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3 月 16 日晚,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次關鍵發射吸引了眾多火箭愛好者關注。
晚上 21 時 34 分,當天的主角,首次亮相執行飛行任務的長徵七號甲中型運載火箭點火升空,一個視頻顯示,在火箭一二級分離後的數秒鐘,隱約見到有異常火光冒出。
到晚上 23 時 12 分,即距離點火發射約 1 個半小時後,新華社發布消息宣布此次發射失敗,報導稱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中國在火箭發射上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比如 2019 年,中國共進行了 34 運載火箭入軌發射任務,其中有兩次未成功;2018 年,中國共有 39 次發射任務,其中僅有一次失敗。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和 2019 年的三次失敗中,有兩次是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的首次入軌發射嘗試未果。
而昨日的發射失敗也是 2020 年中國首次任務失敗。
由於昨日的任務是長徵七號改這型新火箭的首次飛行,且長徵七號原本將成為中國航天發射的主力火箭。因此 16 日晚的發射吸引了眾多從業者和愛好者的關注。
根據過往經驗,火箭失敗後異常原因需要經過較長時間調查得到,目前外界猜測,此次發射失敗中,不同的故障原因會帶來全然不同的負面影響。
長徵七號中型運載火箭已經分別於 2016 年 6 月和 2017 年 4 月成功進行兩次發射,該火箭將成為未來中國運載火箭領域的絕對主力。預計未來中國航天發射超過 80% 的任務都將由它完成,在此前沒有任何一型火箭能做到。
而此次發射的長徵七號甲,則是在長徵七號火箭的基礎上,與此前的長徵 3 號甲火箭的氫氧三子級組合而成。因此長徵七號改可以說是兩支成熟火箭組合出來的新火箭。
(來源:《我國新一代中型高軌運載火箭發展研究》)
這支火箭未來主要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和地球靜止軌道 (GEO) 衛星,且運載能力不低於 7 噸,憑藉這運力水平,長徵七號甲在未來我國高軌發射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關於任務失敗後的影響中,諸多猜想和推測指向了不同的結果。而外界關心的焦點也在於此次發射會不會影響到後續關鍵的長徵五號的任務發射和中國空間站建設等關鍵任務。
比如根據現場發射視頻,有討論指出可能是火箭的二級出現異常,這將直接影響到長徵七號火箭的後續發射任務的進行,而長徵七號在發射天舟號貨運飛船方面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按照目前計劃,中國空間站的核心艙 「天和」 號將在 2021 年發射,屆時就需要天舟號貨運飛船前往空間站進行補充燃料的任務,因而此次發射失利對長徵七號的影響可能進而對空間站建設產生影響。
而若是火箭一級和助推器存在問題,那麼與這支火箭使用相同的 YF-100 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其他火箭可能也將受到影響,包括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等,但由於該發動機已經身經百戰,推測可能性不大。
此外,也有說法認為可能是三級發動機出現故障,那麼使用了相同發動機的長徵三號乙的發射任務可能面臨推遲。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