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戈壁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先進綜合性航天發射場

2020-11-30 騰訊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組建最早的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中心組建六十二年來,一代代航天人紮根戈壁、艱苦奮鬥、犧牲奉獻,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多個標誌性歷史成就。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中心今年承擔的第11次發射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火箭系統負責人 谷振豐:今年我們中心發射數量有望突破20次,發射的衛星數量將超過30枚,再次刷新我們中心上發射數量的紀錄。

36歲的谷振豐是這次任務火箭系統的負責人,也是整個發射場最年輕的系統負責人,2013年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後,谷振豐選擇了紮根戈壁大漠。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火箭系統負責人 谷振豐:在上學的時候我就產生了將來去從事航天這樣的想法,航天員楊利偉還到我們學校做了報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受到了非常強的感染,就想著我也要參與到載人航天當中,我就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短短幾年時間,谷振豐參與了中心全部的航天發射任務,也從一名普通的操作手成長為火箭系統負責人。2015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枚固體運載火箭長徵11號將4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谷振豐就是固體火箭型號團隊的領頭人,他帶領發射場測試操作團隊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具備了火箭全一崗自主測試、自主發射的能力,制定的發射流程和規範為其他發射場提供了技術參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鄭永煌:通過我們的優化調整,現在一般我們用15天左右的時間能夠執行一發任務,通過流程的提高,使得我們整個發射能力提升了。

2020年5月9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區平安著陸,這也是東風著陸場承擔的首次任務。作為著陸場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搜救回收分隊是目前我國唯一一支專業航天搜救回收力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具備沙漠地域搜索救援能力的專業隊伍。

總臺央視記者 王剛:由於東風著陸場的落區,很大一部分是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對於地面搜救分隊的駕駛員來說,駕駛車輛穿越沙漠是他們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們地面搜救分隊的突擊車上,要進行的課目是定點穿越的一個課目的訓練。

定點穿越,不僅需要精湛的駕駛技術,更考驗駕駛員依據地形選擇路線的能力。

航天搜救回收分隊搜救隊員 聶士超:昨天我們訓練就有車輛脫圈的,像右邊這種小V溝,直接就是一個沒打好方向,車頭栽進去了,向右打了一把急方向,前輪輪胎就脫圈了。

搜救隊員聶士超是車隊的教練員,年底就要離開搜救隊,他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大家。

如今,航天搜救回收分隊在救援處置、搜索回收快速響應,以及信息資源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搜救力量的建設上突出全時域,全地形和全天候,實現了「艙到人到」的搜救回收要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搜救回收分隊副指揮員 馮超:全時域是指我們要24小時處於值班值守的狀態,確保航天員隨時能夠安全返回家園。

從1999年至2016年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6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隨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大幕開啟,中心將迎來兩年四次載人飛行任務。在發射塔架,科技人員已經開始對塔架空調、配電、擺杆等設備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場任務指揮所副指揮長 鄧小軍:從去年開始,我們以載人航天發射場能力提升這個大的項目,對垂直總裝廠房、一些關鍵的吊車平臺,集中組織了更新,把操作手派到衛星發射任務上去,確保從人員的準備、設施設備的準備上,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

作為一個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綜合性航天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具備執行十餘種液體火箭和三個系列固體火箭發射的能力,可同步執行載人航天、近地軌道衛星、固體火箭機動發射和其他科研試驗任務,具備24小時快速響應發射能力,滿足高密度航天發射需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鄭永煌:在後續任務過程當中,中心還要繼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還有東風精神,把這些精神傳承好發揚好,特別是要按照習主席關於萬無一失、圓滿成功的指示要求,把各項工作做好做到位,確保次次發射圓滿成功。

(編輯 陳曉月)

相關焦點

  • 組圖:走進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紀念塔。1958年開始建設的這個發射中心地處戈壁大漠深處,是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航天發射中心。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的火箭發射塔架   新華網酒泉10月11日電(記者曹智、奚啟新、白瑞雪) 視線延伸到天盡處,茫茫戈壁無邊無際。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個讓思維盡情伸展的地方,更何況,大漠深處的發射場裡,一艘即將把中國人的足跡延伸到茫茫太空的飛船就要啟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順利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2020,開頭一如既往的美好。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緊張忙碌著。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數字史館,讓官兵身臨其境一覽中國航天發展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科技提升教育質效打造數字史館,強固鑄魂育人陣地>解放軍報訊 記者李佳豪、特約記者鄭偉傑報導:「走」到灰白色的發射架下,搭乘「時光飛船」穿梭在歲月的長河中,觀看中國製造的火箭和飛船騰飛升空……前不久,駐地在千裡之外的陸軍某部官兵通過網絡終端,訪問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數字史館,一幕幕中國航天發展史的虛擬場景,讓官兵身臨其境。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正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新華社發(姚軍鵬 攝)這次任務也是我國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火箭測試、衛星加注、星箭聯合檢查……1月16日上午,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按預定窗口點火發射,這個中心喜迎年度發射任務「開門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平臺工作人員更換迴轉平臺齒輪油(12月24日攝)。
  • 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升空,火箭尾部噴出的桔色烈焰映紅了戈壁灘。隨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順利收官。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在內蒙的酒泉發射基地及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基地玉門,祖國不會忘記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因&34;而得名。因酒泉發射基地而廣為國人熟知。近年來西北遊越來越熱,酒泉是甘肅重要的旅遊勝地,其中敦煌莫高窟世界知名。酒泉古稱肅州,是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是絲路重鎮,也是歷代邊防重鎮。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升空,火箭尾部噴出的桔色烈焰映紅了戈壁灘。隨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順利收官。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中新網酒泉10月20日電 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作者 張立新 楊桂錦  10月20日,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的日子。
  •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奉青玲 編輯:呂正韜9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發文表彰在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單位和個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這座位於大漠深處的展覽館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33家國內著名的紀念館(博物館)並列上榜。
  • 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酒泉12月28日電(汪江波)隨著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7日夜升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完成全年發射任務,積極備戰2021年中國空間站任務。這次任務也是我國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
    新華社酒泉11月8日電(奉青玲)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7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是民營火箭首次挑戰500km太陽同步軌道成功,表明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猛。
  • 神六發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四大任務和四個角色
    中新社酒泉十月十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神舟」六號發射場系統總指揮、「神舟」六號發射場區指揮長張育林博士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期間,該中心承擔著發射任務的一個全系統和兩個半系統,一個全系統即擔負發射場系統的全部工作,兩個半系統分別是測控通信系統的部分工作、啟用設在發射場區的副著陸場系統。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而名聲更大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次沒有承擔這一光榮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第一個航天發射基地,大家大多關注的是它發射「東方紅一號」和「神州」系列宇宙飛船的故事,而少有人了解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場地不在酒泉市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那麼,當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和建立,為何會出現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呢?當時「東風」飛彈基地建設已有5年之久,後勤組織較為完善,且為了飛彈試驗及監控的需要,已經初步建立起地面觀測、交通和通訊網絡,這就為該基地作為衛星發射場鑑定了基礎。於是,在額濟納旗建立的飛彈試驗基地,又被改造成了「酒泉」發射基地,成功地承擔了之後的航天發射任務。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收官之戰,他是最年輕的指揮
    12月27日13時30分,剛吃完午飯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理工程師陳啟蒙就登上了去往發射場的班車,作為遙測指揮的他要提早到場,為晚上的發射任務做好準備。1996年,陳啟蒙出生在重慶,2018年6月大學畢業的他,在眾多單位中選擇了戈壁深處、離家千裡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想幹航天,也沒想其他。」白白淨淨的陳啟蒙笑著說。
  • 「神舟」七號飛船運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七月一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試驗大隊飛船研製隊伍,在「神舟」七號飛船研製誕生地——北京航天城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宣誓出徵儀式,即將奔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右)向「神舟」七號飛船總指揮尚志授發射試驗隊隊旗。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酒泉7月10日電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今天從北京空運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轉運至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這標誌「神七」任務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45對航天新人舉行集體婚禮
    10月1日,庚子中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大院內處處洋溢著喜慶與浪漫的氣息。紅妝替代白紗,「結髮」替代婚戒,來自該中心的45對「牧星伉儷」相聚「十三朝古都」,以一場盛大莊重的中國傳統集體婚禮,行夫妻結髮之禮,共慶祖國華誕,同圓人生大典。
  • 盤點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地 酒泉西昌分列五六
    它在竹崎和大崎有兩個發射場地,佔地6.8平方公裡,擁有發射塔、控制中心、靜態點火試車臺和火箭與衛星裝配車間等技術設施,是日本最大的航天發射場。日本大多數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都在這裡發射,而相鄰的鹿兒島航天中心主要發射科學探測衛星。由於日本漁民的反對,這兩個發射場只能在每年的l、2月和8、9月漁業淡季時進行發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