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印度網友卻酸了?原地踏步不值得驕傲
文/萬年炎帝號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飛往火星。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印度人卻不合時宜地表達了「不同的聲音」。針對天問一號的情況,許多印度網友在網上發布了大量的攻擊性內容。譬如「火星也要被感染」、「中國抄襲印度」之類的。但是和印度的態度截然相反,歐洲和美國的航天部門機構,都對中國表達了祝賀。
-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文/梧桐在今年的1月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西萬(K. Siv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詳細的介紹了印度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加甘揚」。該計劃預估耗資約等同為97億人民幣,將在2021年12月首次實行。印度將會把本國最優秀的4名太空人送到俄羅斯接受為期11個月各方面的訓練,在最後選出一人執行2021年首次載人航天。但事實上,在火星探測方面,我國要落後印度近7年。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更大?
21世紀前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火星的探索中,此前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都已經成功將探測器送到火星。可能有一些朋友認為,連印度都能夠成功「探火」,是不是意味著探索火星沒什麼難度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天問一號也沒有什麼挑戰性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看看印度的火星探測器情況就知道了。
-
繼印度之後中國也進軍火星!2020年起飛發射!7個月抵達7分鐘降落
徵服星辰大海才是現代人孜孜以求的遠大理想,而古人苦於技術限制只能通過記錄和研究來解釋一些地外現象,但現代人完全有能力將人送到月球或者火星上。如今隨著人類登月成功後,凡是有點實力的航天大國都想登陸火星,那麼怎麼才能實現呢?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美國計劃在今年8月份發射「毅力號」火星車,最大亮點就是在火星車上搭載一架直升機,通過地面操作控制,來測試人類飛行器在其他星球的飛行狀態。美國的火星探測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從最開始的「軌道繞行」,到「著陸」,再到「行走探測」。
-
火星成熱詞!中美探測器升空,印度酸勁十足,宣稱7年前到過火星
印度號稱自己早在7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就曾經發射過探測器到火星,你們的火星之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印度真的發射過火星探測器嗎?是的!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下午,在該國東海岸的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表示,火星探測器發射第一階段已經獲得成功。而印度媒體當時稱,印度的航天技術早已走在了中國等國家的前面。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2019年11月,中國在河北省懷來縣基地成功對火星任務進行模擬測試。這個試驗複製了火星引力,並測試火星表面的懸停和著陸。2019年中國在位於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乾旱沙漠地區開設了首個53330平方米的火星模擬基地,營造費用高達2230萬美元。第五,此次我國火星流動站相比之前的月球探測器,科技等級實現了飛躍的進步。流動站有六個輪子和四個太陽能電池板,並裝有六個科學儀器。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中國的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還沒有竣工。2019年11月,中國在河北省懷來縣基地成功對火星任務進行模擬測試。這個試驗複製了火星引力,並測試火星表面的懸停和著陸。2019年中國在位於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乾旱沙漠地區開設了首個53330平方米的火星模擬基地,營造費用高達2230萬美元。第五,此次我國火星流動站相比之前的月球探測器,科技等級實現了飛躍的進步。流動站有六個輪子和四個太陽能電池板,並裝有六個科學儀器。
-
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聊一聊印度航天實力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中之時,卻聽到消息,印度早在7年前就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這事真的假的?2013年11月5日下午5點08分,&34;號在斯裡赫裡戈達島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那同一時間,中國在幹什麼?其實早在2009年,中國便有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於是一年後「螢火1號」火星探測器研製成功,計劃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只是該火箭於2011年發射失敗,螢火1號計劃也隨之流產。
-
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原標題: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原標題: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印度探測器「曼加裡安」號昨天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輿論一片歡呼。從官方到媒體,都為他們的國家繼美、俄、歐之後成為第四支把探測器送抵火星的力量而驕傲。
-
中國「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印度:我們早就去過了
文/蟲汝不驚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胖五」成功發射升空,一切都十分順利,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將飛行約5500萬公裡,在七個月後將會登陸火星。這對於中國來說可謂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在我國的探月工程順利完成後,我們的航天英雄們依舊沒有停下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此次探索火星計劃,開啟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徵程。
-
中國航天遠落後印度?鄰國號稱「一箭104星」,真相讓人打臉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完成了「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組網,還向火星發射了我們自主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以及前段時間成功完成月球「挖土」任務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就連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多次對中國航天成就做出評價,但是我們的鄰國印度顯然不認同如今的中國航天。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近日在國外問答網站Quaro上出現一條引發爭議的提問,一名印度網友稱:為何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而提問者給出的依據就是,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並且印度完成了「一箭104星」壯舉。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胖五」將火星探測器送上天!「繞、落、尋」一步到位。智東西7月23日消息,剛剛,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極大?
地球與火星的直徑加起來不過2萬公裡,而地球與火星間的距離為5600萬-4億公裡,這距離以光速來進行的單程信息傳遞時間就需要3-22分鐘之久。但火星探測的難度,確實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我們將火星探測經常取得成功的美國排除在外,單看曾向火星探問過的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就知道了。俄羅斯跟日本的火星探測都失敗了,而歐洲的火星登陸也失敗了,只有印度的成功了,而且還是首次探測就成功的那種。那為什麼印度首次火星探測就取得了成功呢?
-
被印度甩開七年,中國終於一飛沖天
中國雖是後起之秀,但發展勢頭之迅捷,航天決心之堅定,以及綜合國力之雄厚,都足以保證中國航天厚積而薄發,逆勢而反超!在火星探測上,中國就曾吃過俄羅斯的大虧。早在2007年,中國就啟動了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螢火一號」,被委以重任。由於當時,中國沒有深空探測的技術基礎,貿然實施火星探測存在技術不成熟的問題。
-
印度,一個被嚴重低估的航天對手,我們都小瞧了它的能力
印度一個位於南亞大陸的神奇國家,提起印度,很多人第一印象大多都是摩託車雜技表演、咖喱飯或者萬人掛火車,而提起印度航天,很多人的印象也並不好,登月失敗、載人航天並未成功、甚至發射衛星還用神牛祈福,仿佛印度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航天技術,那麼真實的印度航天真的如此不堪嗎?
-
發射成功!飛向火星,中國航天人與「天問」還要面對好幾道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被送入預定軌道。如果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腳步要走的更遠,火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在科學界一直在討論火星為什麼處於宜居帶卻與地球在環境方面有著巨大差別,火星的今天會不會成為地球的明天。正是有著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人類,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蘇在內的航天大國均已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印度也於2013年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
-
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日本航天令人注目,印度只能暗自傷心
進入本世紀之後,阿聯憑藉雄厚的財力,在各個領域都有了相當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在航天方面,在2020年7月的時候,由阿聯研發製造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20日成功升空;這一成就引人注目啊,畢竟中東的阿聯算不上什麼大國,那麼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就不可低估了,目前全球能夠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可不多
-
印度探測器登月失敗後,目標換成了火星,力求彎道超車
在高科技領域,印度也有值得拿出手的東西,這就是深空探測,印度航天在相關技術領域,印度排名全球水平可不低,如今印度航天未來的發展計劃野心勃勃!如果看一下相關的計劃可以看出來,印度探測器登月失敗後,雖然有著再次努力的說法,但是在後續的計劃當中,登上月球已排不上號,印度已經將目標定向了載人航天,目標換成了火星,甚至提出直接登上火星才算夠水平。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除了北鬥導航完成全球組網,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成功升空,今年中國嫦娥五號還要去月球「挖土」,近地載人空間站也拉開了建設大幕。 不得不說,2020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深陷新冠疫情「漩渦」中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或許今年僅剩下羨慕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