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多項創新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此外,此發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四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舵面。
-
僅隔一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繼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後,短短一周內,再次成功發射,也是該型火箭的第39次成功發射。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長徵四號乙火箭可實現落區精準控制
2020年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
-
長徵四號乙火箭發射多項創新 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此外,此發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四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舵面。
-
長徵四號乙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02星 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軌道高度700公裡)。
-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天琴一號」等衛星
IT之家12月20日消息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任務,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衣索比亞寬幅多光譜遙感微小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巴西小衛星等9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每日科技網】 10月12日零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高芬13號衛星,該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高芬13號衛星是一顆高軌道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土地調查、農作物產量估算、環境管理、氣象預警預報、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可以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9次飛行。
-
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 首次重複使用箭上產品
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9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該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徵四號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的舵面。
-
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 首次重複使用箭上產品
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該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徵四號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的舵面。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在國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獲得全面勝利的當下,航天人也在克服種種困難按計劃實施著2020年度航天發射計劃。4月9日19時46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負責將印尼PALAPA-N1衛星送到預定軌道。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周四(11月3日)晚,中國發射了首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成為我國航天工業又一個裡程碑。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
中國以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陸地勘查衛星四號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3月17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強,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1975年,長徵二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太空,該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8噸。1982年,我國第二代運載火箭長徵二號丙首飛成功,這型火箭具備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以及大橢圓軌道衛星的能力,為中國航天打開了全新的問天之門。
-
我國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先是3月16日,當天晚上21點左右,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失敗。緊接著是在4月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場利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後來被認定發射失敗。
-
成功!長四乙一箭雙星點火升空
2020年7月3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西柏坡號」科普衛星(八一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軌道高度700公裡)。此次發射任務是2020年度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的首秀,也拉開了該系列火箭本年度高密度發射的序幕。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是為運載東方紅一號而生,在1970年4月24日首飛成功。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後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先後成功發射運行。隨後,為了滿足大容量應用和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需要,在上述型號的基礎上,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四號甲和長徵四號乙等型號的運載火箭也被研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