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2020-10-20 19:14: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東風一號飛彈發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中新網酒泉10月20日電 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作者 張立新 楊桂錦

  10月20日,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的日子。

  1958年3月,經黨中央、毛澤東主席批准,在甘肅、內蒙交界的額濟納青山頭一帶建設我國第一個陸上綜合試驗靶場。10月20日,國防部正式授予番號,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為主,匯聚全國全軍抽調的優秀科技人才,組建綜合訓練基地。

  62年過去,2020年10月20日,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科技人員代表來到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飛彈——東風1號發射的神秘陣地,舉行「追尋大漠創業初心,堅定航天報國志向」主題教育活動,

  戈壁深秋,漠風獵獵。迎風招展的紅旗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豔。站在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飛彈升起的地方,科技人員都好奇地尋找「東風1號」點火的痕跡,試圖觸摸到那一段崢嶸的歷史。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帶領眾人重溫入黨誓詞,雄壯的誓詞迴蕩在發射陣地上空,仿佛又看見老一輩航天人當年發射我國第一枚飛彈時的壯闊場景。

10月2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科技幹部觀看第一發國產地地飛彈發射圖片展 汪江波 攝

  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飛彈——「東風1號」,在凜冽的寒風中呼嘯而起,準確命中預定的目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慶祝大會上,聶榮臻元帥激動地說:「今天,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飛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隨後,我國第一次「兩彈結合」試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次為國外提供衛星搭載服務、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次空間交會對接等等,都在這裡一一實現。大漠航天人從數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和堅守,締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安全部秘書長楊龍溪表示,62年前,革命先輩們從朝鮮戰場歸來,徵塵未洗入大漠,用拿槍的雙手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建起了我國第一個綜合性飛彈試驗靶場,創造的「兩彈一星」偉業,挺直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新時代的東風航天人一定要努力學習老一輩發憤圖強、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和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的情懷。(完)

相關焦點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順利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2020,開頭一如既往的美好。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緊張忙碌著。
  • 紮根戈壁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先進綜合性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組建最早的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中心組建六十二年來,一代代航天人紮根戈壁、艱苦奮鬥、犧牲奉獻,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多個標誌性歷史成就。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正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新華社發(姚軍鵬 攝)這次任務也是我國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火箭測試、衛星加注、星箭聯合檢查……1月16日上午,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按預定窗口點火發射,這個中心喜迎年度發射任務「開門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平臺工作人員更換迴轉平臺齒輪油(12月24日攝)。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組圖:走進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紀念塔。1958年開始建設的這個發射中心地處戈壁大漠深處,是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航天發射中心。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的火箭發射塔架   新華網酒泉10月11日電(記者曹智、奚啟新、白瑞雪) 視線延伸到天盡處,茫茫戈壁無邊無際。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個讓思維盡情伸展的地方,更何況,大漠深處的發射場裡,一艘即將把中國人的足跡延伸到茫茫太空的飛船就要啟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
    新華社酒泉11月8日電(奉青玲)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7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是民營火箭首次挑戰500km太陽同步軌道成功,表明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猛。
  • 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升空,火箭尾部噴出的桔色烈焰映紅了戈壁灘。隨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順利收官。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而名聲更大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次沒有承擔這一光榮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第一個航天發射基地,大家大多關注的是它發射「東方紅一號」和「神州」系列宇宙飛船的故事,而少有人了解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場地不在酒泉市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那麼,當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和建立,為何會出現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分布範圍達到2800平方公裡,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位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航天發射場,佔總面積的5%,屬於軍管區。這片區域的航天發射等軍事性質的工作是由阿拉善盟(實際上是國家)負責的,其他非軍事行政歸屬酒泉市管轄。為了補償阿拉善盟,整個發射中心的稅收都交給了阿拉善盟,也就是履行當初回報額濟納旗人民的諾言。
  •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奉青玲 編輯:呂正韜9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發文表彰在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單位和個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這座位於大漠深處的展覽館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33家國內著名的紀念館(博物館)並列上榜。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數字史館,讓官兵身臨其境一覽中國航天發展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科技提升教育質效打造數字史館,強固鑄魂育人陣地>解放軍報訊 記者李佳豪、特約記者鄭偉傑報導:「走」到灰白色的發射架下,搭乘「時光飛船」穿梭在歲月的長河中,觀看中國製造的火箭和飛船騰飛升空……前不久,駐地在千裡之外的陸軍某部官兵通過網絡終端,訪問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數字史館,一幕幕中國航天發展史的虛擬場景,讓官兵身臨其境。
  • 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組圖)
    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升空,火箭尾部噴出的桔色烈焰映紅了戈壁灘。隨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順利收官。
  • 「神舟」七號飛船運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七月一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試驗大隊飛船研製隊伍,在「神舟」七號飛船研製誕生地——北京航天城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宣誓出徵儀式,即將奔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右)向「神舟」七號飛船總指揮尚志授發射試驗隊隊旗。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酒泉7月10日電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今天從北京空運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轉運至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這標誌「神七」任務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 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酒泉12月28日電(汪江波)隨著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7日夜升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完成全年發射任務,積極備戰2021年中國空間站任務。這次任務也是我國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平臺工作人員更換迴轉平臺齒輪油(12月24日攝)。新華社發(姚軍鵬 攝)疫情期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防疫站人員對廠房進行消毒(4月9日攝)。新華社發(胡軍 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顯示操控組組員在執行試驗六號02星任務,組長曾顯華(右一)密切關注圖像的顯示狀態(7月5日攝)。新華社發(楊智健 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對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前狀態確認(11月7日攝)。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收官之戰,他是最年輕的指揮
    12月27日13時30分,剛吃完午飯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理工程師陳啟蒙就登上了去往發射場的班車,作為遙測指揮的他要提早到場,為晚上的發射任務做好準備。1996年,陳啟蒙出生在重慶,2018年6月大學畢業的他,在眾多單位中選擇了戈壁深處、離家千裡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想幹航天,也沒想其他。」白白淨淨的陳啟蒙笑著說。
  • 【環駕中國】2、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市,也不在甘肅省
    【酒泉】1、走進酒泉市酒泉,為什麼是每個中國人的自毫?酒泉,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酒泉】2、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市,也不在甘肅省而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沿酒航公路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專道,但已出省了。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新華社西昌10月15日電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王玉磊、黃國暢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任務推遲5天後,西昌航天人艱難地創造了低溫燃料二次加注並發射成功的世界航天史新紀錄。同時,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    21年後,中心執行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發射任務時,中心氣象系統不僅接受的氣象信息增加了上百倍,還將數據處理時間縮短了30%,大大提高了對暴雨範圍、強度等的預報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