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2021-01-20 網易

  

  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0世界航天發射紀錄

  文 | 劉進軍

  這是來自天邊的紀錄!

  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一次榮耀,也可能是悲傷。每一顆衛星都是科技的結晶、飛天的精靈,也會變成太空碎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了一些重要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發生了一些重大航天事件。世界航天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總結一下,2020年度世界航天主要有如下10大特點:

  

  火箭發射:分離整流罩

  1.發射次數:美國第一

  1月1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發「獵鷹-9」火箭,將60顆「星鏈」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打響新一年太空發射競賽的發令槍。12月28日,俄羅斯發射「聯盟-ST-A/護衛艦-M」火箭,2020年的太空發射競賽鳴金收兵。

  2020年,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14次火箭發射,比2019年的103次發射多了11次。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2020年,各國發射次數統計

  

  2020年,火箭發射分類統計

  2. 發射成功率:近年最低

  2016年,世界航天發射83次,81次成功,失敗2次,達到成功率97.6%的最高水平。2019年,世界航天發射103次,95次成功,部分成功2次,失敗6次,成功率為92.2%。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114次,104次成功,10次失敗,成功率為91.2%。

  9月12日,美國、中國同一日都有1枚火箭發射,均告失敗。按照運載火箭的發射數量和成功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創下近年最低的紀錄,成績不佳。

  具體到中國,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39次,成功35次,失敗4次,成功率89.7%,創下近些年最低的紀錄。

  3.發射衛星:最高紀錄

  2020年,各國共計發射1278顆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創造世界航天史發射數量紀錄。其中,共有19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失敗,2顆入軌失敗,2顆入軌部分成功,成功率98.5%,創造世界航天史太空飛行器最高成功率紀錄。

  2020年,美國發射了993個太空飛行器,英國106個太空飛行器,中國76個太空飛行器,俄羅斯22顆,日本、阿根廷各14顆,加拿大6顆,德國5顆,西班牙、盧森堡各4顆,法國、印度、阿聯各3顆,韓國、伊朗、以色列、比利時、紐西蘭、聯合國各2顆。芬蘭、泰國、義大利、立陶宛、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斯洛維尼亞、衣索比亞、愛沙尼亞、聯合國、歐空局、歐洲通信衛星組織、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等各1顆。

  太空競賽,勇奪冠軍。2020年,美國發射了993個太空飛行器,佔發射總量的77.7%,獲得冠軍,不但創造了本國年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紀錄,也創造了世界年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紀錄。英國發射了106個太空飛行器,名列年度亞軍。中國發射了76個太空飛行器,以及14顆外國衛星,獲得季軍寶座。

  

  氣象衛星

  4.多星發射:創新紀錄

  多星發射紀錄是各個航天大國努力爭搶的一項世界航天紀錄,這不但關係到國家聲譽,也能反映出火箭發射能力、火箭技術、航天測控、分離技術等航天實力。

  2020年,各國共計進行114次發射,其中54次單星發射,佔47.3%;19次雙星發射,佔16.7%;41次多星發射,佔36.0%。在41次多星發射中,只有一次失敗,損失7顆衛星。在41次多星發射中,共將1185顆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

  2020年,世界航天創造了多星發射次數的紀錄,也創造了多星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的紀錄。

  

  OneWeb低軌寬帶星座一箭36星發射

  

  多星發射:衛星分離

  5.成功率高:令人敬佩

  在多星發射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功勞最大。

  「獵鷹-9」火箭14次多星發射,均獲成功,共將841顆衛星(其中833顆「星鏈」通信衛星)送入軌道,其中1次發射59顆衛星,11次發射60顆衛星,2次發射61顆衛星。佔今年世界發射太空飛行器總數的66%,佔美國發射太空飛行器總數的84.2%。

  2020年,「獵鷹-9v1.2」火箭發射25次,次次成功。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令人敬佩。

  

  「獵鷹-9」火箭發射60顆衛星

  6.新型火箭:競爭激烈

  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運載能力、成功率和發射價格已經成為新火箭的競爭焦點。

  目前,大多數衛星屬於小衛星、微衛星、納米衛星、立方體衛星,數量龐大,佔太空飛行器總數的80%以上。這些微小衛星大部分都是商業衛星。因此,幾個國家的多種火箭在激烈爭奪商業發射衛星的市場和份額。

  今年,世界航天共有11種型號火箭首飛。中國的6種型號新火箭首次發射,佔新火箭的55%。「長徵-5B」、「長徵-8」、星河動力公司的「穀神星-1」首飛成功;「長徵-7A」、「長徵-3B/G2」、「快舟-11」首飛,均遭失敗。

  科技與經濟,運載能力與成功率,發射價格與國際關係,大火箭與小火箭……火箭們競爭激烈,勝者為王。

  

  「天問-1」火星探測器等待倒計時

  

  「長徵-5」號火箭發射「天問-1」火星探測器

  

  「長徵-8」火箭發射升空

  7.回收目標:全箭全船

  2015年12月2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軌道後,第一次回收了火箭子一級。

  2017年6月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龍-11」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這次,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同時回收了火箭子一級和飛船。這次發射是世界航天科技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火箭和飛船的安全回收和多次發射,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名揚天下。這意味著廉價航天時代即將到來,為火箭和飛船開闢了光輝的道路。

  從2015年12月21日到2020年12月21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成功發射和回收火箭70次,包括3次回收「獵鷹-重型」火箭。2020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5次發射同一枚「獵鷹-9」號,根據記錄,這枚火箭共執行了7次發射任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聲稱:2021年,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執行第10次回收和發射任務。不久的未來,「獵鷹-9」號火箭將達到回收發射100次。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大的目標是:全箭全船,回收復用。

  

  重型獵鷹火箭的兩枚助推器在發射後同時返回著陸

  

  龍飛船發射

  8. 軍事衛星:硝煙瀰漫

  2020年,各國共將38顆軍事衛星送入太空。

  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偵察局發射了17顆重要軍事衛星:「國家偵察局-151」絕密衛星、「先進極高頻-6」通信衛星、「X-37B6」太空飛機、「獵戶座-10」電子偵察衛星、2顆「GPS-3」導航衛星,以及11顆美國秘密衛星等。

  中國發射了「北鬥-3靜止」導航衛星、3顆偵察衛星。俄羅斯國防部發射了「子午線-M9」軍事通信衛星、「冰原-4」飛彈預警衛星,以及「颶風-K51」、「颶風-K3」導航衛星等軍事衛星。法國國防部的「太陽神-2」高清光電偵察衛星升空。日本防衛省的「情報搜集-7」光電偵察衛星進入軌道。韓國國防發展局的「天語-2」軍事通信衛星入軌。

  2020年,阿拉伯地區軍事衛星發射明顯增多,太空硝煙再起。阿聯國防部發射了「鷹眼-2」高清光電偵察衛星。以色列國防部的「地平線-16」照相偵察衛星升空,進入戰鬥值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不服氣,將「光明-1」照相偵察衛星送上天。

  

  俄羅斯「颶風-K」導航衛星

  

  美國空軍的「X-37B」太空飛機2020年開展了該型號的第6次飛行任務

  9.太空探索:遙遠與輝煌

  2020年2月10日,歐空局與美國宇航局發射了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太陽探測器。它將在距離太陽4200萬千米的地方觀測太陽。那裡的陽光強度將是地球附近衛星感受到的強度的13倍。「太陽軌道」還必須承受太陽大氣爆炸產生的強大的原子粒子爆炸。它將以清晰圖像、前所未有的方式觀測太陽,讓太陽學成為精細科學。

  2020年7月19日,阿聯搶先發射「希望」火星探測器。7月23日,中國發射「天問-1」火星探測器。7月30日,美國發射「火星-2020」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火星車和「獨創」號火星直升機。原來歐空局計劃發射「火星生物學」探測器和「羅莎琳德」火星車,最終沒有實現。

  2021年,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車將並駕齊驅,奔馳在火星上,開展火星探測競賽,為人類做貢獻,創造奇蹟與驚喜。

  

  「毅力」號火星車與「獨創」號火星直升機

  10.中國航天:追星攬月

  2020年,中國幾次重大發射,彰顯了中國航天的科技實力,引發世界關注。

  7月23日,中國從文昌發射場發射「長徵-5」號火箭,將「天問-1」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送往火星。它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的地形、土壤、環境、大氣和水冰,以及火星的內部結構,尋找可能的生命跡象。火星車的探地雷達,可以探測火星表面以下100米處巖層。

  11月24日,「長徵-5」火箭在文昌發射「嫦娥-5」月球探測器。11月28日,「嫦娥-5」月球探測器進入400千米月球軌道。12月1日,著陸器和上升器登陸月球。12月17日,返回器返回地球,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中國首次獲得天體樣品,意義重大。

  「嫦娥-5」經歷了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共11個階段,歷時23天,一氣呵成,值得驕傲。

  

  「天問-1」火星探測器

  

  「嫦娥-5」月球探測器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表

  

  

  

  

  

  

  

  

  

  

  

  

  

  END

  本文系《衛星與網絡》原創,轉載及引用部分觀點至微信公眾號或其它新媒體平臺、及網站,請在文首註明出處、公眾號ID及作者。感謝支持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衛星與網絡》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編輯:豔玲、哈玫

  主筆記者:李剛、張雪松、樂瑜、朝天椒、黑法絲、刀子、趙棟

  策劃部:孫國鋒、楊豔

  視覺總監:董寧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煒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記軍、王錦熙、瑾怡

  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風喚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 呼風喚雨總部負責人:農燕

  · 聯盟負責人(惠新東橋分部): 肖均

  · 大會負責人: 蔡凌希、黃山、周雷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 劉語霏

  ·本平臺籤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 楊豔

  微信公眾號太多不好找到我們?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馭星觀察 | 2020年1月-2月國際航天發射活動動態觀察
    編者按:從2020年2月起,本號推出新欄目——「馭星觀察」。本欄目旨在為讀者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以了解行業概況及動態。我們將聚焦航天領域新聞報導,關注行業熱點,定期總結推送一些行業發展動態,並對趨勢進行分析判斷,權作「它山之石」,以期對業界同仁及航天愛好者提供些許借鑑。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2020年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統計,中美競爭激烈
    中國近幾年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2018和2019連續兩年成為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並且在不同航天探測領域都取得重要進展,包括空間站建設,月球探測以及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姜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但實際上,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宇航年度發射次數預計將首次超過40次,中國將有多個國家級重大航天工程完成收官或正式啟動,多個宇航型號首飛在即,產品交付數量歷史空前,發射密度亦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們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這段時間我們又飽受洪水的折磨。雖然今年波折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回顧過往,航天領域的新力量不斷湧現,新技術層出不窮。展望未來,變革的種子已然萌動,長遠的謀劃即將開花。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世界航天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番吧! 私人投資建設的國際月球觀測站也計劃於2020年7月搭載電子號火箭發射,使用月球快遞公司的MX-1E月面著陸器著陸於月球南極。 美國宇航局於2016年9月8日發射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將在7月份從小行星「貝努」上採集土樣。
  •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次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7月各國數據大盤點
    2020年已經過半,我們來梳理一下,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目前,全球共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任務,45次成功,成功率88.2%。各國的發射數據如下: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數據統計
  • 2020年前3季度,中國航天發射繼續穩坐世界第一,各國盤點
    ,截至三季度末(2020年9月30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三季度全球共進行了76次航天發射任務,68次成功,8次失敗,一共將84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為89.5%。2020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截止到三季度,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數量達到了29次,依然穩坐世界第一。
  • 截止8月1日,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保持世界第一
    截止到2020年8月1日,2020年前七個月,全世界總共進行了59次航天發射,其中成功53次,失敗6次,總體成功率為88.83%。下面我們盤點一下今年的幾次重要所有裡程碑意義的發射任務:2020年3月9日,長徵三號B型火箭完美地的完成了北鬥三號導航系統的倒數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北鬥三號 GEO-2星」,2020年6月2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時間迴轉至1970年冬,一支隊伍從茫茫戈壁出發,穿河西走廊、越秦嶺、跨大渡河,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轉眼已是5月1日了,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而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世界各國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許多工業都受到影響。記得在2019年末時,各國對於航天發展,都是十分的重視,甚至還出臺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航天航空的報告,甚至是成立什麼太空軍、宇宙部隊,這是直接將太空當作繼海陸空之後的第四領域進行爭奪了。而在2019年底,我國也才曾說過,在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預計將超過40次,達近年這最,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改變了許多。
  • 2020年各國航天發射統計和分析,中國繼續領跑排名第一
    最新的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全球共進行了85次航天發射任務,77次成功,8次失敗,一共將1041個不同類型的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2020年最新各國航天發射統計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前10個月,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統計數據如下: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順利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2020,開頭一如既往的美好。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緊張忙碌著。
  • 中國航天邁進高密度發射時代
    ■解放軍報記者 張 新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5年,在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上,中國航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2018年、2019年兩年,我國火箭發射共達到創紀錄的73次,成為全球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
  • 中國航天在2020年迎來三項航天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你期待嗎?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2020年1月,中國航天向外公布了另一條重大消息,中國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7月左右發射,這是我國首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與此同時,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在今年7月發射,為什麼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呢?
  •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一覽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情況統計(截止2020.11.30):1、第一名:美國,發射次數38,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911,失敗次數3次。無論是發射次數還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都居世界第一。2、第二名:中國,發射次數35,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75,失敗次數4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二,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三。3、第三名:俄羅斯,發射次數12,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100,失敗次數0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