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長四乙火箭再次實現落區精準控制
2020年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一型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1999年首飛,火箭全長約45米,直徑3.35米,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走位」獨特的多功能衛星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
長四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實現落區精準控制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八院透露,本發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
-
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多項創新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此外,此發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四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舵面。
-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多項創新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
-
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 首次重複使用箭上產品
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該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徵四號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的舵面。
-
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 首次重複使用箭上產品
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9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該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徵四號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的舵面。
-
我國成功發射了「海洋二號03」子衛星,發射的火箭有一大亮點
筒介:今天中午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乙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海洋二號03星」。「獵鷹9號」通過「柵格舵」可以控制火箭回收時的姿態,不過我們的作用則是確保火箭殘骸能夠落在設定區域。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我國首次在火箭上安裝柵格舵:在2019年7月26日的「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任務時,我國就首次完成了基於柵格舵的火箭殘骸落區安全控制技術試驗,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火箭測試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長徵四號乙火箭發射多項創新 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胡喆)近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任務搭載了一子級柵格舵系統,可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達到落區範圍縮小85%以上的目的。此外,此發火箭採用了一個特殊部件:一片從2019年長四乙遙三十八運載火箭上回收的柵格舵舵面。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
-
長徵四號乙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02星 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軌道高度700公裡)。
-
僅隔一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繼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後,短短一周內,再次成功發射,也是該型火箭的第39次成功發射。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二號C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建設、運行。▲搭載海洋二號C衛星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
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將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9月21日13時4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可實現海面高解析度實時觀測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高曉雷 攝)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採訪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