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體測大家都不陌生,大學生一年一體測已是雷打不動的規定,大學生體育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米跑、1分鐘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每年測試一次,測試結果上報國家體育測試中心,項目看似簡單,仍然讓不少大學生叫苦連天。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意見明確「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這就意味著今後體質測試成績將正式與畢業證掛鈎。目前,我區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如何,高校體育教育是否有「硬槓槓」,記者進行了採訪。
寧大體測不及格率高達12% 男生是女生4倍多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大學生體測結果不盡人意,寧夏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趙奮軍告訴記者,2017年度該校上報了14697名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其中不及格率即低於60分的學生佔比達到12.49%,低於50分的學生佔比達5%左右,優秀率僅0.52%。
體測不及格率,男生佔22.27%,女生5.09%,男生超過女生四倍多,有一半的男生是因為引體向上項目沒過關。體測不合格的學生中,一半以上是保研重點對象、優秀畢業生等。「還有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大一大二學生體測成績好,及格率高,到了大四明顯下降,不及格率突增。」趙奮軍說,大一不及格率8%左右,大四激增到26.55%。
究其原因,趙奮軍認為是國家規定大一大二開設體育課,每周上兩節,加上學校要求學生參加陽光長跑項目,(即每學期在手機上打卡完成35次跑步,其中早上跑20次、下午跑15次。)且只有體測合格的學生才有參加體育課考試的資格,拿到體育課的學分;而到了大三大四就沒有體育課了,只進行一年一次的體測,「老師沒有了抓手,學校又沒有硬性規定,學生自然就放鬆了。」趙奮軍說。
「大學生身體素質差,關鍵是重視體育程度不夠,從學校到家長到學生,都沒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體育課划水,流於形式的很多。」北方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劉和昌老師說。
早已規定體測低於50分不畢業 但一直沒法執行
「其實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出臺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明確規定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的按結業處理,但我們一直沒辦法執行。」趙奮軍說。原因是低於50分的學生佔比達5%左右,假如學校有5000名畢業生,就有250人僅僅因為體育課不達標而拿不到畢業證,這背後就是250個家庭,還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影響,學校教學秩序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這中間還有很多優秀的保研學生、優秀畢業生,這麼優秀的學生畢不了業,一般人接受不了。」趙奮軍說,而且全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沒有嚴格執行這一標準,大家都還在相互觀望。「現在還只是要求,但不敢執行。」
另外,學校沒有明確方案和規定,沒有把體育測試納入到學生學分修學中,目前教學要求本科生修夠156個左右的學分就能畢業,體育測試並不計算學分,是單獨的測試,有及格線,「如果學生修夠學分而不讓其畢業,學生一旦起訴,學校就有敗訴的可能。」趙奮軍說,「這是個體質機制問題,還不僅僅是行政命令的問題。」有教育界人士坦言,雖然這幾年我區有些高校開始組織學生進行體測,但一些高校體測「水分」很大,並未嚴格執行標準。
體育漸受重視 去年4人因體質不合格被取消評優資格
「優秀三好學生中的三好說的是德育、智育、體育,我們長期以來忽視了體育的重要性。」趙奮軍說,好在這幾年形式有所好轉,從前年開始,申報自治區三好學生要求學生體質測試達到85分以上,去年有4人因為體質不合格被取消了評優資格。以前評優評先跟體育就沒啥關係,現在體育學院要出具學生體質報告。
學校雖未執行體測不合格不予畢業的規定,但一直在給學生灌輸這樣的觀念,尤其是自從學校取消清考制度之後,近兩年每年有三十多人因為體育掛科而沒有拿到畢業證,讓在校大學生有了壓力。「我們只是聽學長說現在要求嚴,但是還沒有見到具體文件,現在挺有緊迫感的,但是如果因為一個體測而不讓人畢業,那就太無奈了!」寧夏大學信息與工程學院大三任丹妮說。
據趙奮軍介紹,今年清華大學研究生複試,首考體質測試,不合格者不予複試。「這是一個風向標,以後體育會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甚至全社會的重視。」
明年起將嚴格執行 大學生要把身體管理納入終身目標
「我們現在希望體育教育等部門,梳理各種制度,打通制度方面的壁壘,清晰地制定出體育方面的要求,並剛性執行。」趙奮軍說,2014年教育部就出臺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定的是: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的按結業處理,今年出臺的《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規定: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而學校一直以來都是以60分為合格線,具體應該怎麼執行,還需要下一步更明確的方案,趙奮軍透露,目前學校已經開始著手開會研討,下一步將制定相關方案,但明確的是明年將正式執行體測與畢業證掛鈎的政策。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從事一切活動的基礎,只有身體好,才能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有一番作為。劉和昌希望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固然重要,但鍛鍊身體也不能耽誤。「其實人的修養不僅僅是思想上的修養,對自己身體的管理也是一種修養,身體健康才能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理念,希望大學生能夠重視管理身體,加強鍛鍊,並把身體管理納入到終身目標中。」趙奮軍說。
記者 李姝 實習生 楊娜
(原標題:大學生體測不及格率高達12% 一半是保研重點對象優秀畢業生)
(責任編輯:李雪_y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