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能源碳排放預計上升0.6% 基本源自中國?

2020-12-06 國際能源網

  根據Global Carbon Program(GCP)的最新估計,2019年全球

化石燃料

和工業(FF&I)的排放量將達到368.1億噸二氧化碳,僅比2018年的水平僅增加2.4億噸(+0.6%) 。而2019年全球排放量的增長基本完全來自於中國,中國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

增加了2.6億噸。與2018年相比,由於美國和歐洲的煤炭使用量減少,以及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煤炭增量放緩,世界其他地區實際上減少了0.2億噸的排放。

  總體而言,預計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來自果園和林場和土地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19年增加1.3%。這是由土地利用排放量(包括森林砍伐)增加2.9億噸(5%)推動的,即五年來最快的速度。雖然土地使用僅佔2019年排放總量的14%,但它將佔2019年排放量增長的一半以上。

  儘管2019年的碳排放增勢放緩,但2019年的排放量增加使世界離實現《巴黎協定》所規定的氣候變化目標距離更遠,而且沒有證據表明在不久的將來碳排放可能會達到峰值。

相關焦點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中國預計上升3.5%
    【財新網】(記者 周辰)國際組織「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下稱GCP)於11月13日最新發布的科學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碳預算(2017 Global Carbon Budget)」顯示,全球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三年零增長後,將於2017年增長強勁2%
  • 新研究預計G20國家2020年能源相關碳排放同比下降7.5%
    11月18日消息,氣候透明度組織發布了2020年《氣候透明度報告》。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19年減少7.5%,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也有大幅下降。2020年度報告不僅評估了G20國家的氣候政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經濟復甦政策的氣候影響。報告指出,2019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首次開始下降,與2018年1.9%的增長幅度相比下降了0.1%。今年受疫情影響,碳排放下降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至7.5%。
  •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在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中,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全球排二氧化碳放總量的估計值。
  • 權威研究:今年全球碳排放可能停止上升 中國用煤減少是主因
    據中新網報導,《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氣候變化》周一(12月7日)發表的論文預測,今年全球碳排放總量可能停止上升,中國用煤量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今年碳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周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相比2004至2013年每年2.4%的增長率,全球碳排放量去年僅上升0.6%。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反彈:中國印度是主因 歐盟令人失望 美國一枝獨秀!
    根據英國BP公司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數據年鑑,2017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上升1.6%,打破了2013-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基本平穩的局面。2017年與2016年相比,在主要碳排放國家中碳排放增加的有:中國(+1.19億噸)、印度(+0.93億噸)、土耳其(0.45億噸)、歐盟(+0.42億噸)、伊朗(+0.35億噸)印度尼西亞(+0.25億噸)、西班牙(+0.19億噸)、加拿大(+0.17億噸)、俄羅斯(+0.15億噸)、韓國(+0.14億噸);而碳排放下降的國家有:美國(-0.42億噸)、烏克蘭(-0.21億噸)、墨西哥(-0.15
  •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 單年降幅最大
    這樣的降幅讓2020年大致符合聯合國所說的保持巴黎氣候協議,將升溫限制在1.5℃的目標所需的水平。但是,隨著2021年疫苗的分發加緊進行,全球經濟預期回升,全球碳排放會一直保持下降趨勢嗎?還是只是一時的曇花一現?聯合國在去年12月的年度排放差距報告中說,如果不向綠色能源深刻轉變,2020年的排放量下滑對長期變暖的影響只能是微不足道。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其中,中國超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比例只有4%,但增長勢頭非常強勁。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長量佔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 報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上升2%
    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上升新華社倫敦11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13日發布報告指出,在連續3年保持平穩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7年預計會上升2%。
  • 《全球碳預算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回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了《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36.2GtC (1GtC為10億噸碳)。2017年的數字預計將比2016年增加2%(不確定性為0.8%-3%),達到36.8 GtC左右。  根據該報告,2016年全球碳排放中,煤炭佔40%,石油佔34%,天然氣佔19%,水泥佔6%。
  • 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新華財經|報告預計205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比將達到65.6%
    報告預計,在碳中和情景下,中國能源相關碳排放將於2025年前後達峰,清潔能源將更快地全面滿足新增能源需求,對傳統化石能源的規模化替代也將提速,能源變革加快。預計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達到65.6%。
  •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Connor Feng • 2020-05-20 21:
  • 【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全球碳項目」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在波恩氣候大會上發布的《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比上年增長2%(不確定度在0.8%~3%之間)。  《全球碳預算報告》由76位科學家撰寫,他們來自15個國家的57家研究機構。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全球碳排放量再創新高,當很多人對此消息無動於衷時,碳排放增加帶來的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這將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消失於人們視野。
  • 中國碳排放2023年能否達到峰值
    據FT中文網報導一份近日發表在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中國有機會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更加合理的水平,並在2023年附近實現碳排放達峰。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中國排放達峰越接近2020年,全球在2020年碳排放達峰的可能性越高。   2020年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時間點,如果無法在2020年使碳排放達峰,人類將面臨海平面加速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惡化等災難性後果。
  • 中金公司:預計能源消費總量或在2060年達到67.3億噸標準煤 增速...
    我們預計到2060年中國經濟會達到人均GDP4.8萬美元水平,帶來能源需求67.3億噸標煤,較現在提升38%。如果我們以目前的能源結構不變,將會產生每年160億噸二氧化碳的碳排放。我們預計隨著十四五開始執行碳中和目標,中國將在2028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在134億噸二氧化碳,較現在的115億噸上升16%。
  • 碳排放差距與能源轉型方案 分析
    從排放的主要貢獻地域與行業來看,G20集團成員國2018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78%,中國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遠超於其它國家,每人年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位於全球第四;二氧化碳當量排放總量最大的行業為能源利用和工業生產,在2018年增長了2.0%,達到創紀錄的每年37.5GtCO2e。
  •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2.9%,近年最...
    疲軟的GDP增速和持續走強的能源價格並沒有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與此同時,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增長2%,同樣是多年來的最高水平。新產生的碳排放達6億噸,相當於在地球上增加三分之一的乘用車所產生的排放。   深入研究這些數據可以發現,2018年能源消耗的意外增長似乎與天氣影響有關。具體來說,全球多個主要能源消費國都遭遇大量的異常天氣。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佔全球的28.0%。同時,中國碳排放量還在快速增加,基準情況下,中國碳排放量將於2020年達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利用市場機制能夠有效降低減排成本,中國政府在2017年12月19日宣布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以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提高二氧化碳效率。2013年6月18日,中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誌著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後,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