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中國預計上升3.5%

2020-11-24 財新

  【財新網】(記者 周辰)國際組織「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下稱GCP)於11月13日最新發布的科學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碳預算(2017 Global Carbon Budget)」顯示,全球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三年零增長後,將於2017年增長強勁2%。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和美國減碳步伐的放緩,以及中國煤炭消費自2014年起連續三年下降後的首次回升。

  該報告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8%,因此全球減碳趨勢強烈地依賴於中國的減排情況。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的中國自2014年起煤炭消費量連續三年呈負增長,碳排放也一直維持在穩定甚至下降的趨勢上。但是該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的煤炭消費將增長3%,石油消費將增長5%,天然氣用量將增長12%,預計2017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將會上升3.5%。

相關焦點

  • 「全球碳項目」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在波恩氣候大會上發布的《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比上年增長2%(不確定度在0.8%~3%之間)。  《全球碳預算報告》由76位科學家撰寫,他們來自15個國家的57家研究機構。
  • 《全球碳預算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回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了《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36.2GtC (1GtC為10億噸碳)。2017年的數字預計將比2016年增加2%(不確定性為0.8%-3%),達到36.8 GtC左右。  根據該報告,2016年全球碳排放中,煤炭佔40%,石油佔34%,天然氣佔19%,水泥佔6%。
  • 報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上升2%
    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上升新華社倫敦11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13日發布報告指出,在連續3年保持平穩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7年預計會上升2%。
  • 2017年中國碳排放確有所反彈 但增幅遠低於國際預期
    中國的碳排放自從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持平或略有下降,而2017年碳排放的反彈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但是,2017年中國碳排放增幅到底有多大?挪威國際氣候研究所的學者根據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推算出中國2017年能源和水泥業碳排放比2016年增長1.4%,大大低於此前國際上原先估計的3-4%的增幅。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反彈:中國印度是主因 歐盟令人失望 美國一枝獨秀!
    根據英國BP公司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數據年鑑,2017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上升1.6%,打破了2013-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基本平穩的局面。2017年與2016年相比,在主要碳排放國家中碳排放增加的有:中國(+1.19億噸)、印度(+0.93億噸)、土耳其(0.45億噸)、歐盟(+0.42億噸)、伊朗(+0.35億噸)印度尼西亞(+0.25億噸)、西班牙(+0.19億噸)、加拿大(+0.17億噸)、俄羅斯(+0.15億噸)、韓國(+0.14億噸);而碳排放下降的國家有:美國(-0.42億噸)、烏克蘭(-0.21億噸)、墨西哥(-0.15
  • 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煤炭使用量的強勁增長推高了CO2排放 2018全球碳排放將達歷史最高...
    研究人員表示,煤炭使用量連續第二年「強勁增長」,以及石油和天然氣低速但持續增長,推動了碳排放量預計將增長逾2%。在過去的十年裡,英國是僅有的19個碳排放減少、經濟增長的國家之一。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是本周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4)上各國政府採取行動的進一步呼籲。
  • 【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2019年全球能源碳排放預計上升0.6% 基本源自中國?
    根據Global Carbon Program(GCP)的最新估計,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FF&I)的排放量將達到368.1億噸二氧化碳,僅比2018年的水平僅增加2.4億噸(+0.6%) 。而2019年全球排放量的增長基本完全來自於中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6億噸。
  • 權威研究:今年全球碳排放可能停止上升 中國用煤減少是主因
    據中新網報導,《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氣候變化》周一(12月7日)發表的論文預測,今年全球碳排放總量可能停止上升,中國用煤量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今年碳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周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相比2004至2013年每年2.4%的增長率,全球碳排放量去年僅上升0.6%。
  • 外國科學家:中國燃煤致使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激增2%
    如果最新的分析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17年達到創紀錄的410億噸。「我們對排放量的增長並不特別驚訝,不過增長的幅度著實讓我們吃驚。」UEA氣候科學家科琳娜·勒凱雷(Corinne Le Quéré)說道。她同時也是本次碳排放研究的參與人員之一,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等多份期刊上。
  •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 單年降幅最大
    聯合國和全球碳項目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碳汙染在2020年下降7%,這是歷史上最大的單年降幅。隨著各國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必須採取行動,履行其削減排放量的承諾,這樣的歷史性下降是值得歡迎的,即使它只是由於新冠疫情而產生的。
  • 新研究預計G20國家2020年能源相關碳排放同比下降7.5%
    11月18日消息,氣候透明度組織發布了2020年《氣候透明度報告》。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19年減少7.5%,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也有大幅下降。2020年度報告不僅評估了G20國家的氣候政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經濟復甦政策的氣候影響。報告指出,2019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首次開始下降,與2018年1.9%的增長幅度相比下降了0.1%。今年受疫情影響,碳排放下降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至7.5%。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全球碳排放量再創新高,當很多人對此消息無動於衷時,碳排放增加帶來的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這將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消失於人們視野。
  •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界面 發布日期:2018-12-09 12:52:57 新聞歸檔
  • BP:2018年的全球碳排放令人失望
    BP:2018年的全球碳排放令人失望   氣候變化早已成為全球性議題之一,與此息息相關的一次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更加引人關注,然而與所期望的碳排放逐漸可控進而實現轉型遞減的理想恰恰相反,2018年的令人失望數據再次為氣候變化鳴鐘
  • 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原標題: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4日報導,由15個國家76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碳計劃」13日在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發布研究報告時指出,2017年化石燃料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預計較2016年高200%,達到約370億噸的新紀錄,並打破過去三年維持零增長的局面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據《洛杉磯時報》3月25日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這給地球帶來了很重的負擔。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 國際能源署:2018年全球碳排放創新高 需採取行動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國際能源署公布一份報告稱,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但高效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跟不上需求,導致煤炭使用增加,從而使碳排放自2017年反彈升高後再次攀升。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在今年陷入衰退後,明年全球經濟增速有望反彈至6.2%,海外對非防疫相關產品的需求應會走強,不過防疫物資出口可能走弱。整體而言,我們預計明年中國出口增長11-12%。到2022年,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2021年大幅反彈後回落到6%,仍繼續受到全球經濟復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