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後,減肥成了國家行動,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7月17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
肥胖增長率減緩成為健康中國目標
人均每日攝入鹽、油、糖有了明確標準
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介紹,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是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不合理膳食行為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
資料圖片 圖據東方IC
針對我國國民的這些健康隱患,《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了合理膳食行動。《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膳食行動是要針對全人群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家庭;要求政府部門制定並實施相關法規標準,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幹預。明確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貧血率分別小於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小於14%和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稱,健康中國行動中明確提出了「三減」的目標,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
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
鼓勵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櫃
針對「三減」如何具體實施,丁鋼強指出,要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營養周。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提高家庭普及率。同時,要研究完善油、鹽、糖包裝標準,在外包裝上標示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等有關信息,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櫃。
丁鋼強表示,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要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面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監督管理。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倡導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飲料替代飲用。
社區要配備營養指導員
幼兒園、醫院、學校要配備營養師
丁鋼強介紹,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2012年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達到32.9%(《膳食指南》推薦值上限為30.0%)。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資料圖片 圖據東方IC
2014年調查顯示,3~17歲常喝飲料的兒童、青少年,僅從飲料中攝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過總能量的5%,城市兒童遠遠高於農村兒童,且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低於總能量的10%,並鼓勵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過25g)。由此帶來的超重肥胖問題也日漸突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2.0%和67.6%;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
與此同時,2010~2012年,我國成人營養不良率為6%;2013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8.1%,孕婦、兒童、老年人群貧血率仍較高,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所以我國營養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通過宣傳和改變生活方式,達到居民健康的目的。
「目前,營養指導員得到了大家很好的響應。」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營養指導員是有營養學和醫學背景的,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經過一定的培訓,能夠提供營養教育、膳食指導和均衡營養指導,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能夠指導嬰幼兒的輔食怎麼做,一天吃多少;比如,為糖尿病病人涉及專門食譜;比如,指導高血壓病人怎樣配合低鈉飲食和運動。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要求,在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和醫生的作用,進一加強臨床營養工作。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吳陽 報導
編輯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