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2021-01-09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近期卻持續傳出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作為最難攻克的航天領域,中國作為一個新手國,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能達到如此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與艱辛。就在最近一年中,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航天作業。然而,在近期航天工作中,面對同一顆衛星的發射工作,卻面臨連續4次失敗。

據官方消息報導,這一衛星系統一共由138顆衛星組成。該衛星組一旦組建完成,就象徵著我國在10分鐘內可實現對全球範圍兩次偵察,並可以獲得具有高解析度的衛星圖像。總結4次失敗經驗,相關技術人員分析出現兩次失敗的原因,其採用的是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而快舟1號是世界上第一例衛星——火箭一體式系統,採用了快速聚集成、快速實現入軌的運載設計系列。作為一款新型的環保運載火箭,無論是在研發階段還是投入使用階段,對其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一定的資源。

接二連三的失敗,向我們證明了這個快成品還存在一定的技術漏洞,仍需要進一步改善。其中,可能也是因為我國衛星發射過於頻繁。至於這次發射失敗的真正原因,也在進行專業的調查之中。回過頭來講,我國這款新型的固體運載火箭,也是具有一定發展前景。

儘管面對連續4次失敗,我國科研人員卻沒有就此放棄這款火箭,而是在積極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不斷完善該款火箭存在的缺陷。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想在科研人員不懈努力下,一定會攻克所有的難關,改善該運載火箭存在的缺陷,使其成為未來航天事業一大卓越成就。儘管這條路看起來仍然遙遙無期,但一步一個腳印,科研人員的努力終將不會白費。

近年來,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給航天工作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失誤。放眼全球,中美俄三國作為航天業的領頭羊,美俄通過多年的航天經驗立足於航天首位,而中國作為一個後來國短短幾年就趕了上來。中國速度,是其他一眾國家都無法超越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渴望在航天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太空資源,紛紛在航空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隨著空中衛星設備越來越多,對衛星運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相關焦點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今年第4次衛星發射失敗,專家坦言絕非巧合
    根據環球網的報導,前段時間我國進行了「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的發射工作,當時是由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進行的搭載,並且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發射。原本的發射流程並沒有出現問題,可是在發射升空以後火箭的飛行出現了異常,最後導致了這次發射任務的失敗,而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次出現衛星發射失敗的事件了,中國的航天到底怎麼?為什會出現這麼多的事故?專家對此直接坦言,絕非是巧合。
  • 一年時間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經歷了什麼?俄:絕非是巧合
    不過,最近,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我國固體火箭發射衛星遭到失敗的命運,而這在一年內也是第4次發射失敗,有人質問,中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對此,俄專家表示,這並非是一種巧合。據目擊者表示,此次在火箭升空之後就發現了有些異常,最後連這顆02C高分衛星一同發生了墜毀。不過,除了我們之後,在這一天,美國的一家私人公司進行了低軌道發射,但是沒有想到的也遭到失敗。所以俄方認為此事並非是巧合,而這些年來,中國作為航空領域的後起之秀,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並不斷地有衛星升上空。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異常的背後,專家警告:絕非巧合
    據新京報報導,在我國酒泉發射中心進行的一場衛星實驗發射失敗了。此次發射任務是將一顆高分02C衛星送進預定軌道,該衛星屬於吉林一號組網衛星中的一顆,但是發射任務沒能成功。一次失敗不能證明什麼,但是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如此高的失敗頻率意味著我國在技術開發上出現了問題。在中國航天異常的背後,有專家警告,這件事就絕非巧合,所以必須要認真排查導致失誤的真實原因。
  • 短短一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美:放棄吧
    這些年來,我國迅速發展,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雖然在航發上仍然不足以與美俄所抗衡,但是我國的航天事業綜合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幾十年來,我國不斷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1970年的「東方紅一號」可能只是偶然,但隨著第二顆、第三顆「實踐一號」等衛星發射後,全世界才明白,這絕非巧合,中國正在慢慢崛起。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1年內經歷4次失敗,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俄提醒:絕非驚人巧合
    遙感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是1年內經歷4次失敗,讓人不禁感嘆,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巧的是近期美國發射衛星也同樣失敗,對此俄羅斯專家提醒道,這絕非是驚人地巧合,也有網友提出疑問,發射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如此意外,俄提醒:必須提高警惕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卻在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彎道超車」,令我國最終成為了全球航天強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提醒:必須提高警惕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卻在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彎道超車」,令我國最終成為了全球航天強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提醒:必須提高警惕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雖晚,卻在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彎道超車」,令我國最終成為了全球航天強國。無論是嫦娥四號、北鬥衛星、中國空間站等等,都令世界在羨慕之餘為之驚嘆。甚至我國發射火箭、升空衛星似乎都成了「家常飯」,可在今年卻格外不同尋常。
  • 如何理解我國今年發射火箭27次,四次失利
    短短的一年內,火箭、衛星發射竟失敗了四次,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專家曾提醒我國,這絕非巧合,應提高警惕。今年以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行了27次航天發射任務,截至目前,火箭發射任務已經失敗了4次,首次失利發生在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利發生在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失利,第三次則發生在7月份,快舟11號發射
  • 1年發射失敗4次,中國航天遭遇「瓶頸」?俄專家:並非巧合
    引言短短1年的時間就已經發射失敗4次,中國航天這是遭遇「瓶頸」了嗎?只不過也會有來自俄羅斯的專家分析稱:多次失敗,並非巧合,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吧!,可能我國的發展時間並沒有其他國家那麼長,但我們非常善於總結經驗,並憑藉先進的研究技術成功取得突破,這點是別國所羨慕不來的一件事,而我國已經以實際行動向各國證明:中國航天不容小瞧!
  • 1年4次失敗,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高頻率失誤,俄:提高警惕
    我們知道,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越來越突出。以至於我國發射衛星以及火箭發射都成了家常便飯。對於航天消息關注的軍迷朋友們相信從今年開始就發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今年短短一年內,我國衛星和火箭發射任務居然接連4次失敗。這讓人匪夷所思,對中國來說,此前從未出現這樣的意外。俄羅斯軍事專家提醒稱,這絕不是什麼巧合,一定提高警惕。
  • 衛星發射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據《新京報》報導,中國酒泉發射中心的衛星實驗失敗。 一顆高分02衛星,吉林一號。 一的聯網衛星,被送入C的預定軌道,但發射失敗。 一次失敗並不能證明什麼,但僅僅一年的四次發射就需要注意。如此高的失敗頻率意味著我國技術發展存在問題。
  • 中國航天怎麼了?短短一年四次發射失敗,也許不是巧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利用固體運載火箭快舟1號甲發射吉林一號遙感衛星的02C高分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已經是一年之內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敗了。這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千上萬的人造衛星成功升空,特別是當北鬥衛星系統的最後的一顆衛星的成功發射,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更好地服務全球,可這一次是因為什麼呢?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快舟火箭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嚴查到底,我國一年4次航天發射失敗,有何隱情?
    那麼中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為何頻頻發生失誤?這其中有何隱情?帶著一連串的疑問,現在讓我們來尋找答案。根據資料顯示,這4次航天發射失敗分為長徵7號甲、快舟11、長徵3號乙與快舟1號甲,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這並不能說明中國航天存在什麼嚴峻問題。
  • 非常遺憾,首次發射快舟十一號火箭失敗,B站的衛星要等下一次了
    7月10日的下午,B站的發布聲明稱,在下午12時17分B站的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本次搭載了「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和「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