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2020-12-06 界面新聞

安徽省淮北市,亞洲在建規模最大的煤化工企業——臨渙焦化股份公司生產廠區。來源:謝正義 / 東方IC

美聯社最近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等的數據,列出了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它們的排放量佔到了總排放量的60%。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燃燒礦物燃料和生產水泥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它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中國

自2006年以來,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頭號大國,如今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到了全球總量的30%左右。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0億噸,是排名第二的美國排放量的兩倍。

中國發電和鋼鐵生產都嚴重依賴礦物燃料,因此雖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速度在減緩,但依然維持不斷增多的趨勢。

不過環境保護問題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根據今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 (2014-2020年)》,到2020年,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下降到62%以內,電煤佔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另外在上月舉行的APEC會議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首次正式提出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

美國

美國2013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8億噸,位列世界第二。美國最近幾年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正朝著歐巴馬政府2009年設定的一項減排目標穩步邁進,即美國在2020年前較2005年減排17%。

但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碳排放量出現反彈的趨勢。在中美聯合聲明中,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比上述目標又前進了一步。

明年共和黨控制國會後,這樣的目標預計將會面臨阻力。

印度

印度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億噸。印度計劃將煤炭產量增加一倍,以加強電網的供電能力。印度在人口不斷增加、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著實是一大挑戰。印度在2010年時曾主動承諾,到2020年前,與經濟產出有關的碳排放要較2005年減少20%到25%。而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按照目前的政策,印度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增加一倍。

俄羅斯

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億噸。俄羅斯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低35%。俄羅斯去年設定了減排目標,要在202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低25%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40%,擴大可再生能源4.5個百分點。

日本

日本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4億噸。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件後日本關閉了各地的核電廠,其減排計劃不得不大幅修改。11月份,日本官員表示,目前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減少3.8%。如今由於礦物燃料的增加,日本碳排放將比1990年的基準水平高出了3%。日本在2009年聯合國哥本哈根峰會上承諾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25%。

德國

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36億噸。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少了25%。為了達到歐盟設立的2020年目標,德國還必須在此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

不過,如果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上述六個的排名恐怕會發生變化。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人均18.35噸,其次是俄羅斯,人均13.94噸。印度最低,人均僅2.16噸,中國排在印度前面,人均8.09噸。

而根據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數據,2013年,全球人均本土(territorial)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是卡達,人均40噸。中國排在第39位,美國排第12位。

相關焦點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以2005年為例,中國進口金額為384.231億美元;出口額為1477.79億美元。進口排放為48.7百萬噸二氧化碳,出口排放為705.4百萬噸;其中,美國消費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增加了全球515.25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 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總量仍不斷增加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全球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全球碳排放大國排行榜!NO.1 中國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根據最新年度數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在今年進一步增加,預計較去年增加幅度為2.6%,達到創紀錄的356億噸。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中國人均碳排放峰值會有多高
    【財新網】(專欄作家 陶光遠)中國的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雖然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與大多數工業國家相比,還比較低,只有7噸左右。相比之下,德國是9噸,沙特、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韓國,都在10噸以上,美國甚至達到17噸。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2016年,最大的6個電力生產國生產了總發電量的70%,但是也造成了73%的排放。由於中國和印度煤炭產生的電力佔比為69%和75%,二者共同排放了40%的全球發電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達到了122億噸,而美國、歐洲、俄羅斯和日本共同佔比僅為32%。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201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7.7%,接下來依次是美國(14.4%)、歐盟(9.6%)和印度(6.6%)。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多國專家共同撰寫的這份報告稱:「目前的排放趨勢亟需被阻止。」中國的碳排放大幅上升,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
  • NASA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新研究:人口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少
    這項研究還表明,衛星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測量,可以為快速增長的城市提供新的工具來跟蹤二氧化碳排放,並對政策變化和基礎設施改善對其能源效率的影響進行評估。在與能源生產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城市佔比在70%以上,而持續的快速城市化也正在增加城市的數量和規模。
  • 生態環境部: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遠低於發達國家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今日指出,如果衡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歷史累積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要遠遠低於很多發達國家。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有外媒指責中國,說中國是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怎麼評價?
  • 聯合國報告: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很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 阮煜琳)儘管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仍然比中國多達五倍。聯合國最新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與那些佔據了世界上百分之十三人口卻排放了高達總量一半的二氧化碳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還是很少的。
  • 杜祥琬: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六噸 逼近歐洲
    杜祥琬: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六噸 逼近歐洲 2015-02-06 15:28:43  中新網2月6日電(能源頻道 史建磊)「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排放比世界平均值要高,能耗強度高出將近一倍,現在每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到了六噸,逼近歐洲、日本水平,而且還在增長中」。
  • 全球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排行 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根據碳監測行動(CARMA)網站提供的數據,對全球各國的CO2排放量進行了比較排行,詳見下表:以上數據表明,美國仍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由於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很高,火力發電廠較多,因此光美國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到了全球發電廠排放總量的25%。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一、全球排放趨勢在連續兩年增長後,2019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噸(Gt)左右。這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核電(生產增加),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
  • 為什麼人均GDP最高的幾個國家,在世界上影響力卻並不高?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近期對全球2.1萬名民眾的調查問卷,有25個國家的實力最不容小覷,其中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依次排名前幾位。這些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共同點都是大國,構成大國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國土面積、GDP總量等,體現在國際體系中權力資源地緣具有顯著的優勢。而人均GDP最高的這幾個國家顯然不具備「大國」這一條件。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中國人均GDP1.4萬美元達碳排放峰值
    中國可望在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時就達到人均峰值,且人均峰值可望保持在8噸左右CO2的較低水平上。魯海濤 澎湃資料 本文製圖 澎湃新聞記者 劉箏  呂妍2015年6月30日,中國政府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INDC),對其2020年後的強化減緩和適應行動做出了安排,具體目標如下:1、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2、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 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 航空排放減六成
    5月19日,一項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4月初,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7%。由於大量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國際邊境關閉,消費率和運輸率都相應下降,來自地面運輸和航空業的排放量分別下降了36%和60%。研究指出,地面運輸佔了排放量減少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