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失敗,中國航天一周2次迎來喜報,但國寶級測量船遭印度跟蹤

2020-09-21 航天君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高密度發射下,航天人連戰連捷,我國遠望號測量船被印度人跟蹤

此次發射成功是在一周內中國航天人第二次完成航天發射任務,在9月15日,我國採取海上發射的方式在黃海海域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兩次發射相隔不過幾天,對於中國航天人而言,密集發射實屬考驗。因為不同於發射可以根據軌道的不同選擇發射場,在火箭發射途中,需要航天測控人員不斷發送指令修正軌道,而這部分任務最終是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所屬的航天測控站和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號航天測量船來完成。遠望號船往往在任務前半個月左右就要提前出海趕赴任務海域,並且為了使每一次出海都能發揮最大作用,出海期間每條船都會完成多個任務才會回國。不同於軍艦可以往來於港口,遠望號船前往的區域一般都高度機密,並且人跡罕至。因此船員們不僅要頂住任務的壓力還要耐得住寂寞。

在目前國際局勢異常緊張的情況下,遠望號出海現在要經歷的考驗又多了一重,外國艦船的騷擾!據印度《經濟時報》9月17日報導,在邊界緊張的情況下,印度海軍在印度洋跟蹤中國的「遠望」科考船。文章稱,在最近的緊張局勢中,印度海軍的軍艦不斷追蹤著一艘中國的研究船。該船於上個月進入印度洋海域,當時中印兩國之間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陸地邊界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報導稱遠望號研究船於上個月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地區。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告訴ANI新聞,它一直被部署在該地區的印度海軍的軍艦不間斷地追蹤。遠望號作為全球知名的科考船舶,其用途是為了和平發展太空,為全人類做貢獻,而印度方面卻無理的進行跟蹤,進一步表現了印方當前對於中印和談沒有任何悔改之意。而在這裡,我們要向一線的航天科技人員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你們不僅要完成科研工作,還要面對印度的無理取鬧,但航天君相信,中國海軍一定可以隨時隨刻回護你們周全!

短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完成了正名之戰

9月12日13時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作為我國的快速反應火箭,其戰略地位毋庸置疑,而連續兩次的快舟系列火箭發射失敗,必定為中國航天人帶來一定困擾。而面對質疑,中國航天人用近乎完美的反應進行了證明。與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地位相同,9月15日我國採取海上發射的方式發射的長徵11火箭就是與快舟火箭同樣作為快速響應火箭的存在。

再次看到長徵十一火箭,網友驚呼這就是換了包裝的xx31

首先說,運載火箭和戰略飛彈,其實這兩個東西就像是隔著一層窗戶紙,兩者除了載荷不同外,其相應的技術有共同之處!因此在雨後春筍般蹦出的民營航天公司中有不少人開誠布公的講其火箭技術來源於彈道飛彈,而據傳聞俄羅斯更為直接,將即將退役的彈道飛彈改為火箭!因此來說,長11被稱為換了包裝的xx31也毫不為過。或者換句話說,長11與快舟火箭一樣,其快速發射能力確實讓人誤以為發射衛星只是它的副業!首先在陸基發射時,長11已經達到了小時級的發射速度,也就是說發射準備時間在24小時內就可以完成。此前西昌應急發射過程中,因為使用了智能化測試系統,讓發射時間再一次縮短。過去火箭發射需要數十天,而cz11隻需要數十小時,這樣的快速發射能力,真的足夠驚豔!

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可怕,2020中國航天超級大年迎來收官重磅發射

隨著船訊網的實時動態,我國的專用火箭運輸船遠望21號,遠望22號已經停靠海南清瀾港。兩船不出意外,合運的將是發射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火箭。而隨著火箭抵達海南,中國航天2020的超級大年的收官戰也進入了最後實施階段。在過去的一年裡,空天飛機項目取得實質性進步,空間站計劃順利推進,火星任務按部就班實施,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完成,而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已然成為今年航天任務的重頭戲。雖然2020成功案例數不勝數,但是失敗的陰影也時常伴隨。在過去的10個月裡,我們經歷了四次失敗,而這其中有成熟技術出現問題,有成熟型號出現問題,也有新型號火箭出現問題。四次失敗提醒我們,航天發射是系統性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我們在接下來的任務中,必須慎之又慎,嚴之又嚴,確保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圓滿完成!

相關焦點

  • 美國公開登月失敗鐵證!印度航天專家至今嘴硬:80%任務成功
    莫迪觀摩月船-2號落月實況月船-2號在點火升空46天後迎來了登月高光時刻,當天莫迪也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到達萬航天中心加油助陣,通過觀察登月當天控制中心現場人們的表現也能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短短十幾分鐘從歡呼雀躍到神情沒落的急劇轉變,將印度航天發展現狀展現的淋漓盡致,航天探索從來都是科學與勇氣的結合體,但絕對不是好大喜功式盲目發展。
  • 嫦五亮國旗攜月壤返回,印度航天中心氣氛凝重,找到登月失敗原因
    因月船2號失敗,印度最新航天計劃受阻,新一年探月很保守在這之前,嫦娥五號著陸器亮出了我們的五星紅旗,這也宣布中國第三次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嫦娥五號著陸器在著陸月球表面直播過程中並非「一份風順」,直播畫面曾多次出現卡頓甚至被中斷,很多著急的網友甚至一度認為,嫦娥五號可能登月失敗了,但最終技術人員解決了信號等問題,著陸器的攝像頭也記錄了成功安穩登月的偉大時刻。現在,美國科學家已經喊話希望能和中國航天分享這些月壤和相關數據,共同造福人類。
  • 為什麼說印度登月任務並非失敗
    人們倍感痛心,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了「航天難」這幾個字的分量。著陸器名為「維克拉姆」(Vikram),搭載著月球漫遊車「普拉吉安」(Pragyan)。起初,一切順利,下降過程卻在最終階段出現偏差。著陸器本來應該在發射的一個月時間後在未經探索的月壤表面上著陸。但是,就在著陸幾秒鐘前,技術人員卻與其失聯。2019年9月6日,班加羅爾: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遙測、跟蹤、指令網絡設施。
  • 一年之內出現4次失敗,中國航天成功令人質疑,美智庫:神話破滅
    ,但如今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短短一年之內出現了4次失敗,中國航天成功率開始令人質疑,美國智庫還不懷好意指出「神話破滅」,認為中國航天發射成功概率已開始下降,各國發射任務還是應該交給美國。原來,中國航天確實在一年時間內出現4次失敗,但這4次失敗都是有原因所在,接連失手確實是很不正常,不過美國智庫不顧背後具體原因,便指出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令人質疑,此舉無非是想藉助中國航天發射失敗,來為美國尋求更多發射任務訂單罷了,相反正是美國智庫發出這篇報導後,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航天發射失敗具體詳情。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天問一號文昌升空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中國航天終於在2020年迎來了技術井噴在中國航天之路越走越順的背後,包括阿聯、印度在內的新興國家早已「蠢蠢欲動」。而印度更是不顧疫情影響,在6月底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計劃。按照印度的初步設想,其首艘宇宙飛船「加加尼亞安」將於明年發射。 眾所周知,印度在航天技術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覷。無論探測月球還是火星,印度都取得了肉眼可見的成就。然而,現在就想與中國的「神舟」、「天宮」一較高下,恐怕還為時尚早。一個全世界公認的事實是,未來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中國航天怎麼了?短短一年四次發射失敗,也許不是巧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利用固體運載火箭快舟1號甲發射吉林一號遙感衛星的02C高分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已經是一年之內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敗了。這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千上萬的人造衛星成功升空,特別是當北鬥衛星系統的最後的一顆衛星的成功發射,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更好地服務全球,可這一次是因為什麼呢?
  • 為什麼印度航天很驕傲?花7000萬成功進軍火星,比中國還早一步
    目前來說,火星和月球是人類探索次數最多的天體,在月球上人類已經成功實現登陸,而火星登陸卻還一直沒有完成,相比月球,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一共實施了45次火星探測任務,不過成功率只有43%,其中以美國成功次數最多,而最慘的則是蘇聯,蘇聯的火星探測任務發射了18次,僅有兩次算是成功,之後俄羅斯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探測器又進行了一次,很不幸又失敗了。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高頻率失誤,俄:提高警惕
    我們知道,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越來越突出。以至於我國發射衛星以及火箭發射都成了家常便飯。對於航天消息關注的軍迷朋友們相信從今年開始就發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今年短短一年內,我國衛星和火箭發射任務居然接連4次失敗。這讓人匪夷所思,對中國來說,此前從未出現這樣的意外。俄羅斯軍事專家提醒稱,這絕不是什麼巧合,一定提高警惕。
  • 「月球2號」登月失敗前後,印度怎麼做,中國怎麼說
    我們的前途是大海星辰,但印度的的前途呢?印度可不簡單,除了理性思維的印度人外,在好多印度人眼裡,他們的前途是超越中國的大海星辰。至於在現實的範圍內中國的大海星辰是什麼?有什麼內涵?不管,他們認為只要超越中國,就可以!所以,在那些要超越中國大海星辰的印度人眼裡,開掛的印度就開始了冒險。
  • 原形畢露,印度2020年航天成績為零,我國發射任務接近40次
    比如看到中國的「北鬥」成功之後,印度也急於組建自己的導航星座,就直接購買了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同款原子鐘。本來以為是走了捷徑,卻由於買來的核心器件出現大面積故障,導致整個導航星座計劃幾近停滯。所以印度航天所謂的「自主研製」,到底有多少成色,這一次原形畢露了。
  • 顯出原形,外國專家遲遲不敢入境,印度航天計劃今年偃旗息鼓了
    2019年印度發射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在距離月球只有2.1公裡的時候,突然與地面失去了聯繫,至此印度準備了多年的探月計劃迎來了失敗結局,這給印度航天工作者帶來了重大打擊,許多印度航天人甚至因此一度失控落淚。不過,這次失敗並沒有摧毀印度探月的決心,沒過多久印度便重整旗鼓,拿出了新的探月計劃。
  • 印度宣告登月失敗,這個國家最幸災樂禍,中國莫名躺槍…
    有望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第四個登月的印度,在7號凌晨表示印度探月衛星登陸器「維克拉姆號」在距離月面2.1公裡時與地面失聯,宣告登月失敗。
  • 一周航天大事件;中國航天進入新篇章、SpaceX星艦SN4即將首飛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周裡,在世界航天領域可以說是接連不斷的好事發生。在這個周日我們一起來盤點這周都發生了什麼!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是中國第二代載人飛船,這是對標世界的二代飛船,近可搭載7名航天員往返未來處於400KM軌道的空間站,遠可以搭載3名航天員前往月球甚至是火星。並且每次完成任務只需要更換外殼就可以重複使用,可載人可貨運,大大的減少了使用成本,大幅提升我國的航天運輸能力!隨船攜帶的3D印表機也首次實現在太空失重環境進行3D列印。
  • 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不如日本印度?從網友回復引發的思考
    前幾日,我發表了一篇文章,對中國和世界其他航天大國的發射成功率進行對比。最終結果顯示自2015年11月4日起,美國共有122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率超過98%。中國共有141次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3%。俄羅斯共有91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6%,歐洲航天局共有47次發射任務,成功率接近96%,日本和印度各自有23次和26次發射任務,成功率都超過95%。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如此意外,俄提醒:必須提高警惕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卻在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彎道超車」,令我國最終成為了全球航天強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一旦錯過,就要再等2年時間。過去中國火星探測器到底難在哪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只成功了24次,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此次中國若能成功,將成為第三個。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一旦錯過,就要再等2年時間。過去中國火星探測器到底難在哪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成功率不足50%,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此次中國若能成功,將成為第三個。
  • 短短一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美:放棄吧
    種種成就都在表明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然而如今,短短一年之內,四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在發射什麼?中國作為航天航空事業強國,此次已經是中國今年發射的27顆衛星以來,第四次失敗了。這顆衛星是我們中國光能遙感衛星組網中十分關鍵的一顆衛星,這組衛星網共需要138顆衛星,性能十分強大,能夠在十分鐘之內實現對全球的兩次偵查,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中都擁有極高的價值。
  • 1年發射失敗4次,中國航天遭遇「瓶頸」?俄專家:並非巧合
    引言短短1年的時間就已經發射失敗4次,中國航天這是遭遇「瓶頸」了嗎?只不過也會有來自俄羅斯的專家分析稱:多次失敗,並非巧合,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吧!中國航天中國航天在國際上現在也算得上是頗具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