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3號乙發射失利,張小平跳槽事件應重新探討,穩住人才很重要

2020-09-22 半月雜談

據新華社報導,4月9號晚19時4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執行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發射任務。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但是由幹第三級發動機工作異常致衛星殘骸墜落於太平洋,此次發射宣告失敗。

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性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應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航天發射的失敗概率是比較高的。前不久長徵7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中心起飛之後,因為二級火箭發動機出現故障導致發射失敗。而本次長徵三號乙火箭則是中國一個金牌火箭,而且其故障點還是最成熟的火箭發動機。

為什麼中國火箭在最近一段時間連續出現了問題?這究竟是偶然事件還是存在著某種必然,其中的原因值得進一步思考。有一種觀點認為:頻繁的發射事故可能和現在的航天人才流失有著一定的關聯。中國現在已經出現了多家民營航天企業,而且這裡民營企業還頻繁地在國字號航天機構中挖掘高端人才,這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穩定客觀上是存在著不利影響的。

比如在2018年,西安航天六院一則要求上級機關阻止火箭發動機設計師張小平跳槽的文件就在網上爆紅。航天六院負責中國各型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工作,也就是說這兩次接連出現故障的長徵七號和長徵3號乙火箭發動機都是六院研發的。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極端重要的航天單位,在2018年竟然發生了重要崗位設計師跳槽到民營航天公司的事情。而對此航天六院沒有辦法阻止,只能通過發文件要求上級機關阻止,並且強調「張小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離開可能會對中國登月行動構成影響」,但是最終張小平設計師仍然跳槽到了一家民營航天企業。

在張小平跳槽之後,航天6院的所研發生產的火箭發動機就在長徵七號、長徵三號火箭的發射過程中接連失利,這種巧合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如果說是張小平一個人的影響,那顯然是誇大了個人的作用和能力,張小平的跳槽對於航天六院真正的衝擊可能是攪動的人心。因為對於那些和張小平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設計師來以及高級技工來說,年薪20萬和年薪百萬的對比是非常明顯的,一旦這些航天設計師以及高級技工被挖走,或者被民營企業不時拋出的邀請所打動,那麼航天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也就沒法得到保障。

如何避免這種不利的情況?從現實的情況看,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就要落實入職管理制度。即便是西方國家某些關鍵的航天/航空機構,對於關鍵崗位人員的跳槽也是有著嚴格要求的。所以在市場競爭的形勢下,某些關鍵的中國航天及軍工企業也要對跳槽行為進行相應的限制,特別是在一個合同期以及項目研發階段,應當徹底杜絕跳槽現象。

其次,要在國有航天機構內部實施公平和高效的激勵機制,既要提高關鍵工作崗位上人員的收入,也要體現其個人價值,以有效對抗外部誘惑。

最後,要對民營航天企業進行合理的規範。比如鼓勵民營航天企業從國外引進人才、自主培養人才、或者返聘從國有航天機構退休的人才。對民營企業在國有航天企業過度挖牆腳的行為,要給予明確的禁止。

這類規範和引導可以防止

「民營航天沒有發展起來,國有航天卻被挖倒」

之不利局面的出現。

相關焦點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在國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獲得全面勝利的當下,航天人也在克服種種困難按計劃實施著2020年度航天發射計劃。4月9日19時46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負責將印尼PALAPA-N1衛星送到預定軌道。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今晚6點,看年內第三次火箭發射會順利嗎?
    今晚(5月5日)18時06分,我國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2020年4月9日,長徵3號乙掉進海裡了,與2020年3月16日年長徵七號甲一樣,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兩次火箭發射失利,讓中國航天蒙塵蒙羞。據網絡傳言故障原因都是火箭發動機,都是航天六院研發的。而且都是發生在設計師張小平2018年跳槽到民營航天公司之後。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網文顯示,張小平離職前年薪僅12萬,今年上半年加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年薪漲到上百萬。儘管業內人士對其年薪真實數字有所爭議,但航天國企中大量骨幹人才通過「跳槽」到體制外實現薪水翻番,已成不爭的事實。航天國企人才流失,比想像中更嚴重。一篇2018年4月發表在《今日科苑》上的調查《航天主要科研院所調研訪談情況分析及啟示》支持了這個現象。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2020年4月9日晚,我國長三火箭發射失利!這一事件再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方面歷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幾乎每發必中。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張小平離職事件發酵一整天之後,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聲明稱「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有媒體找到張小平,但當事人再三緘口,只說「肯定不能回原單位了,也回不去了」。
  • 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一朵烏雲遮不住中國航天的光芒
    新華社報導: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長徵七號 發射失利。這則消息,讓我們深深的感到惋惜。我們知道,太空探索之路,從來都是充滿了崎嶇與風險,此時,請航天人不要忘記勇氣與堅韌,這兩位永遠的朋友。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多項創新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北京時間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官方報導稱,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繼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中國2020年宇航發射首秀成功之後,此次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飛發射失敗,給中國的2020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蒙上了幾許陰影。
  • 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原標題: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晨霧 / 文 首先歸納一下目前的知曉的主要信息: 信息一 認證為財經領域資深人士的自媒體作者「紫竹張先生」2018年9月27日的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 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失利 部分原因可能在遙一發射時出現
    【本文閱讀需要:3分鐘】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中國宣布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升空成功後不久就又宣告失敗。這款研製10年的重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第2次發射失敗,11月能否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面臨變數。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失敗,所載通訊觀測衛星的命運未卜。目前僅知火箭發射異常,故障原因仍在調查。
  • 在25年前的今天,1996年2月15日(農曆1995年12月2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失敗,8死57傷.
    點擊上面《尋古探今》看更多內容在25年前的今天,1996年2月15日(農曆1995年12月2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長徵三號乙火箭首飛失敗現場視頻:墜山坡爆炸
    1996年2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一次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這也是我國的長徵三號乙的首飛,這在當時原本是一次穩妥的發射,可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現場所有人意料之外。(視頻)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門口,有這樣一片空地。這裡就是1996年長三乙首飛失利之後火箭墜落的地方。20年過去了,這裡仍然像一塊已經癒合的傷疤,記錄著當天中國航天的失利,也記錄著中國航天艱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