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2020-07-27 網信蘭州

「中國為什麼要搞航天?為什麼要搞『大火箭』?」

「當今這個世界,如果中國沒有獨立自主地進入空間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時代不能造船。如果我們不搞航天,將會錯過太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回答。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火星探測器奔向太空,化作一道優美的弧線划過蔚藍的天空,以11.2千米/秒的速度將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曾驕傲地說:「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

「那就是我的燈塔,看到燈塔,就看到了希望」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五」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性能最優異的火箭,承擔著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探月工程三期、探火工程等重大發射任務。

2006年立項,2016年首飛成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歷程長達10年,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第一個立項,最後一個首飛的型號。大的運載能力、大的發動機、大的結構、大的電氣系統、大的地面支持系統……給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帶來的,除了巨大的技術跨度、巨大的研製難度,還有巨大的工作量和空前的挑戰。面對較之於普通火箭4到5倍的工作量,研製團隊除了採取一些新的設計手段,只能爭分奪秒。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吳俊峰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管路系統設計師,他負責的管路就像火箭的「血管」,連接著發動機與貯箱,一旦發生問題,後果不堪設想。「長五」的管路數量,是其它火箭的2到3倍,可謂千頭萬緒。從裝配工人到技術專家,從沒有過如此複雜的管路裝配經驗。為了保質量,吳俊峰把自己「泡」在了火箭總裝車間,常常天快亮才下班。每次加完班回宿舍的路上,眺望著振動塔上的4個大字——「中國航天」,吳俊峰腳步都會輕快起來。

他說:「那就是我的燈塔,看到燈塔,就看到了希望。」

「我必須認真,因為我在為火箭『心臟』裝配重要部件」

「渦輪泵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唯一一個既高速旋轉又承受高溫低溫高壓和劇烈震動的關鍵部件,對火箭的可靠性至關重要。」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經歷了首飛成功、第二次失利、復飛成功,成敗關鍵就在發動機上。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而渦輪泵則是發動機的心臟。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探火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能等來一次,為確保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按計劃發射,必須按節點交付產品。王廣松是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車間渦輪泵裝配試驗工,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生產期間,車間生產任務集中、臨時緊急情況多,只有4名組員的氧泵裝配小組時常感到「喘不過氣來」。組長王廣松根據生產進度,把關鍵人物安排在關鍵工序上,每一步都明確責任人。

「每天一踏進工作現場,我都會在心裡提醒自己,我必須認真,因為我們是在為火箭『心臟』裝配重要部件。」王廣松說。

走過至暗,更懂得一句「火星你好」的分量

其實,「長五人」也曾遭遇過至暗時刻。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升空後的第346秒,由於芯一級發動機工作異常,任務宣告失敗,千萬人的心血毀於一旦。回憶失利,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說:「我們在邁向更強的路上,被一盆冰水澆得『透心涼』,有一種天要塌了的感覺」。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火箭是在太空中發生故障的,沒有人知道第346秒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天晚上,面對失利、面對輿論、面對壓力,「長五人」心裡有說不出的委屈。他們用908天努力換來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王者歸來」。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宣告中國進入了行星探測時代。

按照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也將在今年實施發射,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火箭將再次出徵,執行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任務。從2019年12月到2021年一季度,15個月間,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完成5次發射,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密度」發射期。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兩千多年前,屈原發出這樣的「天問」,如今,我國新一代航天人,再一次向浩瀚宇宙發出「天問」。期待7個月後探測器順利抵達火星,說一句:「火星你好,我來自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故事 | 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曾驕傲地說:「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 「那就是我的燈塔,看到燈塔,就看到了希望」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中國人的故事|送「天問一號」出徵的航天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曾驕傲地說:「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那就是我的燈塔,看到燈塔,就看到了希望」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五」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性能最優異的火箭,承擔著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探月工程三期、探火工程等重大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徵程,巴俄送上祝福!美國人擔憂領先地位不保
    7月23日中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早已準備多時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終於迎來了發射時刻,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上億公裡之外的火星,這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實施國家級火星探測任務的良好開端。可以說,舉國上下都為科研人員的創舉而感到興奮不已。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跨界合作 | 埃依斯航天攜手人氣漫畫非人哉祝賀天問一號環繞火星成功!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出徵火星,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 出徵火星!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航天產業鏈要嗨?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張鶴儀)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周四午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火星探測「俱樂部」。「天問一號」此前計劃於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內(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實施發射。美國和阿聯也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
  •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 圖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
  • 「天問」出徵:科技自強方有未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近年來,中國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斷加快。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中國要彎道超車嗎?美媒解釋令人意外
    (天問一號發射器)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官宣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在今年七月份,天問一號火星飛船就會出徵火星,執行中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屆時這將是繼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繞月衛星之後中國航天的第四大裡程碑。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B 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他們,和他們的戰友們,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終生。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從「東方紅」中國人走過半世紀的太空旅行
    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運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作正常。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自主發射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共進行過46次火星探測活動,而成功的概率不到50%,其難度可想而知。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天問」出徵:科技自強方有未來|新京報社論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近年來,中國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斷加快。
  • 「天問一號」出徵!「01」指揮員揭秘幕後故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緊隨「五、四、三、二、一、點火」口令的,是巨大的轟隆聲、空氣的撕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火箭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天空劃出了優美曲線。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雖然中國人點亮了種菜的種族天賦,可這驕傲咋就不能藏住點呢? 「天問」:融中華文化於飛天理想 體現中國人的嚴謹浪漫 人類文明雖然滄海一粟,但對宇宙的探索之心從未黯淡。中國的行星探測工程,更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據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