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成功了一大半,第三級出問題,功虧一簣
根據現場發來的視頻觀察,北京時間今天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起飛,目前二級已經成功分離了,火箭飛行正常,此次火箭飛行時長約4000秒,預計成功定點約一個多小時。
也就是說,快舟十一的一二級非常成功,失利的是第三級,非常遺憾和可惜。
地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JSLC)火箭: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KZ-11)載荷: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客戶:長光衛星、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bilibili),微釐空間(weili)質量:280kg軌道:SSO
KZ-11運載火箭採用「航天系統管理+民企靈活運營」相結合的研發模式,引進民營企業參與產品研發和生產,目前,首飛技術方案和衛星搭載方案已經明確,各項分系統研製試驗正加緊推進。KZ-11運載火箭採用車載移動方式發射,能夠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火箭起飛質量78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1500公斤,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000公斤/700千米,主要承擔400千米-1500千米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
「快舟十一號」最大的特點就是「快」,能將衛星發射的準備時間從30天減少到幾天。這款火箭採用了車載移動式發射,能夠極大的降低對發射場的需求,只需一塊開闊平地即可發射。「快舟十一號」服役後能夠實現衛星的快速發射,縮短組建微小衛星探測網所需的時間。
6月1日上午消息,B站透露,計劃於本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遙感衛星,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B站科普。B站表示,這顆衛星將在距離地面500多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可每天環繞地球15圈。衛星具有三維立體成像功能,可實現高精度對地遙感觀測,捕捉夜晚城市微光,觀測地球極光變化,還可對月球、土星等空間天體進行觀測。此外,B站還將在衛星拍攝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基礎上定期更新科普視頻,內容將包含科技、人文、歷史、地球、公益、教育等多個領域,並為B站用戶定製拍攝任務。
最大看點
一、中國目前最大的固體推進劑火箭,快舟十一起飛質量78噸,超過東風41和巨浪2和巨浪3,也超過東風31A等軍用固體火箭飛彈。
二、所謂「快舟」就是準備時間在航天發射範疇裡可謂極短,突出一個「快」字,相當於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車載,機動性好,隨停隨打,起豎後十幾分鐘就準備完畢可以發射。
三、直升式進入同步軌道,不經過轉移軌道。過往發射的同步軌道衛星需要經過轉移軌道,一般需要2-3天才能定點同步軌道。快舟十一隻需要1個小時。這個就非常厲害了,軍事上可以用作反衛星飛彈,1小時就能幹掉2萬到3萬公裡高度的敵方預警衛星和通信衛星以及GPS衛星。
四、可利用軍用火箭的產能降低發射成本,快舟十一是軍用火箭的民用版本,如前面講的,快舟十一的一二級發射是成功的,失利的是第三級,這也說明了軍用火箭的可靠性。第一次發射失利應該與KZ-11運載火箭第一次採用「航天系統管理+民企靈活運營」相結合的研發模式,引進民營企業參與產品研發和生產的結果有關。畢竟,軍民融合需要一個相互熟悉和配合的過程。
雖然快舟十一第一次發射失利了,但是我們堅信快舟十一前途仍然非常光明,軍民融合這條大道前景廣闊,堅持走下去一定有燦爛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