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印度?中國空間站海納百川,我們才配得上「國際」兩個字

2020-10-10 Space火星學長

隨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大眾期待已久的中國空間站部署任務也終於安排上了日程。正當大夥都認為一雪前恥的時候,大家不知道的是中國其實並沒有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這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回顧!

被「拒絕」的始末

在航天愛好者心裡,國際空間站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中國拒之門外!而網上最貶低的說法就是:一幫學霸不樂意帶學習不好的人玩。好吧,我承認,在1998年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核心艙升空時,中國的航天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當時國外國外的情況!

外部:利益牽扯的關係。來看國際空間站的三大頭美國、俄羅斯、歐空局三家都具有火箭運輸和建設空間站的技術,他們作為空間站建設的主力,美俄有實打實的技術,歐盟有錢。其他幾個小國家跟在後面,除了日本後來可以發射貨運飛船其他的都只是小打小鬧,短期內並不會成氣候,而中國不是,中國一旦加入空間站,很可能會對國內航天技術的發展有著質的飛躍。因為,中國的學習能力太強了,而且中國在那個時候航天技術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且工業基礎也比較硬實。這個時候不讓中國上國際空間站,就是為了減緩中國的載人技術和太空領域的發展。這也許並不是美國的一廂情願,而是整個聯盟所有的想法。畢竟無論是歐美俄強大的三巨頭誰也不會願意,在太空領域又多出一個對手!

國內形勢:經濟上當時中國的經濟並不允許過多的參與進國際空間站的項目,要知道國際空間站每年的運作成本高達幾十億美元,這並不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國家能夠分擔的起的,一個要技術沒技術要錢又沒錢的國家就算上了空間站,也沒有話語權。技術上每一個國家對自己的技術都是嚴格保密的,雖然說中國的學習能力很強但花高額費用去學習這點皮毛,是不划算的,不如自己摸索來的實際。當時領導層也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也有人提出了反對。就當時中國的情況而言,加入空間站並不會有太大的收穫,更多的是經歷的付出,這無疑是加重了中國航天工程的負擔。所以,三步走計劃如期舉行!!!

三步走,一步一個腳印

我們大致回顧一下,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歷程!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從酒泉起飛,飛行了21小時成功返回內蒙古!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發射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

2003年10月15日9點整,神舟五號帶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起飛,歷經21個小時成功返回著陸場,中國一舉成為繼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成功載人航天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9點整,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帶著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太空駐留了4天後成功返回,第一次實現了多人多天的載人任務!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起飛,這是學長記憶中最熟悉的一次飛行,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執飛了這次任務,而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第一次出艙行走,翟志剛把腳印留在了太空。這次飛行不但驗證了中國也有太空出艙的能力,也釋放了一顆伴飛衛星,為未來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伴飛任務打基礎!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實驗艙成功發射。同年11月01日,無人飛船神舟八號發射升空,這次的目標是與天宮一號實驗艙進行對接。11月3日成功對接,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美後第3個自主掌握次自動交會對接的國家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帶著中國首位女性航天員成功起飛,三名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順利升空,並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順利升空。 同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順利升空,這是聶海勝的第三次行,這次他與他的同行陳冬,在太空駐留了30天的時間,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兩名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j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出發與天宮一號對接。這是三步走計劃中,第二步的最後一個任務。隨著該任務的成功,第二步圓滿成功!

簡述一下三步走:第一步,載人返回。第二步,出艙活動、短期空間實驗室和貨運。第三步,打造空間站。中國已經順利的完成了三步走的前兩步,我們最期待的第三步也即將邁開步伐即將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站!中國航天作為眾多科技領域發展的最好的項目之一,是值得令我們所有人驕傲的。中國最拿手的就是拍打西方國家的臉,落後不過是一時的。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接納了16個國家的合作,這裡面甚至有印度和日本,這也表現出了中國在科學發展方面的不計前嫌、海納百川!這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胸懷!

感謝閱讀,中國航天未來可期,為中國航天加油

相關焦點

  • 面對印度是接納還是排斥?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嗎?
    面對印度的申請是接納還是排斥?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二字嗎?編輯/貝塔的大飛機校稿/貝塔的大飛機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一直都是十分吸引全球目光的,而我們進不了國際空間站卻一直成為了我們的一塊心病。
  • 印度航天局準備接盤,對抗天宮空間站
    印度航天局提出接盤空間站的設想,印度出資接納空間站的一部分空間,作為印度太空人的活動基地。哈勃觀察原創出品:【每日小科普】總第1307期國際空間站之後近地軌道業務該何去何從?下一步是什麼?美國宇航局近日給出了答案,將儘快超越近地軌道,進入深空,在美國宇航局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支持下,美國規劃了月球空間站的建造方案,近日進行了說明。
  • 中方大度允許印度進入天宮空間站,美國抱怨:中國這是區別對待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際空間站在2024-2028年就將退役,為此中國空間站可以成功填補國際空間站的空白。然而在今年6月份,我們與印度發生了邊境衝突,還造成了人員死傷。而且在此事件發生後,印度就開始全面抵制中國,在各個領域都製造出「反華」的態勢。
  • NASA:24塊印度衛星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
    (觀察者網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表示,印度上周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製造了大量軌道碎片,直接威脅國際空間站安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日報導稱,布裡登斯廷1日表示,印度在3月27日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過程中製造了至少400塊衛星碎片,這些碎片中只有大概60塊較大(10釐米及以上)的可以被追蹤,其中有24塊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這讓國際空間站在10天內被擊中的風險增加了44%。
  • 國際空間站響起警報,氨氣洩漏危機四伏,網友:中國才是未來希望
    早在2017年美國國際空間站就曾發生過類似事故,僅僅過了3年時間就再次重演,未來若是再次上演,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專家預測,這次美國沒有幾百億是搞不定的。很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美國正在逐步衰落,未來在很多領域中中國才是希望之星。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在1986年蘇聯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個空間站,並且在2003完成使命最終墜毀在南太平洋。可以說這是蘇聯高科技的最好體現。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
  • 沒有中國為何也稱「國際」?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的參與?
    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入軌,國際空間站開始建立。在過去的20年裡,來自19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百位太空人曾在這裡停留或執行任務。這個經由多國合作才建立完成的空間站向人們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魅力,它也告訴我們,只有要精誠合作,就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並且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每組3人任務周期是3到6個月。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飛行任務。事實上從2017年3月開始,航天員訓練就全面轉入了空間站的任務準備。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印度卻獲批進入,真是為了「報復」?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印度獲批進入中國空間站圖為國際空間站而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的研究已經步入了正軌,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這個即將建成的天宮空間站,據估計其將能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目前申請加入這個太空項目的國家已近30餘個,但不幸落選的就超過了三分之一,美國就在其中,但這並非出於所謂黑幕的結果,中國對於任何想要參與的國家都是歡迎的,美國的項目的確未達到參與的標準,其實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申請加入太空探索項目失利了,之前美國作為國際空間站的主導者,曾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拒之門外,但顯然它並沒有吸取多少教訓。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
  • 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美國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或者最晚2028年落幕,為什麼會落幕最關鍵原因就是缺少資金支持。參與空間站的國家經歷金融危機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都已經沒有精力出資出物。美國新一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圖紙階段遙遙無期,太空在2022年以後,中國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 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國際空間站又現氨氣洩漏,少了幾百億搞不定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又現氨氣洩露,慶幸的是這次規模不大,並未對航天員構成威脅,在2017年美國際空間站就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而如今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看來美國這次少了幾百億輕易搞不定,對此網友表示,美國已在逐漸落後,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
  • 中國為何沒能進入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你知道為何中國沒有進入國際空間站嗎?1998年 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模組發射入軌,過去的20年,它曾是來自19個國家以及百位太空人的家,這個世界多國合作建造的宏偉的空間站展示了人類可以創造偉大的成就。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允許參加國際空間站,我們中國從2011年開始就從未參與進來,我們被官方宣布禁止參與。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國際空間站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可搭載6名成員國際空間站總體設計採用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
  • 對比美俄等十六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主要區別在哪
    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不管是將我們拒之門外,還是防止技術外流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鎖,中美航天合作更是不存在。而這種全方位的封鎖,始於2011年美國出臺的撥款法案,裡面有兩條明確限制:一是美國航天部門不得使用聯邦資金與我國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二是美國宇航局不得接待來自我國相關部門人員的訪問。
  • 印度獲準進入天宮空間站,美國申請卻被中方拒絕
    自力更生一直都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並且中國在把這個傳統積極踐行。中國的發展讓世界驚嘆,並且在科技方面的發展更是讓人羨慕。空間站對一個國家來說意義重大,只有堅持自主權才能在國際站穩腳跟,所以中國把目光放在了空間站的建設上面。
  •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或成唯一?別再被雞血文忽悠了
    一些類似於「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將成為唯一有空間站的國家」之類的標題文章接連出現,激發了吃瓜網友們的自豪感和奔走相告這條好消息的衝動,媒體們有了流量,網友們自豪感滿滿。看起來似乎是一件還不錯的事,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我們接著說…中國空間站沒有如期建成!
  • 昔日拒中國,如今中國空間站,未來想進入太空或要看中國臉色
    中國的空間站將升空,預計今年完工。我們的空間站被稱為「中國的空間站」,沒有「國際性」。意思很簡單。我們不對外開放,有錢也買不到票。如果我們想進入空間站,我們只能依靠關係。在此之前,俄羅斯已經宣布不再自主開發空間站,而是將其納入中國的空間站計劃,還將把自己的格洛納斯建航系統納入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一決定使印度直接崩潰,因為印度多年來購買了無數俄羅斯武器。如果這些武器的導航系統被納入中國的北鬥系統,將使印度的國防部署完全暴露給中國。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4年後或將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
    前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近20年,它剩餘的壽命已經沒幾年了。科學家本來還希望延長它的壽命,但是國際空間站總是出現毛病,再過幾年或許就會退役了。來自俄羅斯的專家表示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散架」,表層出現眾多「小孔」,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中國火星計劃創亞洲第一?國際熱議,印度網友不服:我們才是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我國首次宣布了中國的航天的「天問系列」,並且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僅過一天,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又出現了新的進展。GRAS-4天線效果圖因此,我們只能增大地面接收天線的口徑來提高信號信噪比,所以這也是修建GRAS-4天線的重要原因,按照預定計劃,GRAS-4天線將與北京密雲站GRAS-1和GRAS-3、雲南昆明站GRAS-2等天線聯合觀測,並且同時接收數據,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大的接收性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