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2020-12-03 宇宙與科學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KZ-11的研發工作始於2015年,原定於2018年首次發射。該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開發,並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進行商業化,運載火箭可以將1500千克有效載荷放到近地軌道LEO,也可將一噸左右的科學載荷運送至太陽同步軌道。

KZ-11固體運載火箭採用移動運載平臺,集成電源設備,測試和發射控制設施,瞄準設施和溫度控制設施,可以將運載工具從技術支持中心運送到運載工具上,完成對有效載荷,運載工具的溫度控制測試。

KZ-11運載火箭長25米,起飛質量為78噸,最大直徑為2.2米,火箭的動力由三個固體電動機和一個液體電動機提供,另外所有三個引擎均使用單個固定噴嘴。根據需求,該火箭可使用三種整流罩,直徑分別為2.2、2.6和3.0米。

本次KZ-11火箭搭載了CentiSpace-1 S2衛星和吉林一號高分-02E衛星,高分02衛星可獲得靜態式掃描圖像,其全色解析度優於0.76米,多光譜解析度優於3.1米。圖像寬度大於40 km,可通過數字傳輸以1.8Gbps的速率傳輸到地面站,發射重量為230公斤。

CentiSpace-1 S2由CAS Microspace建造,基於WN-100總線,原由北京一家公司運營。該衛星的發射質量為97千克,旨在通過雷射衛星間通信鏈路提供GNSS增強技術。#我來科普# #宇宙與科學# 配圖非本次任務

相關焦點

  • 快舟11號運輸火箭首飛出現異常,任務失敗,後續發射推遲3年
    7月10日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飛行任務。遺憾的是,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事故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分析排查。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快舟11號運載火箭主要用以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快舟火箭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非常遺憾,首次發射快舟十一號火箭失敗,B站的衛星要等下一次了
    7月10日的下午,B站的發布聲明稱,在下午12時17分B站的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本次搭載了「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和「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苦等4年首飛失利,快舟11號火箭到底有多厲害?創造中國多項第一
    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火箭升空後飛行狀態出現異常,發射以失敗告終。這是中國在2020年進行的第16次發射任務,也是第三次失敗。另外兩次失敗包括:3月17日,中國下一代主力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失敗;4月9日,「勞模」級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發射印尼PALAPA-N1星衛失利。相比來說,快舟11號此次發射任務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同樣身負重要使命,航天科工集團從2016年就表示快舟11號要首飛,這次發射是苦等4年後的結果。快舟11號到底有多重要呢?實際上開創了中國火箭發射史上的多項第一。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
  • 2020各國火箭發射次數出爐,我國排名跌至第二且失敗率創新高
    2020年即將過去,今天提前來回顧2020年人類的航天任務。 在2020年,我們創造了不少的成就。儘管2020年世界各國的航天機構都因為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今年的火箭發射任務次數加起來也超過了100次。 但今天我們就只重點提前三位的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
  • 美國電子號火箭一箭七星發射失敗原因找到了!竟然不是發動機
    在盛夏的7月裡,全世界都在密集的發射火箭上天,美國、中國、日本分別唱起了主角。值得一提的是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長五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火星浪漫旅行。當然這麼密集的發射有成功就有失敗,中國的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同期在美國的Rocketlab(火箭實驗室)公司使用電子號火箭一箭七星發射任務也宣告失敗,而且有意思的是中美失利的兩款火箭均為小型火箭,用途十分相近。
  • 西北傳來一個壞消息,中國火箭今年第4次失敗,這次是顆高分衛星
    圖為快舟一號火箭發射現場近日,據媒體報導,西北傳來一個壞消息,中國火箭今年第4次發射失敗,此前7月份快舟11號發射時搭載的衛星為吉林一號02E,而這次發射失利的今年以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行了27次航天發射任務,但探索太空的道路並不是永遠一帆風順,截至目前,火箭發射任務已經失敗了4次,首次失利發生在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利發生在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失利,第三次則發生在7月份,快舟11號發射吉林一號02E高分衛星時出現意外,最終失敗
  • 推遲三年穩打穩紮,快舟11號仍首飛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7月10號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我們知道,在世界航天俱樂部中,有3個最重要的「玩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美國、俄羅斯頻繁的出現航天事故,太空人犧牲的情況下,中國航天卻表現的非常出色,在幾十年的航天活動中,不僅沒有犧牲過太空人,甚至連火箭發射事故都很少出現,這與我國航天人追求「萬無一失」的嚴謹工作作風是分不開的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如何理解我國今年發射火箭27次,四次失利
    我國已經完成27次發射任務,但是失敗了4次,雖然故障率不是那麼高,但是針對於成功率非常高的我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短短的一年內,火箭、衛星發射竟失敗了四次,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專家曾提醒我國,這絕非巧合,應提高警惕。
  • 嚴查到底,我國一年4次航天發射失敗,有何隱情?
    4次航天發射失敗。根據資料顯示,這4次航天發射失敗分為長徵7號甲、快舟11、長徵3號乙與快舟1號甲,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這並不能說明中國航天存在什麼嚴峻問題。與長徵7號甲類似,快舟11也用上了許多的高新技術,成長路上難免會受到挫折。不過一旦找出原因並得以解決,快舟11必然能讓我們的航天夢想得以更好地實現。快舟11採用車載移動發射方式,起飛質量78噸,箭體直徑2.2米,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5噸,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今後無疑將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 支持車載發射的商用火箭快舟11號首飛失利!我國目前最大固體火箭
    北京時間2020年7月10日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攜帶吉林一號高分02E等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不幸火箭飛行異常,發射失利。:1)單位重量發射成本低,每公斤10000美元以下;2)發射場地靈活,可採用車載方式發射,緊急情況下,快舟十一號號可以在2小時內完成發射部署;3)運載能力大,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5噸,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0噸。
  • 發射失利不要怕!快舟11號是一款什麼運載火箭?東風-41民用版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是固體燃料火箭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據新華社報導,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那麼,該火箭到底是怎樣的一款運載火箭呢?其失敗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呢?
  • 出師未捷的快舟十一號:發動機試車爆炸,火箭殼體碳纖維製造
    航天科工自然也不甘寂寞,趁著軍民融合戰略東風由該集團抓總​研製的快舟系列商業運載火箭也相繼問世。截至目前,快舟一號與快舟一號甲兩型火箭已連續實施11次發射任務,成功率100%。10日12時17分,新型運載火箭快舟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點火起飛至一二級分離等關鍵動作皆表現正常,但隨後官方發布通稿確認火箭飛行異常,首飛任務失利,具體原因需進一步分析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