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武嘯
火星,我們來了!
深空探測,中國一飛沖天!
就在昨天,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舉國沸騰,這是中國航天走向世界頂尖俱樂部的又一次突破。深空探測不再是美俄的特權,中國也將在火星留下專屬於華夏民族的印跡!
航天是一件極為艱辛,又難以短期看見顯著回報的苦活累活。一旦發射失敗,往往是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功夫白費。國家投入的巨額資金和科學家們投入的寶貴青春,都可能面臨慘澹收場的結局。
因此,航天是大國和強國的專屬遊戲。一般的中小國家根本沒有能力獨立承擔航天科研任務。要麼,寄居在航天強國的技術籬笆之下,搭個便車;要麼就徹底出局,淪為航天競爭的局外人。是否具備強大的航天技術,也是一個大國或強國的標誌。而深空探索,則是代表著人類航天的最高技術領域。
早在1969年,美國人就完成了登月任務。雖然前蘇聯沒有實現載人登月,但也發射過多個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從人類探索太空的距離來看,登陸月球已經是早就實現的過時技術。唯有向更深、更遠的火星出發,才能探索到更為遙遠的、未知的太空。
在火星探測任務中,月球更多的是承擔中轉站的角色。即,先將太空人和太空飛行器發射到月球,再從月球出發,飛向火星,並最終實現在火星登陸。目前,最有可能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中國。
俄羅斯航天技術雖強,但大都是前蘇聯留下來的超前技術。隨著人類航天的發展,俄羅斯能吃的技術老本已經不多了。如果不能持續性地投入海量資金和人才,是難以在深空探測領域繼續維持領先優勢的。中國雖是後起之秀,但發展勢頭之迅捷,航天決心之堅定,以及綜合國力之雄厚,都足以保證中國航天厚積而薄發,逆勢而反超!
在火星探測上,中國就曾吃過俄羅斯的大虧。早在2007年,中國就啟動了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螢火一號」,被委以重任。由於當時,中國沒有深空探測的技術基礎,貿然實施火星探測存在技術不成熟的問題。為確保「螢火一號」任務順利,中國選擇和俄羅斯合作。
當時,俄羅斯也制定了一個火星探測計劃。俄羅斯打算將一個名為「福布斯-土壤」號的火星探測器,搭載「天頂」號重型火箭發射飛向火星。而中國「螢火一號」則跟隨「福布斯·土壤」號一同飛向火星。
為了保證「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號能夠同步發射,俄羅斯趾高氣昂地對中國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俄羅斯要求中國在23個月的時間內研製出「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過期不候!
中國科學家為了爭一口氣,不讓俄羅斯科學家看扁了,也為了能夠成功搭上俄羅斯火星探測的便車,起早貪黑,埋頭苦幹,加班加點,按時完成了「螢火一號」的研製工作。可當我們把「螢火一號」送到俄羅斯,準備發射時,俄羅斯掉鏈子了。
俄羅斯稱,自家的「福布斯·土壤」號遭遇重大技術障礙,發射推遲兩年。為什麼要推遲兩年?因為在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中,每兩年才有一次機會。錯過一次,就至少得等兩年。
催中國的時候,火急火燎,自己卻是喝著伏特加磨洋工。要是普通人遇到這種事,當場就問候人家爸媽了。但火箭掌握在別人手裡,別人說什麼時候發射,就什麼時候發射。你想提前點火,沒門。
被俄羅斯放了鴿子,咱也沒法發脾氣,還等著坐別人的車呢。兩年就兩年吧,我們等就是了。回頭來看,兩年時光過的很快。但對於嘔心瀝血研製「螢火一號」的科學家們來說,這兩年實在是太煎熬了。
到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負責研發「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中國科學家們終於迎來了這一偉大時刻。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中心,天剛蒙蒙亮,伴隨著火箭的轟鳴聲,「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一飛沖天,飛向太空!
難道中國人的火星探測夢,就在這一刻要實現了嗎?不!
一飛沖天,一墜入海!由於俄羅斯研製的「福布斯·土壤」號探測器軟體錯誤,導致火箭發動機錯誤點火,大火瞬間籠罩了整個火箭。旋即,爆炸聲響徹宇宙。被燒毀的「螢火一號」殘骸,順著大氣層一路燃燒,最終墜入太平洋。
無數中國科學家4年來的等待、煎熬、付出和智慧的結晶,都被俄羅斯糟糕的軟體設計,毀於一旦!
伏特加害人啊!
正是由於「螢火一號」發射的失敗,讓印度成功反超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2013年11月5日,印度自主研製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在太空中飛行10多月後,「曼加裡安」號於2014年9月24日成功抵達火星,開始對火星開啟探測!
由此,印度成為亞洲第一個具備火星探測能力的國家,在時間上足足領先中國7年。不少媒體還經常拿火星探測來揶揄中國,嘲諷中國在航天技術上不如印度。
正是「螢火一號」的失敗,讓中國下定決心,自己獨自搞火星探測,不再依賴任何國外技術。
可從2011年「螢火一號」發射失敗,到2020年「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為何中間會隔9年之久?因為中國的「天問一號」不是印度版的「曼加裡安」號。「曼加裡安」號主要執行的是環繞火星飛行探測任務,而「天問一號」則一步到位,將一次性執行「環繞、登陸、巡視」三大任務。
即,先環繞火星飛行,觀測火星整體形狀;再登陸火星,探測火星土壤結構和大氣特徵;最後巡視火星,在火星上駐留, 近距離觀察火星環境,為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做好準備。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總算是一雪前恥!火星探測領域,還能讓印度力壓一頭不成?「天問一號」的發射成功,也意味著中國的深空探索水平直接追平美國。中國已經真正躋身為世界頂尖航天強國!
俄羅斯做不到的,中國做到了。美國做到的,中國也做到了!未來,在人類航天領域,將只剩兩個超級玩家,就是中美兩國。俄羅斯後勁不足,被中美甩開,是遲早的事。未來,俄羅斯很可能跟中國深度合作,從而實現搭中國便車的目標。
在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上,俄羅斯就搭了中國北鬥的便車。
每次中國取得重大航天突破,就難免有些帶路黨出來瞎帶節奏。最常見的言論就是,「航天不能當飯吃,拿這些錢去探索火星,還不如用來改善民生,讓大家多吃幾頓好的。」
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航天和改善民生是相輔相成的,一點都不衝突。可偏偏這樣的愚昧言論,仍舊有不少人相信。如果沒有航天,哪裡來的北鬥導航系統?如果沒有航天,你連天氣預報都不知道。航天看似遠在天邊,可它所起到的作用,卻深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航天不僅能夠推進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還能深度改善人們的生活。航天之路,絕對不能停止。
「天問一號」沖天而起,這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刻,這是象徵著中華民族再次騰飛的一刻。在這一刻,我們應該為之感到驕傲。
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徵途中,中國已拿下開啟火星之門的鑰匙。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我相信,火星將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