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奶商指數險些不及格,正確喝奶的知識和行為雙雙未達標」,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 顯示,被調查的20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飲奶量都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準,其中北京人均消費量位居第11位,低於平均水平。
中國人奶商僅為60.6分
據了解,本次調查通過對全國20個城市,4136個樣本進行定性和定量調研,從喝奶意識、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三個維度,展現了公眾在奶商方面的表現水平和結構特徵。報告中率先提出了奶商(MilkQuotient)的概念,用來評價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反映國民健康素養水平。
本次調研結論並不容樂觀, 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得分僅為60.6分,勉強合格,指標總體水平不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意識水平高,知識和行為水平低」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決定奶商的三個維度中,喝奶意識得分超過了80分(82.5分),達到了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識(53.4分)和喝奶行為得分(48.6分)雙雙不及格,成為奶商指數的「軟肋」。
「雖然,中國老百姓在健康意識中對喝奶有所認識,但問題也很明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表示,一方面,公眾不知道如何正確食用乳製品, 更重要的是,還沒能形成生活習慣,由此,提升國民健康素養的任務還很艱巨。
近6成公眾不知道每天應喝奶300克
量不足、種類少、奶齡短,是中國人喝奶的核心問題。報告指出,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300克牛奶計劃」,即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飲奶量要達到300g或相當量的乳製品。
然而本次調查卻顯示,僅有43.1%的公眾認為每天的喝奶量要達到300克及以上。如果以大部分歐美國家建議攝入量500克以上為標準,只有7.4%的公眾的認知是正確的。
調查顯示,總體來看,公眾實際平均每天攝入240克乳製品,與300克的最低標準之間還差60克。
從人群分布來看,每日攝入量能達到300克及以上的公眾只有22.5%,這意味著有近八成公眾每天的乳製品攝入量達不到標準。而每天攝入200-300g的人最多,比例為61.1%。
北京等20個城市乳製品攝入量均不達標
調查顯示,哈爾濱的乳製品實際攝入量最高,平均每日攝入292g,遠高於總體水平(240克),但仍未達到每日300克的標準;天津、上海、杭州、石家莊、深圳的實際攝入量也都在240克及以上,其它14個城市則全部低於平均水平,北京位列第11位,攝入量為236克;西安和太原,攝入量均為218克,分列後兩位。這也意味著,所有調查城市的乳製品攝入量都不達標。
目前公眾攝入的乳製品種類主要為牛奶和酸奶,表示經常食用的公眾比例分別為73.7%和53.5%,頻率較高。而其它類別乳製品的攝入頻率則明顯較低,其中經常食用奶粉、奶酪和煉乳的比例普遍較低,均不足20%。這意味著,公眾的乳製品攝入結構較為單一。
而調查也顯示,只有1/4的人能把乳製品認全。調查中列舉了牛奶、酸奶、奶粉、煉乳、奶油、奶酪六類乳製品,只有24.7%的人能夠準確回答這六種都屬於乳製品。
院士現場推薦科學膳食「四個一」法則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崑岡表示,目前,中國人均消費牛奶40公斤,而世界人均平均是125公斤,僅為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其實德國、荷蘭這些乳製品非常發達的國家,人均液體乳消費也就四五十公斤」,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副總裁楊國超表示,這一數據其實與中國差不多,區別就在於歐洲發達國家奶酪人均消費基本在25公斤左右,而奶酪折算成液態奶的量,就達到250公斤。
「國際先進經驗顯示,鼓勵多元攝入乳製品,也是保證日常喝奶量的有效方法。乳製品食物如牛奶、酸奶、奶粉,不僅可以喝進去也可以配合在其他食品裡吃進去。公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狀況搭配選擇」,宋崑岡表示,中國市場普遍存在的消費升級對乳製品行業提出更深層要求,面對國人潛在的產品多元化需求,下一步,將繼續致力於豐富產品種類,鼓勵並支持乳製品企業研發更多元產品,讓更多消費者獲益。
「對乳製品的營養和種類認知缺乏,是公眾食用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教授解讀「奶商低」的疾病風險時表示,長期喝奶習慣差,是導致骨質疏鬆的罪魁禍首,並增加慢性病罹患風險。 應該讓公眾全面認識喝奶的益處,從而激發喝奶行為。事實上,乳製品除補鈣之外,還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控制體重、幫助長高等方面益處明顯。
中國營養學會註冊營養師於仁文則推薦公眾從「喝」奶變成「吃」奶,既規避了有些人因不喜歡牛奶的口感和味道及乳糖不耐受等問題與牛奶絕緣,更有利於健康習慣的養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今天現場給大家推薦膳食營養「四個一」法則,鼓勵大家「堅持每天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1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倡導國人要提高健康素養,應從自身做起,包括每天喝「1斤牛奶」的實際行動。
北京晚報記者 胡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