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5日晚18時,在海南文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攜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升空,為接下來中國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務打下夯實的基礎。
2020年的開局似乎顯得不夠友好,而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說更是如此,從3月16號開始至4月19日短短不到24天的時間裡,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發射失利,讓人不由得為接下來的發射的長徵5號乙運載火箭捏了一把汗。好在此次長徵五號一掃發射失利陰霾,順利徵戰太空,是不是能夠說明胖五未受此前兩次發射失利的影響呢?
實際上,這二者之間並沒有太過緊密的聯繫,因為每一個火箭發射任務實際上都是一個相對獨立項目,此前出現的兩次發射失利都是孤立的事故。而且今年是我國航天發射任務特別繁重的一年,預計今年將會有40次發射任務,並不會因為這兩次事故就影響整體發射計劃。此次胖五的順利發射也給不明真相的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悉,長徵五號的預研啟動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為了滿足我國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而研發的重型運載火箭。未來它將承擔起我國天宮空間站、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的深空探測計劃的發射任務,而此次發射的長徵5B運載火箭,作為新一代長徵5型運載火箭的最新改進版本可以稱得上是大國重器,它又會給人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驚喜呢?
首先,此次發射的長徵5B運載火箭取消了二級火箭,只保留了一級火箭和四臺助推器,藉助其近地軌道的優勢能夠將最大運載力提升到23噸左右,能夠媲美美國德爾塔重型火箭技術,後者是美國NASA重要的航天發射火箭。未來我國將會借長徵5號發射質量和體積更大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組建我國自主研發建設的空間站等航天發射任務。

其次,長徵5B發射搭載的是全新一代載人飛船,其比神州載人飛船有著許多方面的突破改進,例如新一代飛船的結構變成了大直徑返回艙+服務資源艙兩艙結構設計,可以實現近地軌道在軌運行和進入繞月軌道實現載人登月任務;此外,新一代載人飛船憑藉其體積優勢可以搭載多達7名航天員,能夠為我國空間站順利推進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了以上技術層面,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的發射臺旁邊還懸掛起20字鼓舞人心的標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短短20字可以說凝練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抬頭仰望星空、低頭腳踏實地」的寫照。
雖然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慢,但我國卻有極強的決心,可以追趕上其他的航天大國,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航天夢,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將努力奮鬥拼搏,克服路上的艱難險阻,將夢想變為現實,也讓我們由衷祝賀中國航天有個更好的明天!(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