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正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中之時,卻聽到消息,印度早在7年前就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這事真的假的?
2012年8月的印度獨立紀念日上,印度總理辛格就宣布,印度將向火星發射探測器,2013年11月5日,印度代號「Mangalyaan」的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在11個月後順利進入火星軌道,標誌著印度成為繼美俄歐後第4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所以,這事是真的。可能很多人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印度還會有這樣的太空技術,但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其實印度的太空探索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立於1969年8月15日,其前身是於1962年2月16日成立的印度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
早在1963年11月21日,印度第一枚探測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印度太空計劃的開始。
1975年4月19日,印度的第一顆衛星從前蘇聯發射升空。它以印度著名的天文學家命名,在印度設計和建造,由蘇聯火箭發射。
2008年10月22日 印度的第一個探月任務啟動。印度使用其輕型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艘月球任務「月球飛船1號」。飛船繞月球飛行,但沒有降落在月球表面。
2013年11月5日下午5點08分,&34;號在斯裡赫裡戈達島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那同一時間,中國在幹什麼?
其實早在2009年,中國便有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於是一年後「螢火1號」火星探測器研製成功,計劃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只是該火箭於2011年發射失敗,螢火1號計劃也隨之流產。後不就,印度於2013年成功發射。
那麼照這樣說來,難道印度的太空技術還遠遠在我國之前?
並不是,至少就火星探測而言。Mangalyaan的重量只有1.35噸,屬於小型探測器,而且只能繞火星運行,並不能夠著陸;而天問一號重約5噸,能登陸巡視進行科研探測。除此之外,Mangalyaan發射成功也實屬僥倖。印度的發射模式與其他國家不同,由於其火箭技術比較落後,推力不足,以至於探測器升空後,速度達不到要求,只好啟動探測器上助推器加速,在地球軌道上多繞了幾個圈後,才成功奔向火星。
也就是說在火星探測方面,印度強在時間早七年,但也僅僅是時間早,技術含量並不高。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可以高枕無憂,印度計劃在今年年底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飛船2號」,屆時將會著陸,接下來印度還有載人航天計劃,向太陽發射探測器計劃和建造空間站計劃。
50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不衰落的強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祝中國航天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