一共攻克了12項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了247項關鍵技術創新,其中還不乏頗具難度的創新——本次長五遙二火箭發射升空後,將把實踐十八號衛星送入指定軌道。

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並開展Q/V頻段通信等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證工作。然而,任務通信控制設備和火箭自身的通信控制設備是可能發生矛盾的,要解決這個矛盾是一個不小的難關。

新技術會帶來更好的性能的同時,在成熟度方面有所欠缺,這也就為長徵5號火箭的發射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美國和蘇聯/俄羅斯也無法避免失敗

其實,航天事故並非罕見,在這方面,即便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這樣的老牌航天強國也不例外。從阿波羅1號失事至今,已經發生了不少嚴重的事故,更有2位數的美國航天員為了航天事業而獻身。

1957年,先鋒TV3火箭爆炸在發射兩秒後,因失去推力而回落到發射臺,發生強烈的爆炸。

1967年,在一次測試中,美國阿波羅1號指令艙突然發生大火,產生的熱空氣令艙蓋緊閉,三名太空人因無法逃離,而在大火中喪生。

1970年,阿波羅13號發生服務艙液氧貯箱中加熱系統過載而產生電弧放電作用,最終引發氧氣爆炸。雖然登月失敗了,但三位太空人卻依靠救生設備奇蹟般的死裡逃生。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後僅1分13秒就在1.5萬米高空突然爆炸,包括一名教師在內的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同年,一枚大力神運載火箭在發射後8秒發生爆炸,一枚德爾塔運載火箭在發射後71秒後主發動機突然熄火,90秒時自毀。

1990年,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體從吊車上墜地,引發的大火火焰高達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1993年,一枚大力神4型火箭在發射2分鐘後爆炸。

1997年,一枚德爾塔2型火箭在發射13秒後發生爆炸。

1998年,一枚大力神運載火箭起飛後不久發生爆炸,加上火箭上的間諜衛星,損失超過10億美元。同年,一枚德爾塔3運載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爆炸。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因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裝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使其在返航過途中空中解體,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隨後,美國總統布希終止了太空梭項目。

2011年,美國金牛座運載火箭因火箭整流罩系統未能完全打開而失事,價值4億2400萬美元的「榮耀」衛星隨即灰飛煙滅。

2015年,美國火箭三度發射失敗,其中6月28日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執行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火箭升空2分半鐘後突然爆炸解體,攜帶約2500公斤補給的貨艙也被炸毀。而在不久前,獵鷹火箭還因火箭降落角度問題和推進器氣壓閥失靈而引發爆炸。Space X空間站補給任務也3次失敗。

......

不僅是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也發生過不少航天事故。1996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的阿麗亞娜5火箭在升空40秒後發生了爆炸。在2013年,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在發射後不久就發生了墜毀......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幾十年中,俄羅斯共發射各類火箭1262次,其中失敗49次;美國發射各類火箭513次,失敗35次。歐盟發生火箭164次,失敗11次。

從中可以看出,火箭發射失敗是很難避免的,不必對長徵5號發射失敗過度解讀。

當務之急是查漏補缺

新技術在最初的使用中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問題。在最初的時候往往折戟沉沙。比如歐洲航天局在1996年發射的阿麗亞娜5,該次發射是該型號火箭經過了十年發展的首飛。美國的金牛座2火箭也出現過第一次發射成功,但第二次發射失敗的情況。而更極端的例子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發生過軍事衛星連續7次發射失敗。而Space X即便使用60年代的技術,也同樣遭遇了三連敗。

技術發展有其規律,在新技術誕生之初,其可靠性是具有一定不確定因素的。而隨著大量使用,伴隨著事故的發生,並不斷改進,技術的成熟度會不斷提升。像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了,現在罕有發生事故。

中國的長徵3號系列火箭也曾發生重大事故——1996年中國的長徵三號火箭升空2秒後就開始出現傾斜,22秒後完全失控,墜毀在距離發射塔1.85千米的山坡上,發生劇烈爆炸,導致數人犧牲。在這次事故後,相關單位進行了大整頓。在經過不斷的完善和改良後,長徵3號系列火箭的發射成功率才達到較高的水平。可以說,技術的成熟度是依靠大量實踐磨礪後才能獲得的。

而最近幾年,中國航天的進步很大,研發出了很多新技術,像長徵5號在研製過程中,一共攻克了12項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了247項關鍵技術創新。這些新技術的使用必然會增加發射的風險。而在上次長徵5號發射失敗後不久就再次發射,很可能未必對上次發射失敗的原因能有深入分析。

因此,相關單位的當務之急是徹底排查找出原因,提升長徵5號的可靠性,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螺旋式提升。

本文作者鐵流。

相關焦點

  • 長徵5號發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國航天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面對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相關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合練箭轉場。面對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相關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稱,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這也再次顯示航天事業的高風險,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
  • 發射失利2年後 長徵五號7月復飛
    據中新網1月30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29日在北京表示,計劃將於2019年7月中下旬發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完成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復飛。資料圖:長徵五號遙二火箭。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當天,《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楊保華在會上稱,長徵五號遙二火箭2017年7月發射失利後,過去一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進行了歸零總結。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將於2019年7月中下旬發射,目前總體進展順利。楊保華還透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試樣階段。
  •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一朵烏雲遮不住中國航天的光芒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這則消息,讓我們深深的感到惋惜。我們知道,太空探索之路,從來都是充滿了崎嶇與風險,此時,請航天人不要忘記勇氣與堅韌,這兩位永遠的朋友。長徵五號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發射20噸級的空間站艙段,大型空間望遠鏡,「嫦娥五號」大型月球探測器,大型通信衛星等大噸位載荷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調查完成:飛行346秒突發故障
    中青在線北京4月1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故障調查已經完成。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近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已基本查明,改進後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核,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 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失利 部分原因可能在遙一發射時出現
    【本文閱讀需要:3分鐘】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中國宣布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升空成功後不久就又宣告失敗。這款研製10年的重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第2次發射失敗,11月能否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面臨變數。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失敗,所載通訊觀測衛星的命運未卜。目前僅知火箭發射異常,故障原因仍在調查。
  • 「胖五」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原本,這次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同時,這次發射也是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對「胖五」火箭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練。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2019年12月27日,中國的航天人們「在黑暗中探索」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再一次見到了光明。 12月27日晚間,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和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因體型寬大而被暱稱為「胖五」。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石軼君 2017-07-02 20:14 來源:澎湃新聞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北京時間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官方報導稱,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這則新聞並未引起外界過多注意。但實際上,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宇航年度發射次數預計將首次超過40次,中國將有多個國家級重大航天工程完成收官或正式啟動,多個宇航型號首飛在即,產品交付數量歷史空前,發射密度亦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繼兩次發射失利之後,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
    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再次打開我國航天科技的新局面!這是繼我國兩次火箭發射失利之後的正名,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做到了!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同時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長徵五號失敗調查結果要到年底,長徵五號發射失敗原因分析
    長徵五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於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但在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升空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30天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計劃於4月下旬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 中國官方談「近期航天發射兩次失利」:故障定位和機理已基本明確
    中新社北京5月5日電 (郭超凱)在5日晚舉行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線上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近期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目前兩次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機理已基本明確。會上,季啟明被問及「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的影響和應對舉措。
  • 一掃失利陰霾,長徵五號順利出徵太空,還帶著幾項驚喜
    年5月5日晚18時,在海南文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攜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升空,為接下來中國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務打下夯實的基礎。2020年的開局似乎顯得不夠友好,而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說更是如此,從3月16號開始至4月19日短短不到24天的時間裡,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發射失利,讓人不由得為接下來的發射的長徵5號乙運載火箭捏了一把汗。好在此次長徵五號一掃發射失利陰霾,順利徵戰太空,是不是能夠說明胖五未受此前兩次發射失利的影響呢?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昨天我國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確實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國內在航天事業上的成就,但是這條路確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題主所說,確實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回應說。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的背後,長徵五號才是中國航天真正的野望
    這兩天嫦娥五號登月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媒體。特別是嫦娥五號攜帶的著陸器已經順利降落月面,並且成功完成了月球土壤的採樣工作。不過在聚焦嫦娥五號成功實施人類歷史上最高難度無人探月任務的同時,小編卻認為長徵五號能夠在短短一年之中,數次發射完全成功,讓中國的航天運載能力有一個巨大的穩步飛躍,才代表了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真正的野望。畢竟無人登月採樣,相比中國規劃的未來大型軌道空間站、月球基地、火星載人探測,真的只是一個小目標而已。可以說中國航天的未來就扛在長徵五號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