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近些年來,全球的氣溫逐步升高,導致南北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在20世紀全世界平均溫度約攀升0.6攝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約10天。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開始溫度記錄工作以來最溫暖的十年,在記錄上最熱的幾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
那麼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災難性的?
大約5000萬年,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4℃。根據沉積層的研究指出,熱帶的海水表面溫度約為攝氏42°,高於現今約攝氏17°;而全球的海水平均表面溫度為攝氏37°。而海洋底層溫度高於我們現時的溫度約攝氏15到20°。
筆者認為今天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還不足以可以改變地球的氣候系統,在自然面前,人類只能去適應和改造自然。
科學界目前認為,板塊俯衝進入地幔構成的地球深部碳循環的關鍵環節,對地球內部和地表碳總量之間的平衡有重要影響,地球內部可能是最大的碳儲庫,儲存於固體中的碳估計佔全球總碳含量的90%以上,海底的碳通過冷板塊俯衝儲存於地球內部。大洋火山活動強烈影響地表碳總量,二氧化碳優先進入地幔熔體,隨著火山活動,廣泛影響地表的二氧化碳總量。

地地球、火星、金星早期大氣都具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現在地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卻佔0.04%,研究指出,板塊構造,導致地表二氧化碳的總量的降低,淺部的碳循環不能降低地表碳總量。
所以,現在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並不是單單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研究地球深部的碳循環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