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碳排放峰值會有多高

2020-11-24 財新

  【財新網】(專欄作家 陶光遠)中國的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雖然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與大多數工業國家相比,還比較低,只有7噸左右。相比之下,德國是9噸,沙特、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韓國,都在10噸以上,美國甚至達到17噸。

  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按一個國家排放的總量計算,中國就是世界第一,超過全球排放總量的25%。因此,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何時達到峰值,峰值是多少,在全球氣候保護領域萬眾矚目。

  2014年11月12日,北京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與歐巴馬在會見結束後,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美方承諾到2025年減排26%至28%。中方承諾在2030年之前(含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何時達到峰值這隻靴子算是落了地。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該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做到「碳減排」。 「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 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該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做到「碳減排」。「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中國人均GDP1.4萬美元達碳排放峰值
    中國可望在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時就達到人均峰值,且人均峰值可望保持在8噸左右CO2的較低水平上。雖然人均排放達到峰值時的排放水平存在高低之差,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擺脫這一「先上升後下降」的發展現象。主要發達國家人均排放達到峰值對應的人均GDP水平,大體在2.0-2.5萬美元(2010年價格)左右,人均峰值水平約為10-22噸CO2。
  • 中國碳排放2023年能否達到峰值
    據FT中文網報導一份近日發表在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中國有機會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更加合理的水平,並在2023年附近實現碳排放達峰。   中國2015年提交給聯合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是爭取在2030年之前使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袁家海表示,在2006年至2010年以及2011年至2015年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單位GDP碳強度分別下降了20%和21.8%。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29%,美國15%,歐盟10%,印度7.1,俄羅斯5.3 %。單從這一年看,中國的碳排放總量超越了美歐總和。2013年全球碳排放排位表其中一個新的發展是,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了歐盟
  • 「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意味著什麼?
    同時,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需明確峰值的水平、何時達峰及如何達峰。筆者認為,為確保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現,碳達峰應盡力實現以下三個維度的達峰:  一是高速度達峰,從時間尺度對達峰加以界定。
  • 英語熱詞:碳排放峰值
    【知識點】   《巴黎協定》是經過多次談判協商在2015年達成,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這是深圳為改善環境質量,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而推出的又一創新舉措。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   ■ 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11月15日,第二十屆高交會發布《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作為創新資源富集、產業基礎深厚的城市,深圳的新一輪數字創意產業正在向尖端化、跨界化、國際化邁進,深圳成為數字創意製造業城市典範。
  •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___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多少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方案?這是青年大學習11月16日第十季特輯中的題目,一定還有很多用戶不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哪一年吧,下面就是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和解析了,一起來看看吧!
  • 我國碳排放2030年達峰值
    但是,中國主要能源還得靠煤,即便到2050年,煤佔能源消費比重還要超過50%。所以,要減少霧霾,煤的清潔利用是關鍵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汽車尾氣。我國燃料油品的質量近年提高較快,但各地情況有差異性。建築工地機械的排放,還有少量的黃標車以及冬季取暖季在城市周邊散燒煤,在微風的情況下都是造成汙染的原因。有外媒關心,中國碳排放的峰值何時到來?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 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燃燒礦物燃料和生產水泥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它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但從樂施會報告中的數據我們能看出,在有數據可查的G20國家中,美國無論是哪個收入級別人群的碳排放總量,都遠遠甩開其他的所有國家,超第二名的中國近一倍。
  • 每日一詞∣碳排放峰值 the peak in carbon emissions
    由於在能源轉型方面付出的努力,我國有望在2025年前後達到碳排放峰值,提前五年完成2030年《巴黎協定》目標。(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知識點】《巴黎協定》是經過多次談判協商在2015年達成,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
  • 江蘇鎮江擬於2019年在全國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目標
    江蘇鎮江擬於2019年在全國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目標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周銳 張雨曦)鎮江市市長朱曉明日前在貴陽表示,按照低碳發展理念,鎮江將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等措施,力爭2019年在全國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目標。
  • 作為頭號碳排放國,中國「固碳」的能力有多強?
    而就在不久前,中國加強了在《巴黎協定》中的承諾力度。作為目前世界上頭號碳排放國,中國卻向世界做出莊嚴承諾,表明了要與世界人民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中國的底氣何來?靠的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強大的「固碳」能力。被打破的「碳平衡」如何恢復?
  • 【地理吉尼斯】全球碳排放排行榜
    另外,東亞、南亞、東南亞的碳排放量也較,這與該地區人口總量大有較大關係。而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碳排放量顯著偏低。上圖展示了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國家名稱及其碳排放量,中國、美國的碳排放總量明顯高於其他國家,而印度、俄羅斯、日本的碳排放量也超過1000噸,成為第二集團。
  • 農地碳排放影響因素空間差異性研究——基於STIRPAT和GWR模型的實證分析
    ,因而農地利用所導致的碳排放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結果表明:1)農地碳排放總量、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的空間特徵依次為「農業大省高」「北高南低」「北低南高」;2)人口對農地碳排放具有正的固定彈性係數,富裕度和技術水平對農地碳排放的彈性係數表現出空間差異性,其中人均農業增加值、人均非農業收入、城鎮化率、農業機械化總動力的係數符號穩定但大小具有空間差異性,農業佔第一產業的比和農地規模的係數符號和大小均具有空間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