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掛鈎學位效果未必佳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7月初,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定大學生畢業時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國家對高校體育的重視前所未有,但是一紙標準能否真正激起學子的運動熱忱?

  課餘選擇多大學生不願「動起來」

  7月29日下午6時,太原理工大學校園內,雖然時值暑期,仍有不少學生在籃球場上打得熱火朝天。記者見到一位剛跑完步坐在臺階上休息的男生。「暑假沒有回家,在學校邊打工邊學習,傍晚涼快時就出來鍛鍊鍛鍊,相比上課期間,場地寬鬆了許多。」該校軟體工程學院大三學生程曉鵬表示:「我幾乎每天鍛鍊,體測拿50分不成問題。」

  但對不少愛 「宅」的學生來說,這一規定顯然讓他們平添壓力。「現在大學生的課外生活太豐富了,用手機、IPAD就能輕鬆上網、玩遊戲,不費力且娛樂性強,與之相比,運動確實不太受歡迎,除了每周兩課時的體育課,我基本不會主動參與別的體育運動。」山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姚瑤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是師範院校,女生居多,運動在許多人眼裡是項苦差事。

  「體測7個項目中,最難的還是800米跑,我每次都是勉強及格。」姚瑤說,雖然規定4分30秒以上就算不及格,但只要能堅持跑下來,老師基本不會為難學生。如果以後真的按照標準嚴格執行,可能會絆倒不少學生。

  「目前,我省大學生800米、1000米測試成績普遍不理想,不及格率居高不下,是體質測試中最弱的項目。」山西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體育系主任成民鐸坦言,近些年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耐力一直是困擾整體水平的重要因素,長跑猝死、軍訓暈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7月28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公布了近30年來學生體質變化狀況。結果顯示,大學生在爆發力素質(立定跳遠)、耐力素質、速度素質(50米跑)、力量素質等項目的成績持續下降。

  觀念不改變 體質強不了

  「大學生體質差不光是高校體育的事,中小學潛在的問題會伴隨進入大學。」成民鐸認為,體質是個社會性問題,與學校教育、家庭教養和整個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密切相關,「僅憑一紙標準,很難真正改善學生體質。」

  「高一、高二時每周有一節體育課,基本都是跑兩圈就自由活動,男生還會打打球,女生幾乎是站著聊聊天一節課就過去了,到了高三乾脆就沒有體育課。」在程曉鵬看來,高中體育課不過是忙碌學習生活的一味調節劑,根本起不到強身健體作用。

  「高中生學習壓力大,課外活動少,雖然學校也在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體育資源,倡導學生多鍛鍊,但是畢竟高考沒有體育科目,我們也理解學生更願意花時間去上補習班。」太原市第十九中學校長張代軍表示,觀念不改變,學生體育工作就難以真正到位,「每年中高考結束,大家關注的都是文科狀元、理科狀元,卻鮮有人提到體育傑出的學生,甚至對體育生帶有偏見,認為一定是文化課差才無奈選擇體育。」

  成民鐸介紹,體育教師的課酬係數也低於文化課教師,如有的大學體育教師課酬係數為0.8,有的則是0.7。

  「家庭環境也會直接影響孩子體質和對體育的理解。」成民鐸表示,隨著競爭壓力增大,傳統觀念裡望子成龍的思想更是擺脫不了,家長認為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才是成才。「過度關注學習成績,體育自然成為負擔。」

  標準上牆易 實效落地難

  新出臺的 《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除規定學生體測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外,還對學校日常開展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提出要求,如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於144學時(專科生不少於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素質鍛鍊項目的考試分數權重不得少於30%;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組織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鍊,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等。

  《基本標準》還規定,每節體育課須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鍊內容不得少於30%。成民鐸認為,這一規定並不科學,「提高心肺功能需要一個長期持久的鍛鍊過程,如果學生平時不鍛鍊,僅靠一周90分鐘體育課,很難達到目標。」他建議,一、二年級本科生體育必修課至少應提高到288學時,反映心肺功能項目的考試分數權重應達到40%-45%。

  「當然,學時解決不了體質問題,真正做到組織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鍊,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才是正解。但對多數高校來說,做到這點並非易事。」成民鐸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例進行了分析,該校在校學生17000多名,每周三次課外體育鍛鍊,近6萬人次,這將對學校場地、器材、教師資源分配帶來巨大壓力,「滿足上萬人的體育活動可能比開展體育課程更困難。」

  教育部關於印發 《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通知指出,凡是達不到《基本標準》要求、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不得評為合格等級。

  「學生體質測試是由學校自主進行,只要是自主進行,沒有一所學校會讓測試結果連續三年下降。」成民鐸介紹,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對高校學生體質測試進行抽測,但抽測結果與學校上報情況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

  張代軍表示,有了標準固然是好事,但監督、落實更為重要。「如果能真正做到與學生成績、教師職稱評定和校長考核掛鈎,學生體育工作一定會出成績。」

  回歸體育本質讓運動成為習慣

  「如果高考考體育,學生體育工作肯定會徹底改觀,但這無疑是對體育的一種玷汙。」成民鐸認為,長期以來功利化的體育教育,扭曲了體育的本質,青少年沒有養成運動習慣,未能將運動變成發自內心的主動需求,更無法享受其中真正的樂趣。正因如此,才導致「奧運體育轟轟烈烈,群眾體育熱熱鬧鬧,學生體育疲疲沓沓」的現狀。

  「事實上,強身健體只是體育最基本的功效。體育最根本的是解決人格培養問題,要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競爭與合作,正視成功與失敗,理解拼搏、包容、責任和擔當。」成民鐸表示,只有改變社會慣性,重新審視體育,才能走出「為達標而運動、為體育而體育」的誤區,培養出開朗、活潑、人格健全的新時代大學生。

  「國外對體育的理解與我們差別很大,他們關注更多的不是勝敗,而是體驗和享受運動過程,感受駕馭自我的愉悅,培養積極生活的意志。」成民鐸說,當運動成為一種習慣,體測與學位掛鈎與否自然不再是問題。(記者 鄔帥莉 實習生 車易紅)

相關焦點

  • 學生體質健康新標準 體質測試低於50分不能畢業
    武漢晚報訊(記者屈建成 通訊員 梁煒)體育成績將首次與畢業證書掛鈎。昨天,省教育廳透露,今秋起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執行新標準,其中規定,高中生、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低於50分將不能畢業,要想評優與評獎,測試成績也得達到良好及以上。
  • 本科生體測和畢業掛鈎?多少大學生慌了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如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達不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熱搜。走訪中,省內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都表示關注到了這則新聞。雖然不少體育課困難戶有點擔憂畢不了業,但大部分學生認為很有必要。
  • 要求:6% 成績:0.009% 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為何「優秀難」?
    那怎樣的體質測試成績可以算是優秀呢?記者了解到,根據目前大學生男女生體質健康評分標準,按照各個測評項目的加權分值,以男生為例,涉及身高體重比值、肺活量、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 米長跑、50 米短跑等項目,各項成績按照權重計算總分後達 90 分為 " 優秀 "。
  • 大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更新學長焦慮畢不了業
    「要好好鍛鍊了,否則畢不了業啊」,新學期,教育部發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標準),新標準將體育測試成績與畢業證掛鈎,讓很多學生感覺畢業路上突遇「猛虎」。高中生、大學生體測成績低於50分將不能畢業。不過,讓大三大四的學長學姐們抹不平的是,「同樣是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大一大二女生做26個就及格了,大三大四要27個。
  • 大學生體質測試豈能走歪
    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進行學生體質測試前,要求學生籤訂學校免責協議書,引起學生的不滿,這則「學生體質測試要籤『生死狀』」的新聞也在輿論中引發了不小的波瀾。記者後來從該校了解到,在媒體報導這件事之後,學校已經取消了與學生籤訂體質測試免責協議的決定。(10月10日 《中國青年報》)大學生的一項體質測試,何以引來輿論圍觀?
  • 嚴把大學畢業關,體質健康檢測不合格不能畢業?
    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將畢業與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掛鈎,學生和老師有什麼看法?這樣的要求難不難?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調查:體育不合格可能會延遲畢業  記者採訪發現,我區已有部分高校,把體育或體質健康檢測納入畢業考核,學生體育不合格同樣無法畢業。廣西大學今年延期畢業的學生中,就有學生因為體育學分不足。
  • 高校體測開始了,探馬運動整理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您達標了嗎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標準),將開始實施。相對於舊版標準,新標準取消了選測項目,設置統一的必測項目,中學生和大學生必須測長跑,初中以上男生必測引體向上。測試成績要與畢業證掛鈎,不少網友大呼:要好好健身,再也不敢逃體育課了!
  • 高校體育測試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大學生測試項目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教體藝[2007]8號文件正式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這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積極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 體質測試喜憂參半 大學生體質不達標甭想畢業
    近日,遼寧省教育廳面向社會就高校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狀況進行的一次通報:我省組織四個專家組對全省65所普通高等學校進行了檢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高度重視,但是,仍有個別高校對這一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有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學生體育成績,甚至沒有給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的器材和場地
  • 濟南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近半學生不合格!
    11月份,駐濟高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陸續展開。14日下午記者來到山東大學,正逢一批大學生正在測試。在他們眼裡,最難的就是女生跑800米、男生1000米了,有的學生提前兩周開始準備,有的跑完1個多小時後才緩過勁兒來。正在測試1000米的男生。
  • 濰坊大學生體側成績不夠50分 拿不到大學畢業證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定大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不能拿到畢業證。新規引發不少爭議。7月28日,記者走訪濰坊高校了解到,「體測成績與畢業證掛鈎」的要求並非新政策。
  • 童鞋該動下了 教育部:大中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低於50分將不能畢業
    因為昨天,湖北省教育廳就向媒體透露,今秋起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執行新標準,其中規定,高中生、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低於50分將不能畢業,要想評優與評獎,測試成績也得達到良好及以上。今年我國出臺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與舊版標準相比,新標準取消了選測項目,設置統一的必測項目,中學生和大學生必須測長跑,初中以上男生必須測引體向上。按照《標準》要求,初中、高中、大學各年級學生的必測項目則全部一致: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 溫醫大四千多新生體質測試無一優秀 九成在及格線徘徊
    昨天,溫州醫科大學學生體質測試的結果出爐,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未來將為廣大市民守護健康的學生,自身體質卻頗為「難堪」,九成學生都在及格線徘徊,而4461名大一新生,竟無一人優秀。  成績不到50分不能畢業  今秋起,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執行新的標準,即教育部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根據新的規定,高中生、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將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畢業時,如果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將拿不到畢業證。
  • 我院榮獲首都高校第八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團體...
    我院榮獲首都高校第八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2020-11-30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育不合格就不能畢業」,多少大學生慌了
    體育測試,簡稱體測,是一項幾年前就開始困擾全國大學生的艱難磨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於2014年由教育部修訂印發,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鍊。而作為評測標準的《國家學生體制健康標準》常常被視作萬惡之源。
  • 大學生體測不及格率高達12%
    說起體測大家都不陌生,大學生一年一體測已是雷打不動的規定,大學生體育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米跑、1分鐘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每年測試一次,測試結果上報國家體育測試中心,項目看似簡單,仍然讓不少大學生叫苦連天。
  •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大學生測試項目及測試方法
    2.測試方法房間通風良好;使用乾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則每換測試對象需消毒一次,每測一人時將口嘴下倒出唾液並注意消毒後必須使其乾燥)。肺活量計主機放置在平穩的桌面上,檢查電源線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鍵液晶屏顯示「O」即表示機器進入工作狀態,預熱5分鐘後測試為佳。
  • 廣東大學生體質健康抽測來了 各年級女生及格人數比例均高於男生
    與此同時,2017年廣東省高校體育工作校長研討會舉行,會上發布了《2017年廣東省8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報告》(下簡稱《抽測報告》)及《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調研報告》(下簡稱《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粵高校大學生整體體質狀況令人擔憂。記者了解到,今後每年,廣東都將開展高校體質健康抽測。
  • 浙江大一新生最新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公布
    原標題:浙江大一新生最新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公布   昨天,浙江省教育廳公布了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這也是浙江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通報制度以來,連續第四年向社會通報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  浙江省有83所省內普通高校,2012年度共有18萬浙江籍大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