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省8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報告》及《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調研報告》發布
11月6日上午,2017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足球聯賽(大學組)在華南師範大學石牌校區西區田徑場正式開幕。與此同時,2017年廣東省高校體育工作校長研討會舉行,會上發布了《2017年廣東省8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報告》(下簡稱《抽測報告》)及《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調研報告》(下簡稱《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粵高校大學生整體體質狀況令人擔憂。記者了解到,今後每年,廣東都將開展高校體質健康抽測。
當天,華南師範大學「廣東省學校體育研究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正式揭牌,據悉,這是廣東省第一家落戶高校、面向全省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以提升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機構。
現狀 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低
據《抽測報告》顯示,抽測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問題,整體情況不容樂觀。此次參與抽測的8所廣東高校(其中5所本科、3所專科)中,共有不同年級的1260名學生參與抽測。抽測結果顯示,各高校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不高,總體平均分僅為65.12分;優秀比例僅為0.24%,良好比例僅為7.06%,及格比例63.73%,不及格率高達28.97%。
從抽測高校各年級學生的體測及格率來看,大一男生及格率為71.67%,女生為75%,大二男生及格率為62.92%,女生為72.92%,大三男生及格率為68.67%,女生為76%。抽測學生中及格率最低的年級均為大二,各年級女生及格人數比例均高於男生。
結果顯示,1260名抽測學生中有124名的總評成績在50分以下,其中,800m/1000m跑和引體向上的成績普遍偏低。這顯示抽測學生的有氧耐力和上肢力量嚴重不足,亟需採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多數抽測高校學生BMI指數和肺活量的平均得分排名前兩位。各高校抽測學生在800m跑(女生)、1000m跑和引體向上(男生)等項目上的得分不高,平均不及格率分別達到了36.64%、50.28%、83.89%。
而據《調研報告》顯示,廣東省高校2016屆畢業生體質健康測試平均及格率僅為85%,與教育部規定的95%的最低標準相差10個百分點;體質測試及格率達標的院校僅為27.13%,其中公辦本科為40.00%、民辦本科為42.86%、公辦專科為17.02%、民辦專科為15.38%。
據悉,此次《調研報告》,面向全省143所普通高校(不含5所體育類和軍事類院校)進行了調研,其中公辦本科院校38所、公辦專科院校54所,民辦本科院校24所、民辦專科院校27所。
分析 人力財力物力不到位是主因
《抽測報告》分析,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基本測試條件難以保障。一是較為缺乏固定的測試場地,很多院校難以提供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室內外測試場地。二是測試機械數量不足,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測試器械規格和型號不統一,誤差大,影響測試數據的真實性。三是人員配備不足,體育教師數量少,難以滿足正常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需要。
此外,很多學生參加體質測試的積極性不高,不全力以赴,這也是造成測試成績優秀比例和良好比例低、及格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調研報告》認為,多方調研反映出,廣東高校體質健康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人力、財力、物力不到位的情況普遍,這也是造成粵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建議 體測結果納入評優評獎考核
面對廣東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現狀,昨日不少與會專家表達了擔憂之情。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應進一步加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評估制度。
專家認為,各高校應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投入,改善測試場地、器械不規範,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同時,建議廣東省教育廳就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場地、器械和人員配置提出具體的統一要求;並建立廣東省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評估制度,定期進行評估,不斷完善抽測制度,動態監控。
華師體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曾國昌建議,應建立長效的體育鍛鍊激勵機制和體質測試綜合評價機制。各高校應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養成鍛鍊習慣,不斷提升運動能力。同時,各高校應切實貫徹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按等級將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納入評優、評獎和學業成績考核,建立綜合評價機制。
數據
●1.02㎡生均室內體育場館面積超國標
《調研報告》顯示,近年來廣東高校各類院校的體育場地狀況得到改善。總體情況看,很多公辦本科院校體育場館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生均室內體育場館面積達到了1.02㎡,遠超國家標準(0.3㎡)。不少公辦專科院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設了一批優質場館,生均室內體育場館面積達到了0.56㎡,大幅度高於國家標準。
●體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調查數據顯示,廣東省各類型院校的師生比都比較高,其中公辦本科為1∶449、公辦專科為1∶601、民辦本科為1∶624、民辦專科為1∶684。從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看,廣東高校普遍對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師嚴重缺編,工作負荷大,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已經不能滿足學校體育工作的需要。
此外,調查數據顯示,廣東省針對體育教師制定職稱評定的院校僅為34.11%,其中公辦本科為40%,公辦專科院校為23.4%,民辦本科院校為23.81%;有46.15%的民辦專科院校未執行體育教師特殊工作福利制度等「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各高校體育經費投入差距大
2017年學校體育工作經費預算方面,廣東省高校平均經費預算為124.15萬元。其中,公辦本科院校259.14萬元,公辦專科院校88.17萬元,民辦本科院校84.27萬元,民辦專科院校28.12萬元。從標準差上看,各類學校間平均經費預算存在差異。
維護體育場地、設施等花費方面,廣東省高校平均花費為44.21萬元/年。其中,公辦本科院校69萬元/年,公辦專科院校48.18萬元/年,民辦本科院校30.24萬元/年,民辦專科院校13萬元/年。從標準差上看,各類高校在維護體育場地設施的花費方面存在差異。
●近四成院校未按要求開設體育課
調查數據顯示,廣東省體育課學時數達標的院校僅為24.03%;有38.76%的院校未按國家要求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其中,公辦專科達到了61.70%、民辦專科達到了65.38%;每個班體育課平均人數達標的院校僅為12.40%。
此外,開設體育項目數達標的院校僅為38.76%,其中公辦專科為21.28%、民辦專科為11.54%;學生體育社團達標的院校也只有22.48%,遠遠低於國家水平;學生每周參加有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的達標院校僅為22.48%。
這反映出,廣東很多高校體育工作沒有建立有效的監控與評估機制,質量難以保障。
■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娟 實習生 張毓瑩 通訊員 李宇紅 楊柳青 ■攝影: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