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運載火箭,連續2次發射失敗,杜文龍稱美國動作不尋常

2020-12-05 頭腦眼大設計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繼2018年中國首次在軌道發射次數上超越美國後,2019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繼續開掛,登頂全球發射數量第一。近年來,中國衛星發射很少有失利,但是在2020年一開始,我國就在一個月內接連發生了兩次星發射失利事件。與此同時美軍動作令人生疑,杜文龍指出美軍不尋常動作。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CZ-3B)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自1996年首發以來,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北鬥衛星送入GEO。而這24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只出現過兩次重大故障,都是和火箭三級有關。此次發射失敗,肯定會讓其他國家質疑中國的航天發射能力,影響中國航天拓展海外市場。而長徵七號甲則影響我國接下來的航天任務,包括北鬥導航、探月三期等重大工程收官。

值得注意的是,軍事專家杜文龍曾透露出美軍一個不尋常的動作。近日,美國太空軍首型攻擊型武器入役!根據美媒早前消息報導,美國太空軍在3月13日正式宣布,一種專門用來阻止敵方衛星傳輸的新型幹擾器,被美軍私下稱為「北鬥剋星」,並已經進入戰備狀態。

杜文龍還進一步警告稱,2020,其他國家的火箭、衛星要小心了。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由長光衛星研製,長光衛星是中國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光學A星是長光衛星2015年發射的遙感衛星,創造了多項第一,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而吉林一號」高分02C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深度合作的衛星,憑藉其高分辨、大幅寬、高速數傳等特點,可在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建設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作用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杜文龍:美國的獨家壟斷沒了
    據新華社消息,4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採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此次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發射任務。但別以為中國的空天飛機僅僅就是「X-37B的翻版」,這也是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一點。雖然沒有權威的消息,但從媒體所報導的情況來看,沒有圖片,只有隻言片語,遵循著「字數越少事情就越大」的傳統,這絕不是一架普通的航天飛行器。除了美國將X-37B用作可回收間諜衛星的用處之外,中國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未來中國的空天飛機將成為往返空間站的重要運輸工具。
  • 點火前2秒!美國「獵鷹9」運載火箭取消發射?
    10月3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原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日21時43分,在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此外,SpaceX公司方面還表示,「今天(美東時間10月2日)不會再次嘗試發射」。此次「獵鷹9」運載火箭的發射原計劃是將GPS III–4新一代定位地理衛星送入軌道,並加入GPS地理定位衛星群,以此來滿足美國軍用和民用的需求。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美國「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但回收失敗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幾天前,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製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原本計劃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但在倒計時進入最後1分鐘時因出現技術故障,發射任務被緊急中止,並再次把發射時間推遲到1月10號,也就是昨天。為什麼說是「再次」呢?
  • 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2顆衛星失蹤!長徵五號即將發射嫦娥5號
    對於運載火箭來說,顯然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最能夠指望的工具之一,畢竟不管是發射各種衛星還是各種飛船,都要通過運載火箭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對於每一次發射來說,顯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一旦發射失敗,那麼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畢竟每一次運載火箭的發射,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發射失敗可能帶來的不僅僅是火箭墜落或者爆炸,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兩次失利的意義在於哪裡。我們經過剛才的數據簡單的計算一下其實就會明白,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平均每隔3年,每發射16枚後才會有發生1次發射失敗。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北京時間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官方報導稱,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但實際上,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宇航年度發射次數預計將首次超過40次,中國將有多個國家級重大航天工程完成收官或正式啟動,多個宇航型號首飛在即,產品交付數量歷史空前,發射密度亦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1年內經歷4次失敗,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俄提醒:絕非驚人巧合
    遙感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是1年內經歷4次失敗,讓人不禁感嘆,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近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此次發射失利的主角,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也是世界上第1個星箭一體的固體運載火箭,這款火箭造價低,製造工期短,發射不需要固定發射場,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是一種快速集成,快速入軌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這次發射失敗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回顧和總結:舉世矚目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航天運載工具的一種,是將有效載荷按照預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航天的火箭。截止2020年末,中國自主研製的火箭系列有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風暴系列火箭、開拓系列火箭、快舟系列火箭、遠徵系列火箭。幾十年來,我們共進行了387次火箭發射,發射成功率超過92%。作為我們國家主力火箭,長徵系列火箭,共進行了357次發射,在總發射數佔比超過92%。
  • 無懼失敗,中國航天一周2次迎來喜報,但國寶級測量船遭印度跟蹤
    important}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據印度《經濟時報》9月17日報導,在邊界緊張的情況下,印度海軍在印度洋跟蹤中國的「遠望」科考船。文章稱,在最近的緊張局勢中,印度海軍的軍艦不斷追蹤著一艘中國的研究船。該船於上個月進入印度洋海域,當時中印兩國之間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陸地邊界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報導稱遠望號研究船於上個月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地區。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告訴ANI新聞,它一直被部署在該地區的印度海軍的軍艦不間斷地追蹤。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2020年4月9日晚,我國長三火箭發射失利!這一事件再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方面歷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幾乎每發必中。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從一個月時間內長徵七號和長徵三號乙相繼失利,到如今被寄予厚望的快舟十一號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官方宣布衛星發射已經失利,正在展開故障排查及善後處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3月16日發射長徵七號改運載火箭任務失敗,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出現了兩次發射失利事件。長徵七號改火箭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這款火箭是首飛,全新設計的運載火箭風險本身就非常高。然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一款性能穩定的老火箭,此次發射失敗充分證明航天產業真的是高精尖而且是高風險的事業。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根據資料顯示,除了連續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之外,今年我國的一次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和一次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