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失利不要怕!快舟11號是一款什麼運載火箭?東風-41民用版

2020-12-03 軍評陳光文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是固體燃料火箭

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據新華社報導,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

那麼,該火箭到底是怎樣的一款運載火箭呢?其失敗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呢?

快舟11運載火箭的二級發動機試車成功

為了適應軍用與民用對快速發射衛星的需求,中國早年決定研發快舟系列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目標是將國際航天發射的成本控制在1萬美元左右,以爭取更大的國際航天發射市場。據了解,快舟-11運載火箭採用「航天系統管理+民企靈活運營」相結合的研發模式,引進民營企業參與產品研發和生產,

該火箭運載能力提升了5倍,採用移動方式發射,起飛質量為78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約1.5噸,主要面向400~1500公裡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單星或多星組網發射服務。

快舟11運載火箭的移動運輸發射車

就像中國的東風-31/41洲際飛彈一樣,快舟-11運載火箭充分繼承了此前「快舟家族」的技術特點和成果,這枚火箭採用車載移動方式發射,能夠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通過使用軍用火箭發動機非金屬發動機殼體技術,快舟-11固體運載火箭發動機直徑達到了2.2米,是國內直徑最大的碳纖維複合殼體發動機,具有高壓強、高質量比等特點。

而整個快舟11運載火箭具有車載機動、快速響應、快速集成、快速發射的特點,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保障需求少、發射成本低。

快舟11運載火箭的技術參數

具體來講,一般的火箭發射準備周期至少需要25~40天,而快舟-11的移動式發射,實現最多7天之內可以發射,為微小衛星組網大大縮短了準備周期。有外媒認為,快舟11號運載火箭可能部分使用了東風-41與巨浪-3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一些尖端技術,而其發動機使用的大直徑最大的碳纖維複合殼體發動機,也可反向應用於東風-41與巨浪-3飛彈,

所以其成功與否,對中國軍民用航天的意義同樣很大。同時,快舟-11運載火箭計劃首飛任務就是一箭6星,這也是東風-41與巨浪-3飛彈所擁有的技術。

快舟11火箭可能應用了東風-41的部分技術

分析認為,快舟-11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從新聞報導來看,是「飛行中出現異常」,因此應該是火箭的發動機出現了問題,不是發動機殼體的製造質量問題,就是一級與二級的分離與點火問題,與所搭載的衛星無關。但由於是新型火箭的首飛,許多新技術都是首次應用,畢竟試驗與實際飛行存在一定的環境因素,所以出現突發問題也是難免的。

此次失敗雖然導致一些發射任務推遲,但只要找到問題解決了,就能為中國航天再添生力軍。也正如網友留言所講: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要懼怕失敗,也無需掩飾失敗,今天中國人民有這個心理素質,也對國家充滿自信!加油,我的國!力保下次取得成功!

(軍評陳光文於2020.07.10)

相關焦點

  • 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戰時可打最高的衛星
    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也就是說,快舟十一的一二級非常成功,失利的是第三級,非常遺憾和可惜。
  •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戰時可打最高的衛星
    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也就是說,快舟十一的一二級非常成功,失利的是第三級,非常遺憾和可惜。
  • 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具體原因正在分析排查
    10日12時17分,我國執行首飛任務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由於火箭在發射不久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組織進一步分析排查。自2020年以來,我國共進行了16次航天發射任務,其中失敗了三次,此次發發射失利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對我國徵戰國際商業航天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發射成功,spase x公司將迎來一個強勁對手。失敗乃成功之母,衷心祝願不折不撓的航天人早日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不斷改進,開拓創新,創造奇蹟。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第四次就是本次的快舟1號甲發射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航天要聞精選」快舟11運載火箭首飛失利、以色列發射偵察衛星
    11運載火箭首飛失利6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據了解,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快舟11號火箭首飛失利:具體原因待查
    據媒體報導,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據了解,快舟11號是一種新型固體運載火箭,採用車載移動發射方式,直徑2.2米,起飛質量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500公斤,計劃主要承擔400-1500公裡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多星組網發射任務。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一枚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吉林一號高分衛星損毀
    9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噩耗,由中國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主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任務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之空之後飛行姿態出現異常,最後連帶衛星一同墜毀,目前正在排查失利原因。
  • 從長徵7號甲到快舟11號的首飛失利,中國航天是否遇到了瓶頸?
    近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相信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人都知道了,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是這半年多以來,第三次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了,其中包括金牌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及同樣是執行首飛任務的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
  •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有挑戰就有風險,航天英雄們加油
    備受關注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於2020年7月10日12時1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黟靈】說,有挑戰就會有風險,就會失敗的可能,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在無數次失敗中逐漸成就了認識。
  • 支持車載發射的商用火箭快舟11號首飛失利!我國目前最大固體火箭
    北京時間2020年7月10日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攜帶吉林一號高分02E等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不幸火箭飛行異常,發射失利。快舟十一號採用車載方式發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主要用於同步軌道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快舟十一號作為快舟家族的新秀有諸多的優點
  • 出師未捷的快舟十一號:發動機試車爆炸,火箭殼體碳纖維製造
    ,但DF-31、DF-41等東風快遞也是他們的傑作。航天科工自然也不甘寂寞,趁著軍民融合戰略東風由該集團抓總​研製的快舟系列商業運載火箭也相繼問世。截至目前,快舟一號與快舟一號甲兩型火箭已連續實施11次發射任務,成功率100%。
  • 苦等4年首飛失利,快舟11號火箭到底有多厲害?創造中國多項第一
    另外兩次失敗包括:3月17日,中國下一代主力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失敗;4月9日,「勞模」級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發射印尼PALAPA-N1星衛失利。相比來說,快舟11號此次發射任務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同樣身負重要使命,航天科工集團從2016年就表示快舟11號要首飛,這次發射是苦等4年後的結果。快舟11號到底有多重要呢?實際上開創了中國火箭發射史上的多項第一。
  • 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快舟十一"國內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的前世今生
    依據最新的國內航天發射計劃,2020年7月10日12時10分左右,航天科工集團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十一號遙一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和微釐空間一號S2星。就快舟火箭生產而言,航天科工借著商業航天的東風,在武漢搞了一塊地,大概在陽邏附近,建立了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其中快舟火箭產業園計劃未來形成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快舟火箭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快舟十一號首飛失利:B站衛星毀了是小 市場爭奪晚了是大
    【數碼愛好者訊】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首次試飛失利。該火箭首飛一拖再拖,從最早預期2017年發射一直延遲到2020年年中,然而並未迎來樂觀結局。
  • 推遲三年穩打穩紮,快舟11號仍首飛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7月10號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快舟11號運輸火箭首飛出現異常,任務失敗,後續發射推遲3年
    7月10日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飛行任務。遺憾的是,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事故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分析排查。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快舟11號運載火箭主要用以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