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奶商指數剛及格,超8成公眾喝奶未達標,原因竟然是這個!

2020-12-06 精華食報

接近20%的家長過早地給7-12個月的寶寶補充了乳製品;12%的父母錯誤地給7-12個月小寶寶補充了牛奶;而在寶寶13個月後需要適當補充其他乳製品時,又有21%的父母卻沒有做到,而這也給寶寶帶來一定的營養風險。

世界牛奶日即將來臨,5月28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2019中國奶商指數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與2018年首次發布的報告數據相比,2019中國奶商指數得分為60.7分,僅提高了0.1分,依然徘徊在及格線邊緣。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深層原因就是:大多數公眾誤把牛奶這一膳食「必需品」僅當做了「營養品」!

1、中國人奶商指數僅提高0.1分

調查顯示,國人奶類攝入狀況仍不樂觀。百分制下,2019年中國奶商指數得分為60.7分,依然徘徊在及格線邊緣,僅比2018年高出0.1分。

據悉,2018年報告首次提出奶商(MilkQuotient)概念,中國奶商指數是指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水平,是反映中國人健康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

此次調研由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共同發起,並由多家機構10餘位專家擔任顧問。樣本覆蓋全國20個城市,調查對象為15-65周歲的城鄉普通公眾,有效樣本4076個,從喝奶意識、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三個主要維度,以指數量化的方式衡量中國人在奶商方面的表現水平和結構特徵。

2、超8成公眾每日乳製品消費未達標

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300g牛奶計劃」,即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飲奶量要達到300g或相當量的乳製品。

然而此次調查發現,僅有4成公眾知道每日應該攝入乳製品300毫升以上,而實際每日攝入量達到這一標準的比例更低,僅為19.5%。

調查顯示,2019年,公眾每日平均攝入乳製品237毫升,距離300毫升標準尚有一定距離;每周平均攝入乳製品的天數也僅為4.9天。

調查發現,認為「乳製品是每日必需品」的公眾不到4成,大多數(61.2%)公眾對乳製品的定位仍是「營養品」,認為是用來補身體的。

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其實還是中國公眾並未把乳製品視為每日必須攝入的食物之一,公眾對「乳製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未形成普遍共識。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陳偉強調:「從營養的角度來看,牛奶不僅僅是營養品,更應該是必需品。牛奶的營養價值很高,礦物質種類非常豐富,也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還包含了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對人體具有無可替代的益處。如果喝奶後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就說明患有「乳糖不耐受症」,雖不宜飲用牛奶,但也應選用酸奶或其他乳製品來代替牛奶。」

「其實,300毫升的標準並不算高」,調查組專家表示,通過各國膳食指南對成年人乳製品的建議攝入量推薦表可以看出,我國推薦量近乎是最少的,歐美國家建議攝入量大部分在500毫升以上,基本為500-700毫升,由此可見我國居民乳製品攝入量之低。

3、超7成公眾對乳製品多元化認知不足

眾所周知,牛奶是最基礎的乳製品,但牛奶並不直接等同於乳製品。乳製品種類較為多元化,奶酪、黃油、奶油等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乳製品攝入應該堅持多元化,但報告顯示,26.9%的公眾認為「攝入乳製品,只要喝奶就夠了」。

由於認知不足,目前大多數中國人使用乳製品僅限於牛奶和酸奶,其他種類乳品使用量低。專家建議,推薦「多吃」各種各樣的乳製品,有利於提高攝入量。

據了解,我國和西方乳製品攝入量差距就主要體現在尚未建立「吃奶」的習慣,特別是吃奶酪的習慣。

據了解,10公斤牛奶才能加工1公斤幹奶酪,因此奶酪單位容量的蛋白質、鈣等營養元素遠高於普通牛奶,但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公眾不喜歡奶酪的口感。

不過有個令人欣喜的變化,那就是2010後最喜歡奶酪,愛吃奶酪的比例突破20%,達到23.6%,「吃奶」習慣正在養成。

專家也建議:奶酪是含鈣最多的奶製品,且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6-98%,是補充鈣質和蛋白質的最佳選擇;兒童和中老年人、乳糖不耐受、非超重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適合食用奶酪。

不過專家同時也建議,奶酪所含熱量較高,應適量食用。

4、12%的父母給嬰幼兒錯餵了奶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父母奶商得分普遍較低,這也導致父母給嬰幼兒補充乳製品時存在誤區。

眾所周知,牛奶中含有的牛奶磷脂是促進寶寶腦部及智力發育至關重要的元素,可以說,在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乳製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

儘管如此,但是這並非意味著所有乳製品都適合小寶寶,尤其是7-12個月的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在母乳和配方奶粉之外,其他乳製品都不適合補充。

但是調查發現,接近20%的父母過早地給7-12個月的寶寶補充了除母乳和配方奶粉以外的乳製品。12%的父母錯誤給寶寶補充了牛奶;10.6%補充了酸奶。

對此,調查組專家表示,7-12個月齡的寶寶不適宜補充鮮奶、酸奶、奶酪等蛋白質和礦物質遠高於母乳的乳製品,會增加嬰幼兒腎臟負擔。

5、斷奶後超2成父母疏忽了此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寶寶13個月後,需要適時補充其他乳製品以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然而此次調查顯示,在斷母乳和配方奶粉之後,21%的父母沒有給寶寶補充其他乳製品,這也將給寶寶帶來一定的營養風險。

而在給寶寶補充了其他乳製品的父母中,補充的乳製品種類不夠多元化,補充相對較多的是牛奶(30.6%)和酸奶(29.6%),其他乳製品補充比例均在15%以下。

另外報告顯示,寶寶對牛奶/酸奶的攝入量也不夠,平均每天攝入214毫升,低於《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16)》建議的攝入量(300-400毫升)。而且寶寶也沒有做到每天補充,平均每周只有5.4天喝牛奶/酸奶。

6、配方粉並不能完全被替代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可以接受的食物種類多元化,超過一半的父母就選擇以性價比更高的牛奶、酸奶等其他乳製品(58.2%)或一日三餐(50.9%)來替代配方粉,為寶寶提供營養。

不過調查組專家表示,儘管13-24月齡的寶寶可以將普通鮮奶、酸奶、奶酪等作為多樣化的部分逐漸嘗試,但是仍然建議少量進食,因為這些不能完全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

調查顯示,父母對13個月齡及以上寶寶斷配方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寶寶不愛喝」,面對這種情況時,只有22.4%的父母會要求寶寶必須喝,有約80%的父母沒有引導寶寶喝,或者直接選擇放棄。

對此,調查組專家建議父母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如變換牛奶的口味和食用方式等,促進寶寶對牛奶的攝入,以滿足營養所需。

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王琳建議:「科學合理攝入乳製品,父母是關鍵。父母應樹立科學餵養的7個金標準,在兒童出生一小時開始母乳餵養,六個月內堅持純母乳餵養,同時將母乳餵養堅持到兩歲以上。與此同時,嬰幼兒六月齡起,應至少添加四類輔食餵養,尤其是加強對含鐵類輔食攝入,13個月以後的嬰幼兒應每天吃3-4餐,滿足最低膳食頻次。

7、提升奶商從娃娃抓起

胡說有理注意到,連續兩年的奶商報告,對於評價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反映國民健康素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9中國奶商指數相較去年改善不大,中國公眾食用乳製品知識少、行為差的問題仍很嚴峻,科學的攝入習慣尚未建立,健康素養的提升工作任重道遠」,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今天表示,為此,我們更要加大調查的廣度和深度,挖掘制約奶商指數提高的最核心原因,研究解決辦法,為提升中國奶商指數及未來健康做出切實舉措。

在此次奶商指數發布同時,菲仕蘭也同期啟動「為健康加杯奶」兒童奶商關愛行動。

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特別介紹了兒童關愛禮包的美好寓意:「『喝奶要從娃娃抓起』,印有『為健康加杯奶』的兒童關愛禮包就是要傳遞這一健康理念,菲仕蘭還將通過專家科普課堂、趣味自測奶商、發放兒童奶商關愛禮包及大力開展兒童奶商課堂等乳品科普行動,改善兒童營養,建立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董事長高瑞宏表示:「兒童是家庭的中心,是國家的未來。菲仕蘭願通過關愛兒童的契機,幫助中國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中國人民的未來健康保駕護航。」

作為荷蘭最大和世界十大乳品公司之一,近些年皇家菲仕蘭在中國不斷加大投入,2018年啟動「鄉村振興基金」,計劃向孤兒捐贈價值100萬元乳製品,同時在四川SOS兒童村開設「菲仕蘭愛心家園」,首批預計助養20餘名孤兒。此次兒童奶商關愛行動為弱勢兒童首批捐贈3000份關愛禮包;同時還將開展兒童奶商訓練營,提升喝奶意識、普及喝奶知識、培養喝奶行為。未來,荷蘭皇家菲仕蘭將持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呼籲社會各界加入到兒童關愛的隊伍中。

相關焦點

  • 中國奶商指數調查報告出爐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沈美)9月19日,「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人每日攝入量能達到300克及以上的公眾只有22.5%,這意味著近八成公眾每天的乳製品攝入量達不到標準。
  • 北京等20個城市居民乳製品攝入量均不達標 每天到底應喝多少奶
    「中國人奶商指數險些不及格,正確喝奶的知識和行為雙雙未達標」,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 顯示,被調查的20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飲奶量都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準,其中北京人均消費量位居第11
  • 科學建議每天300毫升飲奶量,你達標了嗎?
    據《2019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只有19.5%的人群每日乳製品攝入量達到300毫升,八成國人都未達到標準。國人人均飲奶量低於世界多國(地區)人均飲奶量和地域飲食習慣、經濟發展、物產資料有著密切聯繫。
  • 每日飲奶300g,你達標了嗎?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300g奶或等量乳製品,但調查顯示,我國居民飲奶達標率不足3成,人均飲奶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亞洲人均水平的1/2,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乳製品可否放心飲用?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乳製品?來看看業內權威專家的建議。
  • 每日飲奶300克 你達標了嗎?
    2020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活動啟動每日飲奶300克 你達標了嗎?6月1日,「2020年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線上宣傳活動啟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用300g奶或等量乳製品,而目前我國居民飲奶達標率不足3成。疫情之後乳企如何補短板牛奶被譽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乳製品行業是關係到民生的重要基礎性行業。
  • 廣東高校學生體質抽測 超80%男生引體向上不及格
    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實習生林紫晴、通訊員楊柳青報導:體測及格率最低的年級竟然不是大三,體測及格率最高的竟然不是廣體……記者11月6日從華南師範大學了解到,近期抽測數據顯示,大學生爆發力和肺活量不錯,但有氧耐力和上肢力量嚴重不足,畢業生體質測試及格率達標院校僅不到三成。
  • 廣東大學生體質健康抽測來了 各年級女生及格人數比例均高於男生
    此次參與抽測的8所廣東高校(其中5所本科、3所專科)中,共有不同年級的1260名學生參與抽測。抽測結果顯示,各高校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不高,總體平均分僅為65.12分;優秀比例僅為0.24%,良好比例僅為7.06%,及格比例63.73%,不及格率高達28.97%。
  • 魏復盛:按PM2.5標準8成城市不達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按PM2.5標準8成城市不達標 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的空氣品質數據與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不一致,「南京氣象」官方微博發布「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小時後刪除,環保部發 布環境空氣PM2.5測定規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二次徵求意見時將PM2.5
  • 海洋哺乳動物這嘴……是怎麼在水裡喝奶的?
    於是,冠海豹也成了這個世界上哺乳期最短的動物,還因此登上了金氏世界紀錄。為了躲避陸地上捕獵者,海豹才發展成了海陸兩棲的模式。陸地上實在太危險了,多呆一天就多擔驚受怕一天。而剛出生的海豹幼崽,行動力是極差的,對天敵更沒有還擊之力了。可能正是這種選擇壓力,讓海豹幼崽儘可能早地斷奶。只有更快速地發育,它們才能更快地重新回到更安全的大海,以獲得水體的庇護。
  • 清華公布自主招生體質測試結果 僅三成多及格
    不及格多男生體質不如女生?  清華公布自主招生體質測試結果僅三成多及格  本報訊(記者徐天)清華大學昨天公布去年自主招生體質測試結果,超六成不及格,男生不及格率高於女生。體測結果無一人優秀,僅三成多及格。  據了解,體測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臺階運動試驗和立定跳遠六項,男生不及格率比女生高。  ●為啥男生不及格多?
  • 寶寶戒奶瓶後用什么喝奶好
    通常在寶寶8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考慮讓寶寶戒奶瓶了。多數寶寶在6~8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齒,而長期使用奶瓶容易造成牙齒咬合不正。這是因為寶寶在使用奶瓶時,會用牙床包裹住奶嘴大力吸吮,剛長出不久的乳牙在這樣的外力作用下,容易長歪。
  • 福州一中高一新生昨體能測試 超半數學生不及格(組圖)
    409名高一新生中,只有1人「優秀」;長跑成新生「死穴」,面對不算難達到的「及格時間」,近150名學生沒達標體能測試,長跑可以說是最難過的一關,學校利用高科技儀器,準確測量每個學生的成績東南網-海峽都市報
  • 乳糖不耐受,到底該不該喝奶?
    在這個過程中,腸道會被發酵產生的各種氣體撐得脹鼓鼓的,不適感就這樣出現了......據統計,全世界大概70%的人都有乳糖不耐受,而且亞洲人對比其他大洲人群,乳糖不耐受比例更大。意外嗎?驚喜嗎?是的,沒想到牛奶銷量那麼好,竟然有那麼多人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還能喝牛奶嗎?如果你乳糖不耐受,還喝牛奶,老實說不會對身體產生慢性傷害,最大的傷害可能就是一直跑廁所拉稀,讓你感覺難受想哭。
  • 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空氣品質達標城市超四成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5月7日消息,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一、綜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監測的1610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9.1%,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劣Ⅴ類為3.0%,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西北諸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長江流域水質為優,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遼河和海河流域為輕度汙染。
  • 清華公布去年體質測試結果 六成不及格無人優秀
    清華公布去年體質測試結果 六成不及格無人優秀 2012年03月20日04:03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三月份地表水質達標指數全省第一
    河北日報訊(記者黃清標)河北省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2020年3月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通報,邢臺市國省考斷面、重點縣(市、區)考核斷面、重點涉水企業排放達標率均為100%,達標指數在省內各市中排名第一,按照省相關規定被獎勵300萬元。
  • 海洋哺乳動物這嘴,是怎麼在水裡喝奶的?
    於是,冠海豹也成了這個世界上哺乳期最短的動物,還因此登上了金氏世界紀錄。 冠海豹因頭頂的「冠」而得名,充氣後有求偶、嚇退敵人的功能這或許與它們的進化策略有關。為了躲避陸地上捕獵者,海豹才發展成了海陸兩棲的模式。陸地上實在太危險了,多呆一天就多擔驚受怕一天。
  • LED燈泡質量堪憂:抽檢42批次 100%不達標
    昨天,南京市消協對本地市場銷售的LED 球泡燈開展了比對實驗,結果顯示:42批次LED球泡燈中,所有批次的標識說明均不達標,近五成樣品功率指標不合格,超六成樣品顯色指數不達標。記者了解到,當顯色指數低於80(或色溫高於4000K)時,高能的藍光會危害人的眼部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傷。
  • 協和醫院:超七成過敏原是食物,小麥製品是國人過敏休克主兇
    協和醫院:超七成過敏原是食物,小麥製品是國人過敏休克主兇 汪丹 段文利/北京日報 2016-09-19 09:15 來源
  • 布鞋院士李小文:凡事追求及格就行,卻讓中國遙感技術成世界一流
    及格就好1947年,李小文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李小文很早就進入學校學習。不過,他在學習上從不花太多的功夫,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去玩耍。也因此,考試時,他總是班上最早交卷的學生。據說,他最快的一次交卷是老師剛在黑板上寫完題,他就交卷出去玩了。這樣一心想著多玩一會兒的李小文,在學習成績上也總是保持著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