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生活中,人人都在說溫室效應,全球變暖,那麼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全球變暖是什麼呢?有人說,不就是氣候變暖嗎?這個說法說的不錯,但是這其中的影響卻非只此而已,那麼危害到底有多大呢?首先了解全球變暖之前,我們要理解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就是剛剛所說的溫室效應,所謂的溫室效應也就是由溫室氣體組成的一種促進全球氣溫變暖的效應。而這其中令溫室效應出現的就是各種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等,二氧化碳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這種氣體不僅會從我們人類體內排出,就連動物也會排放這個氣體,但與之相反的是地球植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氧氣,從而實現了氣體轉化。
但隨著植物被不斷砍伐,森林越來越少,沙漠越來越多,這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以外,還有我們的交通工具,各種燃油汽車,以及肉類加工,這些都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說這是生活上的,那麼在工業上,其釋放的二氧化碳就更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含量自然是只增不減。
在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的降水量已經逐漸增大,其中最明顯的是在以往的降雨目標上,如今僅需要數十天就能夠達到,而且經過科學家的推算,在未來十年中,這種降雨量還會不斷增加,從而出現在24天內就完成整年降水量的情況,這是如何出現的呢?答案就是全球變暖。除了降水量增加以外,我國科學家還發現二十四節氣都有所影響,這項被譽為我國「第五大發明」的產物,在歷經數千年之後,都未曾有所改變,但是卻在此時此刻,出現了縮短,其中原本各個節氣的日期在不斷縮短,這是科學家覺得可怕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是如何處置的呢?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我國仍然堅守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我國是一個新型的工業大國,但為了地球,我們正在不斷做好大國的本分,盡力的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降至最低,而這其中並非沒有成效,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提前完成了原本許諾在2020年的目標,對於這一點,各國都表示十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