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2020-12-05 網易新聞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CZ-3B)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在長徵三號甲和長徵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火箭全長54.838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子級直徑3.0米,整流罩直徑4.0米,起飛質量425.8噸,標準GTO運載能力為5.1噸。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自從1996年首發以來,至今已經24年,在其基礎上中國又推出了多款改進型號。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中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

近些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可以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均是連續,高強度發射幾十枚都連續成功,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各種北鬥衛星,中星、亞太、風雲四號等送入軌道,3月9日才將倒數第二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GEO。是國內當前發射量最大,成熟度相對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

2017年,中國與印尼籤訂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經過3年研製,2020年4月9日PALAPA-N1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客戶使用,然而卻遭遇發射失敗。

此次火箭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目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二、三級分離失敗;火箭三級一次點火失敗;三級二次點火失敗。

早在2009年8月31日17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尼「帕拉帕-D」通信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二次點火後出現異常情況,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事故原因是火箭三級發動機一次點火工作正常,三級發動機二次點火後,其中一臺氫氧發動機推力偏低,導致衛星遠地點低於預定值。

在時隔11年之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而已同樣是印尼的通信衛星。這樣的錯漏本不應該發生,而且那次好歹讓衛星變軌成功了,這次直接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都墜落了。

而PALAPA-N1衛星的作用就是接替目前在軌的「帕拉帕-D」(PALAPA-D)商業通信衛星。

這兩場的航天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以上個月的長徵七號為例,早在2016年,長徵七號就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而此次的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基於長徵七號的新一代中型高軌三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研製的,都是用的成熟的技術。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24年來只出現過兩次重大故障,都是和火箭三級有關,除了2009年這一次,還有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同樣是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不過那一次中星9A靠自帶的燃料獨自在太空中「徒步」行進,爬升2萬多公裡,用16天完成了一場「太空自救」,到達預定軌道。

此次之所以三級再次出現問題,應該和長三乙進行了改進有關,長三乙雖然一直叫長三乙,但是這些年以來一直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升級,就像我剛才說的,出現了很多型號分支,在進行改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

雖然是商業發射,有航天保險會進行賠付,航天保險指的是指為航天產品包括衛星、太空梭、運載火箭等提供風險保障的保險。比如,1995年1月2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亞太二號」衛星發生星箭爆炸事故,造成的後果是星箭全損,保險人為此付出的經濟賠款高達1.62億美元。

PALAPA-N1項目是國產通信衛星首次在印尼宇航市場取得突破,對促進中國航天產品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PALAPA-N1項目將改善印尼通信、廣播事業,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也是中國航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又一成果。

此次發射失敗,勢必會讓其他國家質疑中國的航天發射能力,影響中國航天產品拓展海外市場。

如果說長三乙是影響中國開拓海外市場,而上次的長徵七號甲火箭失利,則對中國接下來的航天任務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包括將實現北鬥導航、探月三期等重大工程收官,完成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發射,完成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運載火箭首飛,完成亞太6D衛星、集團公司衛星網際網路融合試驗星等商業衛星的發射,都要依靠這款火箭。

在這兩次航天任務之後,根據計劃,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飛任務。

不得不說,中國的航天任務安排太過緊密,每個任務節點都卡的非常緊,和歐美相比,資金人才又投入不足。

中國航天應該留出時間,進行舉一反三,總結失敗和教訓,為了去向更遠的星辰大海,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在成功與失敗不斷前行,在一次又一次任務中,人們明白了「長徵」的意義,希望大家可以多給航天人一些理解。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在不斷努力探索。

我們終將成功,我們一定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官方宣布衛星發射已經失利,正在展開故障排查及善後處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3月16日發射長徵七號改運載火箭任務失敗,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出現了兩次發射失利事件。長徵七號改火箭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這款火箭是首飛,全新設計的運載火箭風險本身就非常高。然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一款性能穩定的老火箭,此次發射失敗充分證明航天產業真的是高精尖而且是高風險的事業。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但是昨晚一則不幸的消息傳來,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最終導致火箭發射失利,這已經是我國在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二次航天發射失利事件。PALAPA-N1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
  • 長徵七號甲首次發射遭遇失敗,故障尋因影響後續發射計劃
    中國在火箭發射上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比如 2019 年,中國共進行了 34 運載火箭入軌發射任務,其中有兩次未成功;2018 年,中國共有 39 次發射任務,其中僅有一次失敗。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和 2019 年的三次失敗中,有兩次是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的首次入軌發射嘗試未果。而昨日的發射失敗也是 2020 年中國首次任務失敗。
  • 長徵3號乙發射失利,張小平跳槽事件應重新探討,穩住人才很重要
    據新華社報導,4月9號晚19時4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執行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發射任務。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但是由幹第三級發動機工作異常致衛星殘骸墜落於太平洋,此次發射宣告失敗。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國內其實已經失敗了兩次,時間在3月16日和4月9日,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方面,不過經常幾個月時間的排查和測試之後,昨天已經成功的發射。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前兩次發射失利,究竟是什麼原因?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兩次失利的意義在於哪裡。我們經過剛才的數據簡單的計算一下其實就會明白,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平均每隔3年,每發射16枚後才會有發生1次發射失敗。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繼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中國2020年宇航發射首秀成功之後,此次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飛發射失敗,給中國的2020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蒙上了幾許陰影。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中國航天科技澄清「長徵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
    據中新網2月18日報導,承擔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 從長徵7號甲到快舟11號的首飛失利,中國航天是否遇到了瓶頸?
    相信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人都知道了,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是這半年多以來,第三次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了,其中包括金牌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及同樣是執行首飛任務的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於2020年3月16日在文昌衛星發射場發射失利。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主要用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7噸,填補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t~7t之間運載能力的空白。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面對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相關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稱,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這也再次顯示航天事業的高風險,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失利,可能會影響中國戰略安全建設進度!
    遺憾的是此次首次發射並沒有成功,它在飛行過程中發現異常,目前事故的原因正在調查之中。其次長徵七號火箭一直擔任的是貨其次長徵七號火箭一直擔任的是貨運飛船的任務,此次發射失利可能會導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受到部分影響。運飛船的任務,此次發射失利可能會導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受到部分影響。
  • 長徵5號發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國航天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2019年12月27日,中國的航天人們「在黑暗中探索」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再一次見到了光明。 12月27日晚間,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和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因體型寬大而被暱稱為「胖五」。
  • 長徵火箭接連失利,辛苦奮鬥50年,中國究竟是不是航天強國?
    3月16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首飛失利;4月9日,攜載著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徵三號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連續的失利給中國航天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中國航天是出現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