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之前的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隨著一聲「點火」我國的胖五遙四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拉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帷幕。
這個消息被印媒報導以後,印度網友們的反應是什麼呢?他們頗具優越感的笑了:說他們7年之前就已經發射火星探測器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預定的火星軌道。
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發出警告,說中國雄心勃勃,已經要超過印度航天的成就了。
只是所有的印度媒體都在迴避著一個現實,就是中國此次發射的是一個軌道飛行器,還有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還要在明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而印度呢?無非就是在七年之前發射了一個火星軌道衛星。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衛星發射時間是最佳時間,因為地球和火星之間每隔18到24個月就會是直線排列,從而大大縮短衛星到達火星的時間。一旦錯過就要再等2年才能擇機發射了。
到目前為止,全球對火星進行了44次探測,可是只成功了24次。蘇聯老大哥是第一個在火星登陸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這一次中國要是能成功降落火星的話將成為第三個能獨立完成登陸火星的國家。
先來看看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有多遠呢?有1.93億公裡,所以這對火箭的製造工藝和研發水平都要求極高,試想一下,一個火箭要支撐探測器抵達火星,那火箭的燃料和火箭的可靠性得要求的多高啊,跟平常發射低軌道衛星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
還有就是要想讓探測器順利到達火星的話,還需要擺脫地球引力的能量,使探測器轉入火星軌道,要想使探測器在火星順利登陸,就必須解決怎麼被火星引力捕獲這個難題,不然的話就會難逃和火星擦肩而過或是淪為太空垃圾。
由於火星距離地球有1.93億公裡,所以單邊的通信延遲長達17分鐘。地面控制臺沒有辦法對探測器實時監控,所以只能讓探測器自己去捕獲火星引力,這需要極高的智能化才能做得到。而且從地球到火星之間的溫度差、微流星環境等等一系列難題,這在過去一直都是我國的軟肋。
相對於2011年中國和俄羅斯合作,借用俄羅斯火箭發射的螢火一號,最終失敗而終,螢火一號成為了太空垃圾。這一次胖五扛大梁,在新家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而且經過升級後的胖五重量達到了878噸,直徑5米,一定可以成功登陸火星完成探測任務。
印度當年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要是沒有NASA提供的DSN服務,(DSN服務就是全世界多個測控站進行配合),估計他們連探測器在什麼位置都不知道。
在2019年11月我國在河北省懷來縣成功進行了火星懸停和登陸的模擬測試,這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成功機率。
印度憑什麼和中國比,他們的底氣又是什麼呢?
時間回到2011年,我國的螢火一號因為技術故障發射失敗,而第二年印度時任總理辛格在印度獨立日上宣布,印度將開啟火星探測。2013年11月上旬印度火箭發射成功後,印度舉國歡騰。因為印度在中國之前開始探測火星,印度人的玻璃心感覺亮了一下。
而且印度當時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造價只有七千餘萬美元,比拍一部寶萊塢大片要低得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印度從宣布計劃到執行只用了兩年多一點,而美國所用時間是6年,並且發射成功對於印度意義重大,一躍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探測火星的國家,所以從2013年過後印度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發射場,總共接到了30多個國家的200餘顆衛星訂單。
在印度普通民眾看來印度已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天強國,中國無法與其比擬,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時印度時報還說中國通往火星的路並非一帆風順,而且印度還說這次發射成功是我國在疫情期間強迫科學家在家工作才完成的。
印度為了證明中國正在追趕印度,提出了美國傳統基金會的觀點,說中國正在同日本和印度進行慢速競爭,努力讓自己成為太空強國。
大家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印度的玻璃心硬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