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
文 | 劉進軍
這是來自天邊的紀錄!
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一次榮耀,也可能是悲傷。每一顆衛星都是科技的結晶、飛天的精靈,也會變成太空碎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了一些重要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發生了一些重大航天事件。世界航天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總結一下,2020年度世界航天主要有如下10大特點:
火箭發射:分離整流罩
1.發射次數:美國第一
1月1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發「獵鷹-9」火箭,將60顆「星鏈」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打響新一年太空發射競賽的發令槍。12月28日,俄羅斯發射「聯盟-ST-A/護衛艦-M」火箭,2020年的太空發射競賽鳴金收兵。
2020年,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14次火箭發射,比2019年的103次發射多了11次。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2020年,各國發射次數統計
2020年,火箭發射分類統計
2. 發射成功率:近年最低
2016年,世界航天發射83次,81次成功,失敗2次,達到成功率97.6%的最高水平。2019年,世界航天發射103次,95次成功,部分成功2次,失敗6次,成功率為92.2%。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114次,104次成功,10次失敗,成功率為91.2%。
9月12日,美國、中國同一日都有1枚火箭發射,均告失敗。按照運載火箭的發射數量和成功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創下近年最低的紀錄,成績不佳。
具體到中國,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39次,成功35次,失敗4次,成功率89.7%,創下近些年最低的紀錄。
3.發射衛星:最高紀錄
2020年,各國共計發射1278顆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創造世界航天史發射數量紀錄。其中,共有19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失敗,2顆入軌失敗,2顆入軌部分成功,成功率98.5%,創造世界航天史太空飛行器最高成功率紀錄。
2020年,美國發射了993個太空飛行器,英國106個太空飛行器,中國76個太空飛行器,俄羅斯22顆,日本、阿根廷各14顆,加拿大6顆,德國5顆,西班牙、盧森堡各4顆,法國、印度、阿聯各3顆,韓國、伊朗、以色列、比利時、紐西蘭、聯合國各2顆。芬蘭、泰國、義大利、立陶宛、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斯洛維尼亞、衣索比亞、愛沙尼亞、聯合國、歐空局、歐洲通信衛星組織、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等各1顆。
太空競賽,勇奪冠軍。2020年,美國發射了993個太空飛行器,佔發射總量的77.7%,獲得冠軍,不但創造了本國年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紀錄,也創造了世界年度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紀錄。英國發射了106個太空飛行器,名列年度亞軍。中國發射了76個太空飛行器,以及14顆外國衛星,獲得季軍寶座。
氣象衛星
4.多星發射:創新紀錄
多星發射紀錄是各個航天大國努力爭搶的一項世界航天紀錄,這不但關係到國家聲譽,也能反映出火箭發射能力、火箭技術、航天測控、分離技術等航天實力。
2020年,各國共計進行114次發射,其中54次單星發射,佔47.3%;19次雙星發射,佔16.7%;41次多星發射,佔36.0%。在41次多星發射中,只有一次失敗,損失7顆衛星。在41次多星發射中,共將1185顆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
2020年,世界航天創造了多星發射次數的紀錄,也創造了多星發射太空飛行器數量的紀錄。
OneWeb低軌寬帶星座一箭36星發射
多星發射:衛星分離
5.成功率高:令人敬佩
在多星發射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功勞最大。
「獵鷹-9」火箭14次多星發射,均獲成功,共將841顆衛星(其中833顆「星鏈」通信衛星)送入軌道,其中1次發射59顆衛星,11次發射60顆衛星,2次發射61顆衛星。佔今年世界發射太空飛行器總數的66%,佔美國發射太空飛行器總數的84.2%。
2020年,「獵鷹-9v1.2」火箭發射25次,次次成功。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令人敬佩。
「獵鷹-9」火箭發射60顆衛星
6.新型火箭:競爭激烈
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運載能力、成功率和發射價格已經成為新火箭的競爭焦點。
目前,大多數衛星屬於小衛星、微衛星、納米衛星、立方體衛星,數量龐大,佔太空飛行器總數的80%以上。這些微小衛星大部分都是商業衛星。因此,幾個國家的多種火箭在激烈爭奪商業發射衛星的市場和份額。
今年,世界航天共有11種型號火箭首飛。中國的6種型號新火箭首次發射,佔新火箭的55%。「長徵-5B」、「長徵-8」、星河動力公司的「穀神星-1」首飛成功;「長徵-7A」、「長徵-3B/G2」、「快舟-11」首飛,均遭失敗。
科技與經濟,運載能力與成功率,發射價格與國際關係,大火箭與小火箭……火箭們競爭激烈,勝者為王。
「天問-1」火星探測器等待倒計時
「長徵-5」號火箭發射「天問-1」火星探測器
「長徵-8」火箭發射升空
7.回收目標:全箭全船
2015年12月2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軌道後,第一次回收了火箭子一級。
2017年6月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龍-11」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這次,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同時回收了火箭子一級和飛船。這次發射是世界航天科技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火箭和飛船的安全回收和多次發射,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名揚天下。這意味著廉價航天時代即將到來,為火箭和飛船開闢了光輝的道路。
從2015年12月21日到2020年12月21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成功發射和回收火箭70次,包括3次回收「獵鷹-重型」火箭。2020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5次發射同一枚「獵鷹-9」號,根據記錄,這枚火箭共執行了7次發射任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聲稱:2021年,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執行第10次回收和發射任務。不久的未來,「獵鷹-9」號火箭將達到回收發射100次。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大的目標是:全箭全船,回收復用。
重型獵鷹火箭的兩枚助推器在發射後同時返回著陸
龍飛船發射
8. 軍事衛星:硝煙瀰漫
2020年,各國共將38顆軍事衛星送入太空。
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偵察局發射了17顆重要軍事衛星:「國家偵察局-151」絕密衛星、「先進極高頻-6」通信衛星、「X-37B6」太空飛機、「獵戶座-10」電子偵察衛星、2顆「GPS-3」導航衛星,以及11顆美國秘密衛星等。
中國發射了「北鬥-3靜止」導航衛星、3顆偵察衛星。俄羅斯國防部發射了「子午線-M9」軍事通信衛星、「冰原-4」飛彈預警衛星,以及「颶風-K51」、「颶風-K3」導航衛星等軍事衛星。法國國防部的「太陽神-2」高清光電偵察衛星升空。日本防衛省的「情報搜集-7」光電偵察衛星進入軌道。韓國國防發展局的「天語-2」軍事通信衛星入軌。
2020年,阿拉伯地區軍事衛星發射明顯增多,太空硝煙再起。阿聯國防部發射了「鷹眼-2」高清光電偵察衛星。以色列國防部的「地平線-16」照相偵察衛星升空,進入戰鬥值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不服氣,將「光明-1」照相偵察衛星送上天。
俄羅斯「颶風-K」導航衛星
美國空軍的「X-37B」太空飛機2020年開展了該型號的第6次飛行任務
9.太空探索:遙遠與輝煌
2020年2月10日,歐空局與美國宇航局發射了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太陽探測器。它將在距離太陽4200萬千米的地方觀測太陽。那裡的陽光強度將是地球附近衛星感受到的強度的13倍。「太陽軌道」還必須承受太陽大氣爆炸產生的強大的原子粒子爆炸。它將以清晰圖像、前所未有的方式觀測太陽,讓太陽學成為精細科學。
2020年7月19日,阿聯搶先發射「希望」火星探測器。7月23日,中國發射「天問-1」火星探測器。7月30日,美國發射「火星-2020」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火星車和「獨創」號火星直升機。原來歐空局計劃發射「火星生物學」探測器和「羅莎琳德」火星車,最終沒有實現。
2021年,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車將並駕齊驅,奔馳在火星上,開展火星探測競賽,為人類做貢獻,創造奇蹟與驚喜。
「毅力」號火星車與「獨創」號火星直升機
10.中國航天:追星攬月
2020年,中國幾次重大發射,彰顯了中國航天的科技實力,引發世界關注。
7月23日,中國從文昌發射場發射「長徵-5」號火箭,將「天問-1」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送往火星。它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的地形、土壤、環境、大氣和水冰,以及火星的內部結構,尋找可能的生命跡象。火星車的探地雷達,可以探測火星表面以下100米處巖層。
11月24日,「長徵-5」火箭在文昌發射「嫦娥-5」月球探測器。11月28日,「嫦娥-5」月球探測器進入400千米月球軌道。12月1日,著陸器和上升器登陸月球。12月17日,返回器返回地球,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中國首次獲得天體樣品,意義重大。
「嫦娥-5」經歷了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共11個階段,歷時23天,一氣呵成,值得驕傲。
「天問-1」火星探測器
「嫦娥-5」月球探測器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表
END
本文系《衛星與網絡》原創,轉載及引用部分觀點至微信公眾號或其它新媒體平臺、及網站,請在文首註明出處、公眾號ID及作者。感謝支持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衛星與網絡》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編輯:豔玲、哈玫
主筆記者:李剛、張雪松、樂瑜、朝天椒、黑法絲、刀子、趙棟
策劃部:孫國鋒、楊豔
視覺總監:董寧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煒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記軍、王錦熙、瑾怡
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風喚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 呼風喚雨總部負責人:農燕
· 聯盟負責人(惠新東橋分部): 肖均
· 大會負責人: 蔡凌希、黃山、周雷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 劉語霏
·本平臺籤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 楊豔
微信公眾號太多不好找到我們?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