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近期卻持續傳出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作為最難攻克的航天領域,中國作為一個新手國,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能達到如此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與艱辛。就在最近一年中,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航天作業。然而,在近期航天工作中,面對同一顆衛星的發射工作,卻面臨連續4次失敗。
據官方消息報導,這一衛星系統一共由138顆衛星組成。該衛星組一旦組建完成,就象徵著我國在10分鐘內可實現對全球範圍兩次偵察,並可以獲得具有高解析度的衛星圖像。總結4次失敗經驗,相關技術人員分析出現兩次失敗的原因,其採用的是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而快舟1號是世界上第一例衛星——火箭一體式系統,採用了快速聚集成、快速實現入軌的運載設計系列。作為一款新型的環保運載火箭,無論是在研發階段還是投入使用階段,對其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一定的資源。
接二連三的失敗,向我們證明了這個快成品還存在一定的技術漏洞,仍需要進一步改善。其中,可能也是因為我國衛星發射過於頻繁。至於這次發射失敗的真正原因,也在進行專業的調查之中。回過頭來講,我國這款新型的固體運載火箭,也是具有一定發展前景。
儘管面對連續4次失敗,我國科研人員卻沒有就此放棄這款火箭,而是在積極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不斷完善該款火箭存在的缺陷。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想在科研人員不懈努力下,一定會攻克所有的難關,改善該運載火箭存在的缺陷,使其成為未來航天事業一大卓越成就。儘管這條路看起來仍然遙遙無期,但一步一個腳印,科研人員的努力終將不會白費。
近年來,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給航天工作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失誤。放眼全球,中美俄三國作為航天業的領頭羊,美俄通過多年的航天經驗立足於航天首位,而中國作為一個後來國短短幾年就趕了上來。中國速度,是其他一眾國家都無法超越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渴望在航天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太空資源,紛紛在航空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隨著空中衛星設備越來越多,對衛星運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