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從一個月時間內長徵七號和長徵三號乙相繼失利,到如今被寄予厚望的快舟十一號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根據公開數據,快舟十一號主要是滿足衛星高密度、商業化、快速的需求,其起飛質量可達78噸,運載能力1500KG,軌道運載能力1000KG/700km,主要負責400KM-500KM近地軌道小衛星發射任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直飛質量最大的新型固態運載火箭。
通過數據對比顯示,我們可以發現快舟除了運載能力略低於沒搞過獵鷹LE,其他的都比其他國家的要好,在國際商業發射運載火箭報價中,她們的報價每公斤價格是:2.5-4萬美元,而我們的最新快舟的價格每公斤才不到1萬美元。就這個價格而言,對於中國在國際航天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只要快舟十一號射成功,對於space X會是一個勁敵。
圖片來源:知乎:火星居士
快舟十一號火箭的一、二級發動機在2016年左右先後試車成功
對比美國的獵鷹火箭,快舟十一號除了運載係數低之外,平均不到1萬美元的發射成本,可比美國獵鷹實惠的多。在2016年9月份試車一級發動機推力測試成功後,不到半年時間二級發動機也點火成功。經過這3年的時間裡,快舟十一號可謂是經歷無數次嚴苛的試車測試,它身負的重擔可是不輕呢!
在2017年,中國航天就已經宣布研發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並且以&34;實施首飛,技術方案和衛星搭載方案也非常明確,發射的六顆星分別為&34;、&34;、&34;、&34;、&34;、&34;。
如此吸引人的目光,但是快舟十一號的首飛卻晚到了3年,直到2020年7月10才開始首飛,從最開始的一箭六星變成了一箭雙星,這雙星中分別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和微釐空間一號S2星。
吉林一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它是我國第一顆完全自主研發的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第一顆&34;商用衛星,第一顆米級的高清動態視頻衛星。,也是我國第一次以靈巧方式在軌成功成像、國產CMOS第一次在軌技術驗證。
目前,長光衛星正在建設 &34;它是由138顆涵蓋高分辨、大幅寬、視頻、多光譜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學遙感衛星組成。
而且微釐空間一號S2衛星在2018年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快舟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到了衛星軌道運行。
2016年,國家就已經準備重點實施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構建快舟、開拓、羽舟、巧舟、輕舟五大系列運載系統,全力構建全域信息網絡。
預計2025年的時候,快舟二十一號就能完成研製,在20年將會形成年產50發快舟系列火箭的生產能力。
4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在商業發射任務、衛星研製、空間信息等等領域都有很不錯的成果。快舟系列火箭是航天領域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標誌著商業航天發展的快速起跑。
快舟十一號火箭的發射失利不能否定中國商業航天四年中的成績
此次快舟十一號是聯合多家航天民營企業研發的,也是兼顧管理和航天質量的。原本計劃是快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後,也會陸續推出快舟二十一號火箭的,由於快舟十一號的失利,不得不推遲,但是不能否定中國航天發展這四年中的優異成績。
中國商業航天必將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