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2020-07-28 迷彩虎

文/梧桐

在今年的1月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西萬(K. Siv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詳細的介紹了印度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加甘揚」。該計劃預估耗資約等同為97億人民幣,將在2021年12月首次實行。印度將會把本國最優秀的4名太空人送到俄羅斯接受為期11個月各方面的訓練,在最後選出一人執行2021年首次載人航天。但事實上,在火星探測方面,我國要落後印度近7年。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2013年,印度發射了其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在2014年印度的火星探測器第一次變軌就獲得成功,這也是人類首次直接變軌成功的紀錄。原本印度計劃曼加裡安號服役時間只有6個月,可是在接下的2年裡一直在服役。不過印度的探火任務並沒有著陸火星,只是攜帶了5個探測儀器在火星軌道上對火星進行科學研究。這5個一起分別是研究火星大氣的曼阿爾法光度計,研究火星甲烷的探測器,研究火星粒子的探測器,火星大氣中性粒子質譜儀和熱紅外光譜儀,當然高清相機也是任何探測器必不可少的。截至目前,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依舊在運行。而那次取得的成功對印度航天方面是一次巨大的鼓勵,印度還準備2020年再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其實我國的火星探測器並不只有剛剛發射的「天問一號」,在2011年我國就曾發射過「螢光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搭乘的是俄羅斯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由於俄羅斯在變軌時失敗,所以螢光一號也就宣布失敗。俄羅斯的航天事故率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之後一直選擇用自己家太空飛行器的原因了。不過雖然我國相比較印度在探火上而言是落後些,但是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首先,我國這次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到火星軌道總用時大約在7個月左右,而印度當年用了11個月。在一個就是印度的探火任務只是在火星軌道上進行科考任務,而天問一號是要降落火星地表進行科考任務,同時攜帶的探測儀器也更多。最主要的是天問一號在進行探索收集標本之後還會利用軌道返回器返回地球,所以從中印兩次探火的難度上而言根本沒在一個難度係數上,但不得不承認印度的探火成功比我們早7年。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在中國近十幾年來飛速發展之際,大多數人覺得我們已經遠遠把印度甩在後面了,不過事實上印度在其他3個方面走在我們前面。第一個就是在遙感衛星,1988年印度就發射了該國第一顆運輸遙感衛星,這個時間要早於我國第一顆遙感衛星「遙感一號」(2006年發射)。2010年印度的民用遙感衛星解析度已經達到了0.8米級,2014年我國才發射了同級別的衛星。除此之外,印度的製藥業也走在中國前面。2014年埃德爾韋斯集團發布的報告指出印度當年獲批的「藥物主文件」達到了300份,中國只有近一半,美國藥品的市場份額印度佔了三分之一。還有就是印度的海外電影市場也遠大於中國,雖然都說印度的電影都很魔幻,但不得不承認人家的票房就是比我們好。中國的電影除了古裝劇,在其他的電影主題和策劃上亟待一場發展與變革。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印度寶萊塢影城

總而言之,有差距我們就努力去追趕,不怕我們落後就怕我們某些人有「天朝」的想法。中國發展的是很快,但是在某些領域和別的都國家還是有明顯的不足,甚至說差的遠。但是,我們這70多年來,在腳踏實地的努力下將大多數的落後變成了個別落後,個別領先。居安思危,艱苦奮鬥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畢竟「種花家」的歷史需要更多的人去書寫。

相關焦點

  • 印度,一個被嚴重低估的航天對手,我們都小瞧了它的能力
    印度一個位於南亞大陸的神奇國家,提起印度,很多人第一印象大多都是摩託車雜技表演、咖喱飯或者萬人掛火車,而提起印度航天,很多人的印象也並不好,登月失敗、載人航天並未成功、甚至發射衛星還用神牛祈福,仿佛印度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航天技術,那麼真實的印度航天真的如此不堪嗎?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第六,藉助我國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算法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在確保制動火星捕獲成功方面,中國科技大展拳腳。上海航天開發了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研發成果,確保制動捕獲。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蘇聯,探測火星的先驅,從1960年蘇聯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從1960年到2011年,蘇聯(加俄羅斯)發射過20個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其中2011年發射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變軌緩解出現故障,宣告失敗,上面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小火星探測器,也葬身太空。
  • 為什麼印度航天很驕傲?花7000萬成功進軍火星,比中國還早一步
    目前來說,火星和月球是人類探索次數最多的天體,在月球上人類已經成功實現登陸,而火星登陸卻還一直沒有完成,相比月球,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一共實施了45次火星探測任務,不過成功率只有43%,其中以美國成功次數最多,而最慘的則是蘇聯,蘇聯的火星探測任務發射了18次,僅有兩次算是成功,之後俄羅斯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探測器又進行了一次,很不幸又失敗了。
  • 印度火星衛星六年前搶走亞洲第一,不料今年我們掏出世界領先寶貝
    對於大眾而言,印度火星探測器最要以正視聽的是:它只是一顆環繞火星運行的衛星,在火星探測領域屬於入門級課題,而即便是入門級課題,沒有美國支持它們依舊無法完成。300公裡軌道優於0.6米的解析度遠超美國「火星全球勘探者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號」,與美國最先進的火星偵查軌道號處於同一量級,同居世界領先水平,而印度火星彩色相機與我們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段位。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中國的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還沒有竣工。第六,藉助我國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算法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在確保制動火星捕獲成功方面,中國科技大展拳腳。上海航天開發了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研發成果,確保制動捕獲。
  • 印度人:中國太空技術落後,印度全面領先,甚至比美國更強大
    ,並且還為他通上了往返的公交車。並且印度太空站計劃還有著一個前提,需要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請問印度有把人送入過太空嗎?而現在我國現在走的這一步,可不再是天宮一號一般的試運行了,而是正式的進行太空站建設。並且這次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僅能夠做到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就像為太空開通了一輛公交車一樣。
  • 全球航天任務扎堆!嫦娥四號率先著陸月背,日本:中國將領先世界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裡,我國乃至世界航天都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據統計,去年全球一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這是近30年來航天發射次數首次破百,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並且根據各國公開的一部分2019計劃來看,這樣密集的發射在今年還將持續,各種重量級的宇航任務甚至有些扎堆。
  • 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處於什麼水平?
    ◆ 從科學上講,「天問一號」是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研究的最全面的任務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其二,運載能力更強,已經踏上火星徵程的「天問一號」重量接近5噸,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器的新紀錄,在火星探測史上,重量超過5噸的火星探測器屈指可數。
  • 為什麼說中國今年的火星探測之旅特別的艱難,甚至稱為地獄級的難
    7月17號上午10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區迎來了「長徵五號搖4火箭」我相信中國每個熱愛航天的男孩子,看到國家航天局發布的這條消息都會一邊激動一邊捏把汗,為什麼呢?因為這枚火箭的任務是送有一輛火星車和一架軌道飛行器組成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天,而這意味著中國人4年前立項的靠自己登陸火星的計劃還真不是開玩笑。
  • 先上火星再有高音速武器,印度也算科技大國,和我國比什麼水平?
    但是我國現在探測火星計劃已經啟動,火星探測器也已經發射升空,兩國並無太大差距,反而我國的技術還更可靠一些。中國在航天領域綜合實力明顯強於印度。航天領域屬於多學科綜合技術範疇,涉及的領域有火箭技術、電腦技術、衛星技術、光學技術、搭載儀器設備技術、通訊技術、導航技術、空間站技術、太空人生存保障技術等等許多方面。中國在大部分領域都領先於印度。就從每年火箭的升空次數也遠超過印度。
  • 先上火星再有高音速武器,印度也算科技大國,對照我國什麼水平?
    印度火箭發射印度確實值得讚揚,在火星探測方面當年確實已經走到了我們的前面。但是我國現在探測火星計劃已經啟動,火星探測器也已經發射升空,兩國並無太大差距,反而我國的技術還更可靠一些。中國在航天領域綜合實力明顯強於印度。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多年前,鄰國印度在技術欠火候的情況下,依然成功實現了對火星的探測,令無數中國人感慨不已。除了北鬥導航完成全球組網,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成功升空,今年中國嫦娥五號還要去月球「挖土」,近地載人空間站也拉開了建設大幕。 不得不說,2020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深陷新冠疫情「漩渦」中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或許今年僅剩下羨慕的份兒。
  • 落後印度數年,我國開啟火星探測,印度媒體:小心被中國反超
    他們頗具優越感的笑了:說他們7年之前就已經發射火星探測器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預定的火星軌道。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發出警告,說中國雄心勃勃,已經要超過印度航天的成就了。只是所有的印度媒體都在迴避著一個現實,就是中國此次發射的是一個軌道飛行器,還有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還要在明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而印度呢?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徵程,巴俄送上祝福!美國人擔憂領先地位不保
    這說起來非常地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是一步並三步走,能夠幫助我國趕超別國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畢竟我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上落後於美國等其他航天大國也是不爭的事實。說到其他國家探測火星的步驟,一般都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環繞探測,再釋放著陸器到火星表面探測。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一次探測就計劃完成三大任務,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不斷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然而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火星探測作為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這一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中,又豈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如果說此前探測月球只是「熱身運動」,是為探測火星作準備,那麼經過多年來的打基礎、練技術,目前的中國已具備開展自主火星探測的能力。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 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升空,印度網友十分崩潰,美國開始「打廣告」
    多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巨大的成就,從最初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到如今的「嫦娥探月」工程,說明如今的中國正在不斷變強。此外在2016年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我國並沒有採取「三步走」的方法,而是採取了「兩步走」的發展模式。首先發射火星探測器,順利著陸火星之後,隨後便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登陸火星,之所以我國敢如此大膽實施這一計劃,完全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科技不斷進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