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倡合理膳食: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5克 食用油不超30克

2020-12-06 瀟湘晨報

5月18日,北京市第10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深度解析啟動。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5月2日,健康北京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從本周起,市衛健委將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公約的十條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和宣傳。5月的第三周,也就是5月17日至23日是第六個全國全民營養周,5月20日還將迎來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天宣傳的主題就是合理膳食。

高小俊強調,市民要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習慣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循序漸進。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至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可以使用鹽勺、油壺等計量工具控制油、鹽使用量。烹調時選用新鮮食材,多用天然提香、蒸煮等烹調方式,減少油、鹽、糖的使用。少吃高鹽食品和油炸食品,如燻肉、醃菜、醬類等,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學會閱讀營養標籤以了解隱藏的油、鹽、糖。水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推薦每日飲用白開水或淡茶水。

高小俊說,健康中國,營養先行,今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在此,也呼籲廣大市民認真踐行《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積極參加合理膳食健康行動,科學搭配日常飲食,打好身體健康的基礎,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馬鞍山人均每日食用鹽量達11.4克 遠超5克推薦量
    報告中提到,和2000年的數字相比,中國人的食鹽攝入量下降了22.2%,但平均一個「標準人」一天的鹽攝入量依然高達9.1克,距離目前的推薦限量,鹽攝入量5克/天還有相當距離。  作為一座移民城市,詩城馬鞍山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人口,東南西北的飲食習慣在此交匯,那馬鞍山人一年要消耗多少噸鹽,口味是清淡還是偏重?
  • 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不應超6克 專家:想要健康請「減鹽」
    新華網北京4月1日電(沈美)食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烹飪的必備調料,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的過度攝取將極大損害人的身體健康。第四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表明:每天攝入食鹽≥12克者,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每日食鹽攝入量≥18克者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
  • 減肥成國家行動 2030年人均每日攝入鹽油糖要減到一定目標
    從今往後,減肥成了國家行動,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7月17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 株洲人食鹽攝入量日均8.2克,其實5克已足夠
    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食鹽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無鹽不起味。湖南人口味偏重,湘菜以麻辣、香辣聞名,用鹽量也絕不少。記者從湖南省鹽業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了解到,株洲人均一天的鹽攝入量為8.2克,高於國家倡議的5克標準。
  • 我國居民鹽油糖攝入量均超標 我們該怎樣減肥
    國家衛健委17日發布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10.5克,遠超世衛組織推薦的5克數值;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克,超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克標準值。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30.1%,肥胖率11.9%,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32.0%和67.6%。即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17日發布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鹽油糖攝入量嚴重超標。
  • 怎樣合理確定每日飲食?河北提出參考「十個拳頭」與「四個一」標準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健康河北領導小組日前制定印發的《健康中國·河北行動 (2020—2030年)》明確提出,將實施合理膳食行動。一般人群要參考「十個拳頭」與 「四個一」標準,合理確定每日飲食。
  • 2.4克!山東人均日食鹽攝入量從12.5克下降到10.1克
    五年來,山東人均期望壽命78.5歲,比「十一五」末增長2.04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4.53‰、5.58‰和12.62/10萬,分別比2012年下降1.74‰、1.86‰和6.32/10萬,
  • 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25克?一罐可樂就已超標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徵求關於擬將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的推薦上限減半的意見,即從佔膳食總能量的10%降低到5%,相當於成人每天吃的添加糖不應超過25克。而對於一向愛吃甜食的中國人來說,這個標準可以做得到嗎?究竟吃多少含糖食物會超標?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限糖指的是添加糖。
  • 黑龍江省將逐步減少居民食用鹽攝入量:鼓勵鹽袋中贈送2克限量勺...
    生活報訊 (記者周琳) 9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將推進健康龍江合理膳食專項行動。預計從2022年—2025年,將按推進實施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全面提升階段實現「減鹽、減油、減糖」的目標。據悉,預計到2025年,我省逐步減少居民食用鹽攝入量,將創建30個「營養健康餐廳」、30個「營養健康食堂」、50所「營養健康學校」。將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企業在食鹽、食用油生產銷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鹽袋中贈送2克限量勺、生產限量油壺和帶刻度油壺等。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鹽、低脂、低糖食品專櫃,鼓勵銷售低鈉鹽,並做好低鈉鹽慎用人群的提示預警。
  • 國家衛健委:將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
    央廣網北京7月18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專項行動,表示將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
  • 北京等20個城市居民乳製品攝入量均不達標 每天到底應喝多少奶
    「中國人奶商指數險些不及格,正確喝奶的知識和行為雙雙未達標」,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 顯示,被調查的20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飲奶量都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準,其中北京人均消費量位居第11
  • 每天膳食攝入最好12種以上[圖]-反式脂肪酸 疾控中心...
    /晨報記者何雯亞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健康來加油,10個減油宣傳小知識,建議每天食油攝入量不超過25克
    2020年9月1日是第14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從9月1日至9月30日,全國衛健委將啟動2020年全國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這次宣傳的主題是「健康要加油,飲食要減油」。此外,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10個減油宣傳的核心小知識:(1)油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有助於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但攝入過多會影響健康。(2)過量攝入植物油和動物油會導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 中年人合理膳食,記住「十個網球」「四個一」!
    其好處從積極方面講,可均衡攝入各種營養素;從消極方面講,如果萬一哪種食品有問題,因攝入量不多,可避免造成較大傷害。醫學專家指出,當前我們缺少的不是營養,而是運動;我們需要的不是補品,而是均衡。營養免疫學家提示:每天如能吃夠15種以上的食物,從膳食角度講,您就會有較好的免疫功能。 中年人把握合理膳食的簡便法則——「十個網球」「四個一」。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營養專家分析,新版指南首次推薦了每日糖攝入量的限制,即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指南中對全民飲水量做了新的調整,「2007年的指南中強調全民日均飲水量應達到1200ml,新指南調整為1500ml-1700ml。
  • 平衡膳食的金字塔
    為了保持正常體重,既不肥胖,又不過於纖瘦,每個人都應當把握出入平衡,要做到量出為人。我們每天的飲食是「人」,而生理活動,還有體力、腦力支出等都是「出」。量出為人,即以日常的實際消耗,確定每天進食的量。要把握出入平衡,就要注意掌握適量進食,適當運動。  平衡膳食的金字塔是膳食的最佳結構,根據塔的原理平衡營養需求,是調整膳食結構,達到合理營養請以「4十1營養金字塔」來作為我們的食物指南。
  • 人均飲奶仍不足300克?中國奶商指數調查報告出爐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沈美)9月19日,「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人每日攝入量能達到300克及以上的公眾只有22.5%,這意味著近八成公眾每天的乳製品攝入量達不到標準。
  • 案例:糖尿病如何合理分配每日三餐?雖然複雜,但十分科學
    按1/5、2/5、2/5或1/3、1/3、1/3來合理分配每日三餐,可按每克糖類、蛋白質產熱4kcal,每克脂肪產熱9kcal,將熱量換算為食品,並根據生活習慣、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需要制訂食譜。粗略估計,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每日進食量可控制在半斤至八兩主食,二兩不同種類肉類,兩調羹半花生油,一個雞蛋,一包牛奶,一斤綠葉蔬菜,一啤酒瓶蓋兒食鹽,一女性拳頭大小不同種類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