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20個城市居民乳製品攝入量均不達標 每天到底應喝多少奶

2020-12-08 騰訊網

  「中國人奶商指數險些不及格,正確喝奶的知識和行為雙雙未達標」,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 顯示,被調查的20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飲奶量都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準,其中北京人均消費量位居第11位,低於平均水平。

  中國人奶商僅為60.6分

  據了解,本次調查通過對全國20個城市,4136個樣本進行定性和定量調研,從喝奶意識、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三個維度,展現了公眾在奶商方面的表現水平和結構特徵。報告中率先提出了奶商(MilkQuotient)的概念,用來評價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反映國民健康素養水平。

  本次調研結論並不容樂觀, 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得分僅為60.6分,勉強合格,指標總體水平不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意識水平高,知識和行為水平低」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決定奶商的三個維度中,喝奶意識得分超過了80分(82.5分),達到了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識(53.4分)和喝奶行為得分(48.6分)雙雙不及格,成為奶商指數的「軟肋」。

  「雖然,中國老百姓在健康意識中對喝奶有所認識,但問題也很明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表示,一方面,公眾不知道如何正確食用乳製品, 更重要的是,還沒能形成生活習慣,由此,提升國民健康素養的任務還很艱巨。

  近6成公眾不知道每天應喝奶300克

  量不足、種類少、奶齡短,是中國人喝奶的核心問題。報告指出,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300克牛奶計劃」,即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飲奶量要達到300g或相當量的乳製品。

  然而本次調查卻顯示,僅有43.1%的公眾認為每天的喝奶量要達到300克及以上。如果以大部分歐美國家建議攝入量500克以上為標準,只有7.4%的公眾的認知是正確的。

  調查顯示,總體來看,公眾實際平均每天攝入240克乳製品,與300克的最低標準之間還差60克。

  從人群分布來看,每日攝入量能達到300克及以上的公眾只有22.5%,這意味著有近八成公眾每天的乳製品攝入量達不到標準。而每天攝入200-300g的人最多,比例為61.1%。

  北京等20個城市乳製品攝入量均不達標

  調查顯示,哈爾濱的乳製品實際攝入量最高,平均每日攝入292g,遠高於總體水平(240克),但仍未達到每日300克的標準;天津、上海、杭州、石家莊、深圳的實際攝入量也都在240克及以上,其它14個城市則全部低於平均水平,北京位列第11位,攝入量為236克;西安和太原,攝入量均為218克,分列後兩位。這也意味著,所有調查城市的乳製品攝入量都不達標。

  目前公眾攝入的乳製品種類主要為牛奶和酸奶,表示經常食用的公眾比例分別為73.7%和53.5%,頻率較高。而其它類別乳製品的攝入頻率則明顯較低,其中經常食用奶粉、奶酪和煉乳的比例普遍較低,均不足20%。這意味著,公眾的乳製品攝入結構較為單一。

  而調查也顯示,只有1/4的人能把乳製品認全。調查中列舉了牛奶、酸奶、奶粉、煉乳、奶油、奶酪六類乳製品,只有24.7%的人能夠準確回答這六種都屬於乳製品。

  院士現場推薦科學膳食「四個一」法則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崑岡表示,目前,中國人均消費牛奶40公斤,而世界人均平均是125公斤,僅為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其實德國、荷蘭這些乳製品非常發達的國家,人均液體乳消費也就四五十公斤」,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副總裁楊國超表示,這一數據其實與中國差不多,區別就在於歐洲發達國家奶酪人均消費基本在25公斤左右,而奶酪折算成液態奶的量,就達到250公斤。

  「國際先進經驗顯示,鼓勵多元攝入乳製品,也是保證日常喝奶量的有效方法。乳製品食物如牛奶、酸奶、奶粉,不僅可以喝進去也可以配合在其他食品裡吃進去。公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狀況搭配選擇」,宋崑岡表示,中國市場普遍存在的消費升級對乳製品行業提出更深層要求,面對國人潛在的產品多元化需求,下一步,將繼續致力於豐富產品種類,鼓勵並支持乳製品企業研發更多元產品,讓更多消費者獲益。

  「對乳製品的營養和種類認知缺乏,是公眾食用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教授解讀「奶商低」的疾病風險時表示,長期喝奶習慣差,是導致骨質疏鬆的罪魁禍首,並增加慢性病罹患風險。 應該讓公眾全面認識喝奶的益處,從而激發喝奶行為。事實上,乳製品除補鈣之外,還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控制體重、幫助長高等方面益處明顯。

  中國營養學會註冊營養師於仁文則推薦公眾從「喝」奶變成「吃」奶,既規避了有些人因不喜歡牛奶的口感和味道及乳糖不耐受等問題與牛奶絕緣,更有利於健康習慣的養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今天現場給大家推薦膳食營養「四個一」法則,鼓勵大家「堅持每天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1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倡導國人要提高健康素養,應從自身做起,包括每天喝「1斤牛奶」的實際行動。

  北京晚報記者 胡笑紅

相關焦點

  • 你的奶量達標了嗎?國家建議儘量保證每天攝入300克奶及奶製品
    而蛋白質是生命物質的基礎,同時參與細胞更新與修復等重要生理功能,乳製品則是蛋白質很好的來源。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老年學組副組長陳偉表示,「乳製品是四大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多攝入奶類食品對於蛋白質不足的人群,特別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急需提高抵抗力的人群是非常有利的。」
  • 每天應吃多少精製糖才健康? 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糖?
    每天應吃多少精製糖才健康? 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糖?時間:2016-05-24 12:55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每天應吃多少精製糖才健康? 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糖?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對食糖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人均食糖消費水平逐年提高,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印度、歐盟的世界第3大食糖消費國,且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2年我國人均食糖消費水平約為10.03kg/   原標題:每天應吃多少精製糖才健康? 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糖?
  • 科學建議每天300毫升飲奶量,你達標了嗎?
    在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再次提議保證每天300毫升的奶及奶製品的攝入。雖然我國是世界牛奶產量大國,但由於傳統飲食習慣和對於乳製品的認知不足,我國的人均飲奶量並不高。
  • 上班一族每天喝多少量的奶更合適?
    今天有一個朋友問我:我每天都喝奶,因為可以補鈣嘛,但是我不知道每天喝多少更合適?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是一個很注重健康的人,所以吃了某一種健康食物,還想知道吃的量是多少?今天熊苗營養師來分享給大家,畢竟這個看似很小的問題,但是對每一個需要補鈣的人來說都非常希望了解。
  • 《嚮往的生活》張子楓再現瘋狂喝牛奶,孩子一天奶量多少才適量?
    骨折的風險同樣隨著牛奶攝入量上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一項調查中顯示,每天喝3杯或者3杯以上牛奶的人,其發生股骨骨折的風險比每天喝奶量在3杯以下的人增加了50%。牛奶喝太多,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食慾,影響其他營養的攝入,還很可能會使孩子得缺鐵性貧血,甚至引起便秘等症狀。所以說,喝牛奶雖好,但也不能貪杯,每天喝牛奶的量,並不是越多越好。那麼牛奶喝多少才合適呢?先說說從母乳或配方奶,到牛奶的過渡問題。
  • 國人奶商指數剛及格,超8成公眾喝奶未達標,原因竟然是這個!
    2、超8成公眾每日乳製品消費未達標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300g牛奶計劃」,即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飲奶量要達到300g或相當量的乳製品。「其實,300毫升的標準並不算高」,調查組專家表示,通過各國膳食指南對成年人乳製品的建議攝入量推薦表可以看出,我國推薦量近乎是最少的,歐美國家建議攝入量大部分在500毫升以上,基本為500-700毫升,由此可見我國居民乳製品攝入量之低。
  • 多喝牛奶會讓人早死?跟蹤研究顯示:每天360mL奶,死亡風險最低
    當奶類攝入量為每天1.5份約360mL(第二組)時,各種死亡風險都是最低的。1 以總死亡率風險比1為基準,每天攝入0.8份約200mL(第一組)、1.5份約360mL(第二組)、2份約480mL(第三組)或2.8份約680mL(第四組)的人群死亡風險均無明顯增加,僅每天攝入多達4.2份約1000mL(第五組)的人群死亡風險略有增加。
  • 0~3歲寶寶每天到底應該喝多少奶?你都餵對了嗎?
    「奶」作為寶寶1歲半之前的主食,到底餵多少合適呢?是有具體標準還是因人而異的?今天我們就來解決大多數寶媽寶爸們會有的困惑:不同月齡寶寶每天到底應該吃多少奶?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混合餵養的奶量如何掌握?
  • 喝牛奶拉肚子是怎麼回事?每天喝多少牛奶最好
    如今牛奶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攝取營養的重要食品,但很多人喝完牛奶後,會出現腹脹、腹痛和腹瀉現象,專家解釋說,這屬於一種「乳糖不耐受症」,可以通過少量多次喝奶的方法調解,或改喝酸奶、食用乾酪等乳製品代替牛奶。那麼成人每天喝多少牛奶最好呢?
  • 每天堅持飲奶300毫升,你達標了嗎?
    2019年中國乳製品攝入量調查報告:近30年來,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增長迅速。1990年約3.64kg/人/年,2018年約33.6kg/人/年,增長了8倍多。如今,日本學生仍雷打不動地要喝一杯「課間奶」。每天早上10點左右,全日本從幼兒園到初三年級的孩子,都會喝到一杯新鮮的牛奶,年齡不同喝的量不同,從200-400毫升不等。喝奶補鈣的科學依據:大量研究已經證明,增加牛奶和奶製品的攝入量可以促進成人骨密度增加,預防骨質疏鬆。而牛奶對兒童長高的好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點:1. 促進骨骼發育。
  • 每日飲奶300g,你達標了嗎?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也是第21個世界牛奶日。今年世界牛奶日的主題是「每日飲奶300g 增強身體免疫力」。《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300g奶或等量乳製品,但調查顯示,我國居民飲奶達標率不足3成,人均飲奶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亞洲人均水平的1/2,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乳製品可否放心飲用?
  • 每天該喝多少牛奶?有機奶更好嗎?哈佛學者NEJM發表牛奶與健康綜述
    那麼,出於促進健康,到底要喝多少量,全脂低脂怎麼選,有機的是不是更好?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新發表一篇關於牛奶與健康的綜述,深入探討了乳製品在人類營養和疾病預防中的作用。作者團隊來自哈佛大學及其教學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
  • 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發布:成人每天飲奶300g
    《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下稱「消費指導」),建議中國居民每天攝入300g液態奶或相當於300g液態奶蛋白質含量的其他奶製品。 成人每天應攝入300g奶製品特殊人群適量增加 成人每天應攝入300g液態奶或相當於300g液態奶蛋白質含量的其他奶製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選擇零乳糖或低乳糖奶製品。
  • 科普:乳製品營養多 一天喝多少牛奶合適?
    豐富多彩的乳製品乳製品是以生鮮乳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輔料,經加工製成後供人們食用的產品。乳製品大致可分為:液體乳類、發酵乳類、濃縮乳製品類、乳粉類、乳脂類、乾酪類、傳統乳製品以及含乳冷凍飲品、含乳飲料。
  • 四協會聯合發布《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
    科學研究表明,奶及奶製品是多種營養物質的良好來源,包括優質蛋白質、鈣、維生素A、維生素D、鎂、鉀、碘、鋅等。國內外研究表明,奶及奶製品對骨骼和肌肉的健康有益。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奶製品的攝入量均偏低,這裡面有消費習慣的問題、乳業發展的問題也有營養認知的問題。
  • 0~12個月寶寶:每天喝多少奶合適、如何看是否吃飽,新媽媽需知
    面對這粉嫩的小嬰兒,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都會面臨同樣的困擾,那就是寶寶每天喝多少奶合適,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沒呢?有時候明明看著寶寶吃著吃著睡著了,結果剛把他放床上,寶寶就開始哭鬧起來,只有繼續吃才能緩解。因此,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也是考驗新手媽媽是是否合格的一項標準,判斷不準,讓寶寶吃太多,影響腸胃功能;吃太少,營養跟不上,影響發育。
  • 女性每天糖分攝入量應不超過7茶匙
    攝入過多的碳酸飲料、巧克力和糖果反而會釀成難以下咽的苦果。如果說世界範圍內推薦的人體每天的糖攝入量,變為略高於一罐可樂中含糖量,即從當前的推薦量減半,降低到每天不足7茶匙,那麼在我們餘下的人生中,我們的牙齒可能不會那麼快脫落。  「游離糖」是指技術添加到食物中的果汁、蜂蜜和糖漿等天然糖分。
  • 什麼時候喝牛奶最好?每天喝多少牛奶又是最合適的呢?
    每天喝一杯牛奶,對於身體絕不僅僅是「營養素的補充」而已,您收穫到的東西,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為您的身體保駕護航」。聊聊牛奶,談談最基礎的營養與健康,請您明確這些關於「牛奶的飲用細則」。每天喝一杯牛奶,對身體的補充作用很好:相比較其他食物,牛奶是一種「營養物質種類比較齊全的食物」。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蔬果汁料理機把殘渣過濾,喝起來方便了卻沒有飽腹感。/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