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

2020-11-2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全球碳排放大國排行榜!

NO.1 中國

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

NO.2 美國

排名第二的美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達到59億噸。此外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每年19.58噸,僅次於澳大利亞位居全球第二。

NO.3 俄羅斯

俄羅斯自1999年至2005年大規模擴大工業化生產,因此其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至17億噸,排名第三。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日前承諾,到2020年俄羅斯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到25%。

NO.4 印度

作為全球第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印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9億噸,其人均排放量僅有1.2噸。鑑於印度的發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舉措都會導致貧困加劇。

NO.5 日本

因經濟危機導致工業能源需求量下降,日本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2.47億噸,仍排名全球第五。這一數據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3%。

NO.6 德國

德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6億噸,位居全球第六。德國長期以來注重風力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綠色能源扶持計劃。但因為工業化水平高,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排在世界前列。

NO.7 加拿大

排名第七的加拿大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6.1億噸。加拿大政府承諾到2020年在2006年基礎上實現溫室氣體減排20%,相當於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

NO.8 英國

英國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為5.86億噸,全球排名第八。英國政府於2008頒布實施《氣候變化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的國家,並成立了相應的能源和氣候變化部。

NO.9 韓國

韓國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為5.14億噸,全球排名第九。韓國承諾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相當於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30%。

NO.10 伊朗

伊朗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為4.71億噸,排在全球第十位。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附件一國家(即《京都議定書》附件一中規定的國家,絕大部分為發達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引起了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中7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30%來源於與美國的貿易活動(根據2002年至2006年數據統計)。其中,中國出口貿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進口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多,並且出口貿易引起二氧化碳排放增長速度也快於進口貿易引起二氧化碳排放增長速度。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一、全球排放趨勢在連續兩年增長後,2019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噸(Gt)左右。這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核電(生產增加),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
  • NASA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新研究:人口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少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大學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首次提供了基於衛星的直接證據,表明除了一些明顯的特殊例子之外,隨著一個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
  • 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來源:謝正義 / 東方IC美聯社最近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等的數據,列出了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它們的排放量佔到了總排放量的60%。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2016年,最大的6個電力生產國生產了總發電量的70%,但是也造成了73%的排放。由於中國和印度煤炭產生的電力佔比為69%和75%,二者共同排放了40%的全球發電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達到了122億噸,而美國、歐洲、俄羅斯和日本共同佔比僅為32%。
  • 清華大學地學系劉竹研究組揭示新冠疫情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人類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最主要驅動因素,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人類活動呈現大規模縮減的趨勢,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費下降了近30%,對全球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影響。
  • 【光明日報】「千裡眼」監測二氧化碳排放
    12月22日凌晨,我國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到達距離地球700多公裡外的太空,開始進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監測工作。  「現在世界各地在統計碳排放時,許多國家各自通過化石燃料燃燒數量和效率來計算,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總量仍不斷增加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 航空排放減六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航空排放減六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各國政府防控疫情傳播的政策改變了能源需求,進而影響全球碳排放。如果在6月中旬前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年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下降4%;如果在2020年底之前,全球範圍內仍有一些限制政策,年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下降7%。作者分析稱,二氧化碳日排放量較前一年下降17%的情況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截止2020年4月初的排放量近似於2006年的排放水平。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同時產生二氧化碳540*1.997=1078克,即大約一公斤。全球70億人,大約每天需要氧氣:70*100000000*0.756/1000/1000*0.7=3704噸,呼出二氧化碳:70*100000000*1.078/1000/1000*0.7=5282噸。
  • 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與全球變暖到底有沒有關係,科學這樣解釋
    那麼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災難性的?大約5000萬年,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4℃。根據沉積層的研究指出,熱帶的海水表面溫度約為攝氏42°,高於現今約攝氏17°;而全球的海水平均表面溫度為攝氏37°。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布此類排放的長期記錄,地震發生與深層二氧化碳釋放之間的時間關係仍然是個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亞平寧半島強烈地震期間10年(2009-2018年)的構造性二氧化碳通量記錄。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與地震序列的演化相關。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據《洛杉磯時報》3月25日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這給地球帶來了很重的負擔。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跟全球變暖是否存在因果性關係?
    先說答案:以當前的科學技術手段,沒有一個東西能夠清楚地建立: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跟全球變暖存在因果性關係。(相關性肯定是有的,但是,相關性不是因果性。是地球氣溫高引起了二氧化碳高?還是二氧化碳高引起了地球氣溫高,這點正方反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跟全球變暖是否存在因果性關係?
    先說答案:以當前的科學技術手段,沒有一個東西能夠清楚的建立: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跟全球變暖存在因果性關係。(相關性肯定是有的,但是,相關性不是因果性。是地球氣溫高引起了二氧化碳高?還是二氧化碳高引起了地球氣溫高,這點正方反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詞。
  • 碳定價和二氧化碳排放彈性
    其次,除了平均作用效果之外,通過估計我們提出的6種實施(半)彈性(implementation (semi-) elasticity』),即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率隨碳價格水平的變化,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估計綜合控制方法的彈性。
  • 空氣汙染物、短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是什麼關係?
    在燃燒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是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然而,燃燒過程也會排放空氣汙染物,其中一些是短期氣候汙染物(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簡稱SLCP)。例如,從化石燃料開採中釋放出來的甲烷,除了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外,也是一種SLCP。這意味著甲烷的壽命相對較短(在大氣中的壽命約為12年),因此減少甲烷排放可以實現溫度的快速降低。
  • 二氧化碳排放可導致人類營養不良率提升
    本報訊 記者佘惠敏報導:《自然-氣候變化》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未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可能會影響世界多地的人類營養狀況。除非我們採取強有力的緩解措施,否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預計在未來30年至80年內將超過550ppm,這會使許多主要作物的鐵、蛋白質和鋅含量減少3%到17%,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全球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排行 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根據碳監測行動(CARMA)網站提供的數據,對全球各國的CO2排放量進行了比較排行,詳見下表:以上數據表明,美國仍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由於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很高,火力發電廠較多,因此光美國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到了全球發電廠排放總量的25%。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