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

2020-09-14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奉青玲 編輯:呂正韜

9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發文表彰在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單位和個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榜上有名,這座位於大漠深處的展覽館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33家國內著名的紀念館(博物館)並列上榜。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外觀

在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派出參賽選手和專業團隊先後赴北京初賽、上海決賽,良好的團隊協作、選手的頑強比拼、現場的優秀表現得到了組織方的高度認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表彰為優秀活動單位,展覽館講解員周霞被評為全國優秀志願講解員。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講解員周霞

「特別開心,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我們團隊集體的驕傲!」收到表彰文件,周霞激動地說道。

▲周霞參賽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1998年初建,2015年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擴建至3318平方米。整個展覽館通過60多個小故事,綜合運用圖文、視頻、模型、場景還原、動畫等展陳手段,再現中心創業者艱苦奮鬥搞建設、科學求實搞試驗、開拓創新謀發展的奮鬥歷程,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創造輝煌的發展過程。

▲中央體驗廳

「改擴建過程中,我們新增了以聶榮臻元帥視察中心所穿大衣、習仲勳同志調撥給中心的吉姆轎車、神舟九號返回艙為代表的珍貴實物,新建6處場景還原,最大程度還原歷史事實。」展覽館負責人李小燕介紹。

▲神舟九號返回艙實物

改造後的歷史展覽館於2016年9月2日正式開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發射中心60多年的建場歷史、中國航天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紅色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航天愛好者,大家慕名而來,讓這座大漠深處的展覽館門庭若市、遊客如織。

「地方黨政機關、中小學經常利用七一、八一、五一、十一及暑期來館開展黨日活動和愛國主義活動。展覽館開館至今共接待參觀32萬餘人次,光是去年,我們就接待了130多個團體。」李小燕說。

▲地方黨政機關來展覽館開展黨日活動

▲地方中學生研學活動

作為中心面向社會各界的一個窗口,展覽館成為公眾學習航天知識、了解航天成就、感悟航天精神的最佳場所,在傳播航天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中小學遊客比較多的實際,展覽館選拔東風中小學學生擔任志願講解員,在節假日為同齡學生講解,讓紅色故事、航天精神更易被傳播和接受。

▲中學生志願講解員在講解

「有一次,我們館的志願講解員、東風中學學生馮珂給來自北京的學生團體講述了烈士王來的故事,北京的學生邊聽邊抹眼淚,馮珂自己也講著講著就哭了。」回憶起兩年前館裡的感人一幕,不少講解員記憶猶新。

展覽館現有20名講解員,她們都是航天科技人員的家屬,其中三名是碩士研究生畢業。講解航天故事、傳播航天精神,讓她們在大漠的單調生活中找到了快樂和意義。「每一次他們都聽得特別認真。把大家帶入到當時的場景中,讓他們了解火箭壯美騰飛背後的故事和東風航天人紮根戈壁、建功航天的偉大精神,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也很享受講解這個過程。」新入職的講解員楊仕如自豪地說。

▲展覽館的講解員

除了實體館建設,近兩年展覽館還完成了網站、數字史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的開發和上線工作,達到線上線下相結合、多種平臺相結合、館內與實地相結合的展陳效果,提升展陳生動性,提高傳播覆蓋性。

2017年5月,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被全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評為「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推介優勝獎」。2019年12月,被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列為紅色教育基地。

榮譽和褒獎離不開紅色沃土的滋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衛星發射基地,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二十多個第一。展覽館搜集相關文物,挖掘背後故事,參與製作反映中心發展歷程的紀錄片《兩彈結合風雲錄》《築夢太空》《為國鑄劍》等,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中國航天事業起步的艱難和走過的光輝歷程。

「不忘初心就要不忘歷史,我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歷史,但通過有血有肉地講述歷史,挖掘歷史事件背後的故事,可以讓現在的人回到歷史,受到感染,得到啟發。榮譽屬於過去,傳播航天文化,弘揚航天精神,我們任重道遠!」李小燕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被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
    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12 月 11 日,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過 20 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中共惠州市惠城區委宣傳部等單位申報的 " 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 " 等 20 項案例被分別推介為 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其中,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申報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入選 2020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的下達,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順利升空,火箭尾部噴出的桔色烈焰映紅了戈壁灘。隨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順利收官。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而名聲更大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次沒有承擔這一光榮任務。那麼,當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和建立,為何會出現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呢?>的名城(離阿拉善盟區500多公裡),還是應稱其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展不錯的酒泉金塔縣在酒泉市肅州區雄關路設立有「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駐酒泉辦事處」,這也說明酒泉是為這個冠以本市之名,實際上歸屬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發射中心做後勤工作的。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那麼,當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和建立,為何會出現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呢?200多公裡,但卻是離該發射場最近的名城(離阿拉善盟區500多公裡),還是應稱其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展不錯的酒泉金塔縣在酒泉市肅州區雄關路設立有「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駐酒泉辦事處」,這也說明酒泉是為這個冠以本市之名,實際上歸屬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發射中心做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中新網酒泉10月20日電 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2周年:打卡航天秘史 追尋創業初心  作者 張立新 楊桂錦  10月20日,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的日子。
  • 參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泉城外,碧雲端,海洋衛星衝蒼穹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簡稱JSLC,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
  • 組圖:走進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紀念塔。1958年開始建設的這個發射中心地處戈壁大漠深處,是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航天發射中心。   新華網酒泉10月11日電(記者曹智、奚啟新、白瑞雪) 視線延伸到天盡處,茫茫戈壁無邊無際。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個讓思維盡情伸展的地方,更何況,大漠深處的發射場裡,一艘即將把中國人的足跡延伸到茫茫太空的飛船就要啟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
  • 「神舟」七號飛船運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七月一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試驗大隊飛船研製隊伍,在「神舟」七號飛船研製誕生地——北京航天城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宣誓出徵儀式,即將奔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右)向「神舟」七號飛船總指揮尚志授發射試驗隊隊旗。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酒泉7月10日電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今天從北京空運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轉運至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這標誌「神七」任務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 【環駕中國】2、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市,也不在甘肅省
    【酒泉】1、走進酒泉市酒泉,為什麼是每個中國人的自毫?酒泉,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酒泉】2、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市,也不在甘肅省而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酒泉,沿酒航公路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專道,但已出省了。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也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汪江波 攝2020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累計實施10次發射任務,成功將19顆衛星送入太空;此外還圓滿完成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和嫦娥五號返回器的搜索回收任務。回顧這一年曆程,在年初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便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而緊張忙碌。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順利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2020,開頭一如既往的美好。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緊張忙碌著。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平臺工作人員更換迴轉平臺齒輪油(12月24日攝)。新華社發(姚軍鵬 攝)疫情期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防疫站人員對廠房進行消毒(4月9日攝)。新華社發(胡軍 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顯示操控組組員在執行試驗六號02星任務,組長曾顯華(右一)密切關注圖像的顯示狀態(7月5日攝)。新華社發(楊智健 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對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前狀態確認(11月7日攝)。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數字史館,讓官兵身臨其境一覽中國航天發展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科技提升教育質效打造數字史館,強固鑄魂育人陣地>解放軍報訊 記者李佳豪、特約記者鄭偉傑報導:「走」到灰白色的發射架下,搭乘「時光飛船」穿梭在歲月的長河中,觀看中國製造的火箭和飛船騰飛升空……前不久,駐地在千裡之外的陸軍某部官兵通過網絡終端,訪問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數字史館,一幕幕中國航天發展史的虛擬場景,讓官兵身臨其境。
  • 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組圖)
    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紮根戈壁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打造先進綜合性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組建最早的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中心組建六十二年來,一代代航天人紮根戈壁、艱苦奮鬥、犧牲奉獻,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多個標誌性歷史成就。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8月6日12時01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4星和清華科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高分九號04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酒泉12月28日電(汪江波)隨著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7日夜升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完成全年發射任務,積極備戰2021年中國空間站任務。這次任務也是我國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收官 正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隨著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7日夜升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完成全年發射任務,積極備戰2021年中國空間站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加注操作手對高分九號04星運載火箭進行燃料加注(8月5日攝)。
  • "貴陽一號"衛星,預計4月2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歐比特公司總經理顏志宇說,「『貴陽一號』衛星發射運營後,會將採集到的有關貴陽的信息數據向全國開放,有助於貴陽市對外的宣傳。」2017年11月15日,貴陽市政府與珠海歐比特籤訂了《全國衛星大數據交易平臺合作協議》,歐比特預計投資7億元(含衛星數據價值)打造「貴陽衛星大數據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