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邦邦,地坪人自己的平臺~
每年的十月十一月,一年一度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便會如約而至,今年也不例外。
體測名媛拼團衍生文案也就此誕生:
體驗項目:體測800米,前面790米你跑,最後十米衝刺我來
拼團要求:身體好高素質的姐妹來,體育生優先。
項目描述:體驗重回校園的快樂時光,切身感受體測的緊張與疲憊,操場風景絕佳,少男少女極多,先到先得!
01
大學生的體測焦慮
體測,每年都能引發一些大學生的集體焦慮。光是想想在跑800/1000米時的畫面,都覺得有些難以呼吸。
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50米、坐位體前屈、1000米(男)/800米(女)……一個都逃不了。
大多數院校都實行體測成績與畢業掛鈎的制度,讓人想划水也沒有那個勇氣。成績沒達標不能評獎評優也就算了,還要補測那可是又要遭第二次罪。
「體育學渣」們從得知要體測的前一個月就瑟瑟發抖,想盡辦法臨陣磨槍但效果並不顯著,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耐力也不是幾天就能練出來的。
即使是熱愛體育的運動健將們,在眾多體測項目前也很難成為全才。50米跑的時候爆發力出眾,長跑的時候卻腳下灌鉛;擁有兩條美麗的大長腿令人豔羨,卻在坐位體前屈上折戟——因為腿太長了,所以只能推到負數。
體測後,大家的身體狀況也總是會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學校的醫務室也會因此忙碌起來。肌肉拉傷跑吐了之類的都是小問題,令人難過的是,每年都有因為體測而送命的人。
在體測結束的操場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兄弟姐妹相擁哭泣,不是因為獲得了多好的成績,而是終於過了體測這道坎,活下來了!
02
校方努力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質
想要熬過體測,功夫還是要花在平時,國內的各大高校深知這一點,從近幾年開始,也重視起了平時對大學生的體育教育。
清華大學是國內TOP2,在體育方面也同樣是佼佼者,近幾年關於體育的熱度一直都不低。不僅有遊泳過不了不能畢業的規定,還狠抓長跑。從1998年開始,清華的體育課就要開始測試長跑,並且是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清華學子因此送清華一個「花名」:五道口男子體校。
南開大學同樣也響應了了「陽光長跑」的號召。每個學期,南開學子們都要用「創高」app打卡跑步100公裡,並計入到體育成績當中。
南開大學體育鍛鍊計分表
因此,「松江女子體育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三墩鎮體校」(浙江大學)等等花名也應運而生。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代跑代測業務也在此期間風靡了大學校園。一個人跑步的同時,攜帶著幾部室友的手機也是常態;如果學校開啟了刷臉,那大家可能橫穿操場;如果學校開了GPS限制了時間,那大家也可能找一輛自行車慢慢騎……
03
加強自身鍛鍊最重要
平時的打卡雖然可以作弊,但是到了體測那一天基本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體測雖然艱難,但是現在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從1985年開始,中國已經完成了七次全國性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第八次於2019年開啟)。從結果來看,大學生的身體真的越來越差了。
以肺活量為例,從1985年到2005年,大學生肺活量的均值一直都在下降,2005年後雖然有所提升,但是還不如1985年的水平。
「50米跑和立定跳遠的調研結果也出賣了大學生逐漸下滑的運動細胞。從數據上來看,1995年後,大學生一屆比一屆跑得慢,一屆比一屆跳得近。
所以,還是應該在平時多多鍛鍊身體,擁有健康的作息。體測標準的設置自然有其道理,只要堅持鍛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體測並不難。
不僅是為了體測,長遠地來看,更是為了提升身體素質和形成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
END
你覺得大學體測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