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亞洲在建規模最大的煤化工企業——臨渙焦化股份公司生產廠區。來源:謝正義 / 東方IC
美聯社最近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等的數據,列出了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它們的排放量佔到了總排放量的60%。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燃燒礦物燃料和生產水泥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它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自2006年以來,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頭號大國,如今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到了全球總量的30%左右。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0億噸,是排名第二的美國排放量的兩倍。
中國發電和鋼鐵生產都嚴重依賴礦物燃料,因此雖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速度在減緩,但依然維持不斷增多的趨勢。
不過環境保護問題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根據今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 (2014-2020年)》,到2020年,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下降到62%以內,電煤佔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另外在上月舉行的APEC會議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首次正式提出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
美國2013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8億噸,位列世界第二。美國最近幾年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正朝著歐巴馬政府2009年設定的一項減排目標穩步邁進,即美國在2020年前較2005年減排17%。
但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碳排放量出現反彈的趨勢。在中美聯合聲明中,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比上述目標又前進了一步。
明年共和黨控制國會後,這樣的目標預計將會面臨阻力。
印度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億噸。印度計劃將煤炭產量增加一倍,以加強電網的供電能力。印度在人口不斷增加、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著實是一大挑戰。印度在2010年時曾主動承諾,到2020年前,與經濟產出有關的碳排放要較2005年減少20%到25%。而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按照目前的政策,印度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增加一倍。
俄羅斯
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億噸。俄羅斯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低35%。俄羅斯去年設定了減排目標,要在202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低25%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40%,擴大可再生能源4.5個百分點。
日本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4億噸。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件後日本關閉了各地的核電廠,其減排計劃不得不大幅修改。11月份,日本官員表示,目前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減少3.8%。如今由於礦物燃料的增加,日本碳排放將比1990年的基準水平高出了3%。日本在2009年聯合國哥本哈根峰會上承諾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25%。
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36億噸。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少了25%。為了達到歐盟設立的2020年目標,德國還必須在此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
不過,如果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上述六個的排名恐怕會發生變化。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人均18.35噸,其次是俄羅斯,人均13.94噸。印度最低,人均僅2.16噸,中國排在印度前面,人均8.09噸。
而根據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數據,2013年,全球人均本土(territorial)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是卡達,人均40噸。中國排在第39位,美國排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